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读后感,至少三千字

 我来答
百度网友9a9d6ff
2013-11-16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万
展开全部
读《红楼梦》有感

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题记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只可惜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
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泼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时而劝戒宝玉,宝玉无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强,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说;二袭人如此劝慰,仍不见起效,多说也无效。就此打住,多说无意。再拿她与宝玉结婚之时,伺机将颦儿的死讯告诉他,也显示了她的才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来说说我自己的见解,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性格,想法都不够了解。我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来思考。
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她对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她就好似将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将自己埋藏,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光。也许她是招人喜欢,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在整部书中,表面上她也许是最完美的,可我总觉得她出卖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那还有什么完美可言?也许是家境关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毕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回自己,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己?虽然她是强者,我个人认为将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弱者做的来的,可最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的规律又仿佛与此紧密相连。一种文明当其跃上顶峰就必将走向衰亡。的确,照现在的环境发展,人类终究有个尽头,难道这是宇宙亘古不变的定理吗?难道这是继柏拉图哲学中“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一定”理论之后,又一种新模式?那么如此说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的爱情 ,是真正的空中楼阁,遥不可及,幸灾乐祸之后,就剩下独自悔过了,呵呵,年长的老师曾经说过,人生就是偶然的堆积。我们所追求的不一定是我们可以真正得到的,所以,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凭生”生活态度真是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黛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望采纳
jiaoanylx
2013-11-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万
展开全部
《红楼梦》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已经完全从《金瓶梅》的情欲世界里嬗变出来,基本上沿袭了《儒林外史》对女性刻画的新变化;并超越了才子佳人小说的梦想的虚幻。因而比《儒林外史》更加深入、全面,比才子佳人小说更真实。《红楼梦》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家族中所发生的“真实”的一切,写出了这个家族中各种各样的“真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尤其写出了一群情欲才德兼具的真实女性。
《红楼梦》塑造的女性多是有正常情欲血肉丰满而具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它不但写了女性的情才德,也正视女性正当的情欲,并升华提炼之,而且丰富女性的欲求,把女性作为社会独立的人来表现他们多元的人生追求,如物欲、金钱欲、权欲、处世欲、才学欲、政治欲、管理欲等。同时超越各种物欲,非常注重体现女性的精神存在、女性人格独立和纯洁,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和反抗精神。
才子佳人小说侧重于才德的力量;而艳情小说则沉溺于色欲的诱惑;到了《红楼梦》则注重于真情的歌颂和情欲的诗化。
第一节、 情的歌颂

《红楼梦》大旨谈情,红楼之情是多种多样的,有爱情、友情、
亲情等各种人伦之情:如宝黛、司棋和潘又安、龄官和贾蔷等的真挚爱情,元春的姐妹、姐弟之情,贾母与王夫人、王熙凤的婆媳之情、祖孙之情,王熙凤与姐妹的姑嫂之情,王熙凤与王夫人、邢夫人与刑岫烟的姑侄之情,宝钗母女之情,黛玉思家之情及其与紫鹃的主仆之情,大观园戏子的友情等。《红楼梦》以歌颂儿女之真情为主。
书中女性人物名姓俱全的有一百余人,出场有份的则有三百多人。诸艳则由于出身教养思想品位不同,性格各异,表现出的情也是多姿多彩的。黛玉和晴雯属于“情情”,秦可卿和尤氏姐妹属于“痴情”,宝钗、袭人、红玉、金钏、司棋等属于“有情”。“痴情”类对男女之情执着而痴迷,因纵情过度而丧生;“情情”和“痴情”在对情的执着追求这点上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痴情’偏重于肉体之情,而“情情’则侧重于精神之恋。黛玉于宝玉用情之深、之痴,红楼读者人人皆知。这个孤高自许的少女为爱而生,因爱夭折。曹雪芹借用古代小说的天意神道将他们的爱情解释为前世结下的宿缘。从初见之下的眼熟、钟情,到焚稿归天,黛玉一生诚为情之表率。她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吟唱出一曲缠绵哀艳的恋歌,以弱小的力量维护她的那一块爱情园地,执着地追求她所憧憬的情感生活,她把全部的自我都投入到了与宝玉的神圣恋爱过程之中。她对宝玉的爱完全不同于潘金莲那种建立在纯粹肉欲基础之上的放纵,而是一种清纯美丽、诚挚感人的真情。
薛宝钗处处以理御情、以理节情,但不意味着情的泯灭,在“扑蝶”、“宝玉挨打”中有明显情的表现。又如第36回中写她有事没事地去怡红院看袭人绣工,无意中坐在熟睡的宝玉身边并顺手拿起蝇帚替宝玉赶蚊子,就是真情的流露。
与黛玉宝钗表现都不同的是尤氏姐妹。尤二姐由放荡泼辣到平和柔顺的转变,源于对贾琏的爱;尤三姐以自主选择婚姻并以死抗争的行为,树立了敢爱敢恨的烈女子形象,为《红楼梦》的“儿女真情”抹上了一道绚丽色彩。
《红楼梦》中儿女真情表现得更朴实平常的,是藕官、龄官、司棋、小红等丫环的“情”。小说写小生藕官和小旦药官戏里戏外的纯情;写龄官画“蔷”表现出她对贾蔷的迷恋深情,她的不理宝玉和责备贾蔷,则表现出她的自尊孤傲;写司棋与表兄潘又安“海誓山盟,私传表记,己有无限风情”。面对抄检大观园翻出的“情书”和表记时的百口嘲谤,她并无畏惧惭愧之意;写红玉虽然平庸,但敢于“痴女儿遗帕惹相思”、“蜂腰桥设言传心事”赢得了作者的同情和赞许。
总之,“情”这个词在《红楼梦》中意味深长,在“情的世界”里容纳了全书的主体情节和审美理想,美丽的大观园内,多情公子贾宝玉沉浸在年轻女性的温柔中,体验着、见证着一幕幕柔情哀伤的人生故事,并发展着自己的“意淫”。所谓“意淫”,指的是一种很少夹有利己性和生理性的缠绵情意,可以落实为纯洁的爱情,可以化形为普通男女的温情友爱,是体贴、仰慕、敬意、痴迷……它内涵着否定和冲击人间感情变态――利欲污浊的意味。曹雪芹在“情”上的夸张表现实际上服务于一个深刻的用意:苦难的一生使他体会到人世充溢着无数的虚妄,人人孜孜以求的往往是人生的枷锁,唯有这远离尘俗的小儿女之情,带来的是亲切的向往,是美丽、健康、纯洁的精神憩园。
宝黛的心心相印和玉钗的意连神断的爱情故事,构成《红楼梦》“情的世界”的主体。同是写男女爱情,才子佳人小说在孔孟之道的一心一性中楔进一个情字,主张择偶要重才重色重情,要求才色相当而非门当户对,无疑是进步。然而才子佳人产生爱情,只讲才色,离传统的婚恋观念并不很远。《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却是一种全新的,在过去的小说中罕见甚或从来没有表现过的、对人性解放、传统礼法的理解感受完全一致、思想感情和人生道路完全相同的爱情,黛玉是由于她不说“混帐话”,才与宝玉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互为知己的。而且《红楼梦》遵循生活的逻辑规律,“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宝黛爱情的发展是两小无猜的,是在日常起居的“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通过一笑一颦、一言一行甚至是吵吵闹闹中发展起来的,而不是靠传诗递简或者一见钟情;最后黛玉的心事终虚化,宝钗也守寡,是理想在现实中的破灭,是美好在丑恶压迫下的败亡,这比才子佳人的大团圆更真实更符合生活逻辑,因而也转成新鲜,“木石前盟”的爱情悲剧、“金玉良缘”的婚姻悲剧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瓶梅》的作者固然看到了社会的腐败,前途的无光,写了淫妇、妒妇及其败亡;《红楼梦》的贾府善善恶恶,各色人物纷呈并现,既有“珍珠”也有“鱼眼睛”,既有平儿、妙玉,也有赵姨娘、马道婆,最后免不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金石俱焚”,这决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哲学命题所能函括的,在那个污浊的社会,清净洁白的女儿不是被同化成“鱼眼睛”,就是被践踏被毁灭,这才更接近那个社会的真实。
《红楼梦》肯定情欲并赞美真挚纯洁的爱情,但是它也赞同女性对独立的人格、自由平等的精神的追求,以说明女性不仅是为人妻母而生存,因而充分肯定了女性自我的生存价值。这以林黛玉、尤三姐、鸳鸯、晴雯为代表。她们在精神和品格上具有过去女性所未有的独立和纯洁,为了自身的精神追求敢于反抗沿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观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林黛玉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性,她追求一种自由平等的爱情,最终以生命殉之。在林黛玉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有血有肉,至情至性,集真善美于一身的新兴女性形象。尤三姐大胆泼辣,敢作敢为,坚决要求婚姻自主,她不计权势,不计财富,定要找个可心如意人;晴雯直爽倔强,嫉恶如仇,对爱情、对人生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鸳鸯是一个以死相争赢得婚恋自主的女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