做风筝有哪些基本的步骤
做风筝的步骤:
1、准备报纸、竹丝、小刀、胶布、细线
2、削竹,根据风筝的需要削成风筝的骨架。
3、在细线或纸涂上浆糊将竹篾扎制成风筝骨架。
4、根据骨架和风筝的轮廓把骨架裱糊在报纸上,并裁出风筝的样子。
拓展资料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风筝的制作有些简单,有些也比较复杂,关键看对外形和质量的要求高低。美观而且飞的高,那就要花功夫设计和精心制作。一般的风筝制作起来就没有那么困难。 下面是入门级的风筝制作方法。
材料:纸;细棍子;粘合剂等。
步骤:
1,准备好做风筝的物品,把细棍子搭建成一个风筝的轮廓。注意接口处用线绑牢。细棍上也可以包裹一层纸,方便一会儿贴封面。
2,除了三角形,还可以做成菱形的,方法差不多,只是形状稍有变化。
3,为风筝做三条尾巴,先贴还是不贴,看飞的时候的实际情况。
4,除了三角形,还可以做成菱形的,方法差不多,只是形状稍有变化。
5,为风筝绑线和试飞,线最好用牢固一点的,飞高了好收回来。绑线的位置可能会影响风筝起飞,所以要注意调整。
一、做风筝需要的材料:削好的竹篾、防雨纸、纺线、胶水、油画笔、蜡笔、剪刀。
二、钻石风筝做法:1.将竹篾分成长短不一的三条风筝骨干,长度分别是32厘米、45厘米、60厘米;2.将风筝骨架搭成“干”型,交叉口用绑线扎牢,必须按逆时针或者是顺时针方向依次绑好,并用“502”胶水固定;3.将防雨纸用白乳胶粘在风筝骨干上,并在纸上画上图案;4.将放飞的线扎在风筝面上,上中下都要扎。
三、制作风筝注意事项:1.做什么样的风筝,按比例绘出,并按比例将竹篾做成风筝骨干,一般风筝骨架越少越好,能减轻风筝重量;2.风筝骨架交叉口的绑线,按逆时针或者是顺时针方向依次绑好;3.纸蒙糊即防雨纸粘在风筝骨架时,纸要预留一公分,待糊好风干将边上多余纸剪去。
四、放飞风筝注意事项:
1.在放飞风筝时要把握风向。风大时放,风小时收。
2.放飞时要注意安全和对风筝的保护。放风筝时,不论风筝大小,放飞者最好戴上手套,以防手掌或手指被风筝线割破或拉伤。
3.风筝停止放飞往回收线时,不能操之过急,也要注意安全。过急容易将线扯断或在风筝将落地时造成损坏,有时稍不小心还会被线割伤。小型或稍大一点的风筝,可一个人收线。
4.收线时,对一些扎工精细、制作复杂的风筝,一定要注意保护,在风筝落地之前轻轻将风筝托住,以防坠地摔坏或擦破。另一种简单的方法:用细竹签 :2长(40-50厘米,十字交叉作骨架),4短(围边框,做成长方形的比较稳固平衡)
牢牢绑好(用细铁丝,或用保证粘力够强的强力胶),
糊纸,选纸要有韧性,不能薄不能脆,沿边框糊结实,过程中保证纸完整平整,不能有一点破损,否则飞不起来;
粘尾巴,用较轻的纸两条,宽约5-8厘米,长度在3米-10米间(如有特殊需要可更长),两条分别粘于主体同一边上的左右两端(若主体为长方形,粘在较短边),保证粘好后两条尾巴长度相等
绑线,四条线端分别固定在主体四角,提拉在一处(使线呈四棱锥)在手中拉紧,打结(线要拉的正,保证力度平均)
把风筝线系上,完成
1、准备报纸、竹丝、小刀、胶布、细线
2、削竹,根据风筝的需要削成风筝的骨架。
3、在细线或纸涂上浆糊将竹篾扎制成风筝骨架。
4、根据骨架和风筝的轮廓把骨架裱糊在报纸上,并裁出风筝的样子
1、准备报纸、竹丝、小刀、胶布、细线
2、削竹,根据风筝的需要削成风筝的骨架。
3、在细线或纸涂上浆糊将竹篾扎制成风筝骨架。
4、根据骨架和风筝的轮廓把骨架裱糊在报纸上,并裁出风筝的样子
1、准备报纸、竹丝、小刀、胶布、细线
2、削竹,根据风筝的需要削成风筝的骨架。
3、在细线或纸涂上浆糊将竹篾扎制成风筝骨架。
4、根据骨架和风筝的轮廓把骨架裱糊在报纸上,并裁出风筝的样子
1、准备报纸、竹丝、小刀、胶布、细线
2、削竹,根据风筝的需要削成风筝的骨架。
3、在细线或纸涂上浆糊将竹篾扎制成风筝骨架。
4、根据骨架和风筝的轮廓把骨架裱糊在报纸上,并裁出风筝的样子
2、削竹,根据风筝的需要削成风筝的骨架。
3、用尼龙绳或纸涂上浆糊将竹篾扎制成风筝骨架
4、根据骨架和风筝的轮廓把骨架裱糊在纸上,并裁出风筝的样子
5、上色
6、提线,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