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把世界分为两大阵营分别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分为两大阵营:轴心国、同盟国。
1、轴心国
包括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主要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
轴心国的名称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与纳粹德国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日本在1936年11月25日同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于1937年11月6日加入)。
1939年5月22日,德意两国又签订了《德意同盟条约》(又被称为“钢铁条约”)。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
2、同盟国
包括美利坚合众国、苏联、大不列颠帝国三大反法西斯同盟国,和中华民国、法国、波兰、加拿大等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德国、意大利、日本将法西斯战争和法西斯暴政强加于欧亚各国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统一战线建立与逐步发展和加强。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
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中华民国。
其他盟国包括: 法国、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称为衣索比亚)、希腊、挪威、土耳其、荷兰、比利时等。
扩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百度百科-反法西斯同盟
两大阵营分别是:轴心国和同盟国。
1、轴心国
轴心国,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联盟,领导者是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日本帝国及与他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
名称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与纳粹德国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2、同盟国
同盟国,即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主要国家:英国、美国、苏联、中国。
其他盟国包括:法国、 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称为衣索比亚)、希腊、挪威、土耳其、荷兰、比利时等。
反法西斯同盟统一战线:
1941年9月29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美英三国会议,签订了英美向苏提供飞机坦克等军用物资和贷款、苏联向英美提供原料的协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中国也向德意日宣战。其他一些国家也向轴心国家宣战。
1941年12月22日,美英首脑倡议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国家签署一项同盟宣言。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经与英苏磋商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盟国。
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轴心国、百度百科-反法西斯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