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古文高手一句古文的意思!
任乃强先生的《记石达开被擒就死记》一文中有这句话“石徐止之曰:‘何遂不能忍此须臾?当念我辈得彼,亦正如此,可耳。’曾遂切唇无声。”石达开在受到凌迟酷刑时对曾仕和说的这句话...
任乃强先生的《记石达开被擒就死记》一文中有这句话“石徐止之曰:‘何遂不能忍此须臾?当念我辈得彼,亦正如此,可耳。’曾遂切唇无声。”石达开在受到凌迟酷刑时对曾仕和说的这句话。
“当念我辈得彼,亦正如此,可耳。”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两种解释,一个是想想我们抓到他们的时候也正是这么处置的,就可以了。还有一个是想想我们抓住他们的时候也会这么处置,只是表达一种愿望。到底那种意思正确?
关键在于“正”做何解?是“正是”如此还是“正应”如此?另外后面“可耳”两个字怎么解释比较妥当? 展开
“当念我辈得彼,亦正如此,可耳。”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两种解释,一个是想想我们抓到他们的时候也正是这么处置的,就可以了。还有一个是想想我们抓住他们的时候也会这么处置,只是表达一种愿望。到底那种意思正确?
关键在于“正”做何解?是“正是”如此还是“正应”如此?另外后面“可耳”两个字怎么解释比较妥当? 展开
展开全部
后一种是正确的。“假如我们抓到了他们,也可以这样做啊!”
这是一个假设句。“当念”和“可耳”连用时,译成“想想”虽不算错,但并不贴切,这个“想想”是虚意,真正表达的是“请某人做某种假想”的意思,应引申为“向使,假使”,作“如果,假如”解。
同时这又是一个倒置强调句, “可耳”的意思是“可以啊”,“正”和“耳”一样,都是用来加强语气的,不需要翻出来,如果你一定要翻,可以直接翻成“正”。
“亦正如此,可耳”==“亦正可如此耳”,把“可”字放在后面去,只是为了构成强调。“亦可如此”太平淡了,“亦正可如此耳”,就有力一些,而“亦正如此,可耳!”,就有力多了。
举例: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必战可也=必可战也
无战可也=可无战也
同理,正如此可耳=正可如此耳。
现代文中也有这样的用法:
“如果嫌慢,也可以抄近道去。”
“如果嫌慢,抄近道过去也可以呀!“
这个句子之所以容易造成理解错误,前面几个回答者都没有看懂,就是因为作者用了一个倒置强调句,不熟悉文言句法的人辨认不出来。现在把次序换回来,就很容易理解了。至于“亦正可如此耳”中的“正”该怎么解释,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呵呵,相信都不会理解错。当然了,这是对没发生过的事情做假设,因为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哪里还有什么可不可以的呢!
此外 “彼”是限定性指代词,不作无特定指代对象的泛指用,在这个句子中,它只能代指正在“如此”对“我辈”的人,也就是下令对他们施用凌迟酷刑的人。由于这些人实际上并没有被抓住,所以这也只能是一个假设句,类似于英文中的虚拟语气。
这是一个假设句。“当念”和“可耳”连用时,译成“想想”虽不算错,但并不贴切,这个“想想”是虚意,真正表达的是“请某人做某种假想”的意思,应引申为“向使,假使”,作“如果,假如”解。
同时这又是一个倒置强调句, “可耳”的意思是“可以啊”,“正”和“耳”一样,都是用来加强语气的,不需要翻出来,如果你一定要翻,可以直接翻成“正”。
“亦正如此,可耳”==“亦正可如此耳”,把“可”字放在后面去,只是为了构成强调。“亦可如此”太平淡了,“亦正可如此耳”,就有力一些,而“亦正如此,可耳!”,就有力多了。
举例: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必战可也=必可战也
无战可也=可无战也
同理,正如此可耳=正可如此耳。
现代文中也有这样的用法:
“如果嫌慢,也可以抄近道去。”
“如果嫌慢,抄近道过去也可以呀!“
这个句子之所以容易造成理解错误,前面几个回答者都没有看懂,就是因为作者用了一个倒置强调句,不熟悉文言句法的人辨认不出来。现在把次序换回来,就很容易理解了。至于“亦正可如此耳”中的“正”该怎么解释,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呵呵,相信都不会理解错。当然了,这是对没发生过的事情做假设,因为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哪里还有什么可不可以的呢!
此外 “彼”是限定性指代词,不作无特定指代对象的泛指用,在这个句子中,它只能代指正在“如此”对“我辈”的人,也就是下令对他们施用凌迟酷刑的人。由于这些人实际上并没有被抓住,所以这也只能是一个假设句,类似于英文中的虚拟语气。
展开全部
我感觉是前一种解释
1当时他们确实干过这事
2受刑时候用以后报仇来找心理平衡好像作用不大吧 都快死了
3“念”作“想”理解一般是偏对过去 而不是对将来
个人见解
但是结合场景理解,应该是高喊一声“#¥¥万岁”那样的感觉,咬牙切齿要解恨,嘴上痛快, 如果是说“我们以前对他们也是这样的”好像是为对方开脱好像心平气和的在讲道理
1当时他们确实干过这事
2受刑时候用以后报仇来找心理平衡好像作用不大吧 都快死了
3“念”作“想”理解一般是偏对过去 而不是对将来
个人见解
但是结合场景理解,应该是高喊一声“#¥¥万岁”那样的感觉,咬牙切齿要解恨,嘴上痛快, 如果是说“我们以前对他们也是这样的”好像是为对方开脱好像心平气和的在讲道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头一句的意思是,石达开慢慢地阻止他说:怎么就不能忍受这片刻呢?
后一句的意思,是你所说的后面一种,因为,当念我辈得彼,彼,是指对方,也就是抓住石达开的人。
后一句的意思,是你所说的后面一种,因为,当念我辈得彼,彼,是指对方,也就是抓住石达开的人。
参考资料: 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是中文专业的,龙城飞渡朋友的回答正解。简单说就一句话
亦正如此可耳=亦正可如此耳
是文言文的常见用法。
亦正如此可耳=亦正可如此耳
是文言文的常见用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正 应该是正是的意思。是事实的存在,正应里的正也是我们现在习惯以为是一个词义。其实正应里的正还是正是的意思,正应的解释为正是应该。石达开如果要表示正应,会说亦应如此或者亦必如此,这样比较符合古文的意思。而且从语境来看应该是肯定的语气。还有我查遍字典也没找到正有解释为正应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想想我们抓到他们的时候也正是这么处置的,就可以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应当想想如果我们抓住他们,也正当这样处死,可以了吧。
这是石达开坦然面对失败的一种心态,死则死耳,又何怨言?
这是石达开坦然面对失败的一种心态,死则死耳,又何怨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