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初期的将领张俊和张浚是否同一个人?
不是,张俊是甘肃人,张浚是四川人。
1、张俊
张俊(1086年-1154年),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南宋初年名将,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
张俊十六岁时为弓箭手,于宋徽宗时期参与对西夏作战及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曾随种师中救援太原。康王赵构(宋高宗)任兵马大元帅,他即率部往从。
高宗赵构即位后,任张俊为御营司前军统制。苗刘之乱时,他和韩世忠等受张浚节制,平定事变。绍兴年间,镇压农民起义和叛将李成等部,并阻击伪齐刘豫及金军南侵。
与岳飞、韩世忠合称三大将,所部称张家军。后首请纳兵权,被罢枢密使,进封清河郡王。又参与促成岳飞冤狱。
张俊贪婪好财,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高宗曾亲临其家,礼遇优厚。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张俊去世,年六十九。追封循王,谥号“忠烈”,位列七王之一。
2、张浚
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4月20日),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县(今四川省绵竹市)人。南宋名臣、学者,西汉留侯张良之后。
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张浚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苗刘之变时,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
建炎四年(1130年),提出经营川陕建议,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在川陕三年,虽于富平之战中大败,但他训练新兵,任用刘子羽、赵开、吴玠等人,也使江淮也赖以安宁。
后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部署沿江、两淮诸军防御,并谋求北伐。淮西军变后引咎求罢。秦桧及其党羽当权时,谪居十余年。
金帝完颜亮南侵时再获起用,奉命督师北伐。虽初战告捷,但因部下将领不和,于符离之战大败。旋即再相,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为主和派排去。
隆兴二年(1164年),张浚病逝,累赠太师,谥号“忠献”。著有《紫岩易传》等。近人辑有《张魏公集》。
扩展资料:
1、张俊促成岳飞冤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高宗以赏柘皋之功为名,升张俊与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
张俊知道高宗、秦桧想收兵权,遂首请纳宣抚司兵权,高宗、秦桧乘势罢三宣抚司,也收韩世忠、岳飞兵权。张俊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追随秦桧制造伪证,促成岳飞冤狱。
2、张浚引咎辞相
绍兴七年(1137年)三月,刘光世因骄惰怯敌被罢军职,宋高宗拟将刘光世所部划归岳飞,但遭到枢密使秦桧的反对,张浚也表示不同意。遂以刘光世部将王德任左护军都统制、郦琼任副都统制,以兵部尚书、都督府参谋军事吕祉节制。
郦琼不服王德居其上,多次申述不被重视。八月,郦琼杀吕祉等,裹胁四万人叛变投向伪齐。九月,张浚因而引咎辞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浚
推荐于2017-09-18
【张俊资料】
张俊(1086~1154),南宋人,曾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晚年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绍兴二十一年10月,张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留下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历史上,张俊之流,人所不齿,却以此宴而闻名;宋高宗政绩不佳,然亦以书画为后世所推崇。
【张浚简介】
张浚(1097—1164),字德远,汉族,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宰相,因统兵无方被贬永州。
一个是中兴四将之一。中兴四将:岳飞,刘光世,朝世忠,张俊。就是这个张俊后来害死岳飞的也有他。
张浚,南宋宰相,因为吴价,曲端不和而被罢免。
张俊是投降派,打仗纯粹是胆小鬼一个,连刘光世还不如,和赵鼎、秦桧一路人;
张浚是抗战派,只是谋略稍差,曾因处理失当激起淮西兵变。
参考资料: 《宋高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