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篇读后感和一篇随笔(要求:500字以上,初三水平,写的好的“高分”)

速度,急要,写不好没分哦!... 速度,急要,写不好没分哦!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2-13
展开全部
近日,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得兴趣盎然。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 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是读完《昆虫记》后,我深刻体会到的。 从事任何社会活动,都要求人们具有战略意识,要深谋远虑,未雨绸缪,趋
利避害,把握主动,这在生死较量的军事斗争方面尤其如此。作为军事统帅或将
领,如果他不能做到洞察几微,参悟长远战略利益与眼前战术得失之间的关系,
只顾局部的、暂时的蝇头小利,而漠视或忽略根本的战略目标,那么他至多只能
成为普通的战将,而不可能成为高明的战略
家。

  春秋时期,晋国厉公在位时的重卿范文子可算是一位富有长远战略眼光的杰
出人物。我们从他对晋楚鄢陵之战的认识就能看出他的战略观念高人一筹,善于
从大局出发,准确地理解与把握战争的前景。

  众所周知,晋楚争霸是整个春秋历史的关键节目。而在晋楚争霸战争史上,
城濮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又各具其里程碑式的意义。城濮之战使得晋文公
“取威定霸”,一跃而成为中原霸主,号令诸侯,楚国在很长时间里北进中原的
势头受到遏制。而�之战的结果是楚庄王兵进中原,陈师周疆,问鼎之轻重,俨
然取代晋国而为诸侯之伯。鄢陵之战则是晋、楚争霸战的第三次,也是两国军队
最后一次主力会战。是役晋胜楚败的结局标志着楚国对中原的争夺从此走向颓
势,晋国再一次对楚形成明显的优势,其霸业发展到极盛阶段。

  按理说,作为晋国统治集团核心成员之一的范文子,应该对晋国的大获全胜
感到由衷的欢欣鼓舞才是。的确,把多年的劲敌楚国杀得大败亏输,狼狈逃窜,
使郑、宋等中小诸侯国纷纷叛楚附晋,这是件扬眉吐气、极有面子的事情!然
而,实际上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范文子从一开始就反对晋国从事这场战争,而
战争的获胜同样也不能激起他的兴奋。

  早在进行鄢陵之战战略决策之时,范文子就明确表示不赞成晋楚开战。他的
主要理由是,晋国的忧患在内部而不在外部,“我伪逃楚,可以纾忧……我若群
臣辑睦以事君,多矣。”他强调指出,不如保留楚国这个外患以稳定晋国内部,
“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所以,
他一再主张避免和楚军正面交锋。应该说,他的这个认识与后来孟子“无敌国外
患者,国恒亡”的见解相一致,也与晋国当时的社会政治局面相符合。遗憾的
是,晋国当时的执政者、中军帅栾书却是战略目光短视而又自以为是的庸人,他
只看到表面上对晋军有利的作战形势,认为与楚军作战有胜出的把握,坚决主张
早打,大打。战略意识同样平庸的晋厉公采纳了栾书的意见,于是大举兴师,与
楚军在鄢陵一决雌雄。

  从表面上看,鄢陵一役如栾书之流所料是晋军打赢了,这当然使晋国上下欢
腾雀跃,把酒庆功。然而头脑异常冷静的范文子并不为这种胜利的表象所迷惑,
仍然坚持自己的初衷,面对晋军自鄢陵凯旋而归的热闹场面,他不但没有感到高
兴,反而更加忧心忡忡,认为内乱就要爆发,甚至希望自己快点死去,以免于
难。他说:“君骄侈而克敌,是天益其疾也。难将作矣!爱我者唯祝我,使我速
死,无及于难,范氏之福也。”

  形势的发展果真证实了范文子的战略远见。晋国的霸业达到辉煌顶点之时,
也正是晋国衰运萌芽之始。晋厉公取得鄢陵之战大捷后,认为已无外患对自己构
成威胁,遂集中精力对付国内的强卿宗室,“晋厉公侈,多外嬖。反自鄢陵,欲
尽去群大夫,而立其左右。”诛杀“三郤”,剥夺栾氏、中行氏的权力。由于此
举严重触犯了强卿大宗的既得利益,于是晋国内部矛盾迅速激化,动乱随之爆
发,晋厉公的亲信胥童等人丧命刀下,厉公本人也最终走上不归路。这场残酷血
腥的内部动乱使得晋国在鄢陵之战后所取得的相对战略优势很快化为乌有,也导
致晋国的政局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日后虽也短暂出现过“晋悼公复霸”的历
史场面,但毕竟是回光返照。从某种意义上说,后来齐、晋盟国关系破裂,晋公
室一蹶不振,乃至最终导致“三家分晋”格局的形成,都可从鄢陵之战看出端
倪。由此可见,范文子有关鄢陵之战的认识,的确是极其宝贵的战略远见,所谓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可惜的是,他的战略远见未能
为决策者所重视,枉费他一番良苦用心。否则,春秋后期的历史也许可以重
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