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提高学习效率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小组合作学习的着眼点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亦即希望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有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从教学理念的层面来看,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体现的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但如何把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杜绝走过场的形式主义,还得进行一番探讨。现实教育教学中为显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还是屡见不鲜,教者虽想把新观念落到实处而事实却流于形式,于教学,于学生无一益处。 鉴于上述实践操作中暴露出的一些不足,我们归纳总结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和途径。 策略一: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合作学习。 学贵有疑,学也源于疑。学生一旦无疑,学习活动也就不复存在,即便有也只是徒具躯壳而已,小组合作学习特别如此。铅腔笔者曾多次坐在学生身边,从头至尾观察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表面热热闹闹,其实是不知目的所在,只让配合老师完成任务的观念占据整个过程。所以只得做一些不痛不痒的事,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基于此,致使部分一线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了质疑:小组合作学习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关键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得讲究一定策略。 首要的一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解决好学生参与的内动力问题。怎样才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内动力?笔者认为,关键就是看教者有没有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有疑在胸,不解不快。 《田忌赛马》的教学可以成为一个易察觉的例子。以前在教学本课时,我们总是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分析:因为什么什么,所以孙膑用原来的马还是能转败为胜。结果学生还是懵懵懂懂。笔者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采用了下述方法:读课文,了解一下第一次赛马谁胜了?第二次呢?为什么用同样的马比赛会出现不同的结果?通过两次截然不同的结果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习热情马上高涨起来,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去,看书,讨论 ……异常投入。 策略二:强化组织和引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中的良好习惯。 学生能进入学习状态,但未必能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我们常常看到,在同一个小组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注意听他人意见;讨论半天,还是不能统一认识; ……这些问题的出现,关键在于学生还没有合作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这种合作学习中的习惯是多方面的: 1.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些学生平时基础差一些,在日常合作学习中往往处于弱势,自己想到的总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不被其他组员所接受,而其他组员的意见更具代表性,受到大家的重视,因而产生了自己说不如不说,自己想槐租衫不如听的惰性观念,常此以往,就会懒于思考,也不会思考了。 笔者调查了一下,在同组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中总有一两位同学在扮演着听众的角色,其中绝大部分是不愿独立思考的。这足以说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多么必要的工作。 2.善于发言的习惯 在扮演听众角色的学生中,还有一小部分是进行过思考,却不愿发言的。笔者曾询问过部分学生:你会吗?(学生答:会。)你为什么不参与他们的讨论?学生的回答要么是 “我不想说”,要么是“他们都说了,我没什么好说的”,再要么就是沉默。这说明,他们的表达欲望不强。 在发言中还有另一种现象,学生虽理解并愿意说,但表达不得要领,说了半天,也不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既浪费时间,也达不到型银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说,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能力及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3.认真听的习惯 所谓合作学习,其意义就在于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互助,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我们重点关注的,然而,在这一方面,有些组员十分欠缺,特别是反映在讨论中,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时甚至是有两三个人同时说,他们各行其是,而不去听他人的发言。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一部分同学是有意识地配合教师上演讨论的闹剧,还有更大部分的是没有养成听别人发表意见的好习惯。 笔者调查了部分学生,当问及 “你听清刚才某某同学的发言了吗”时,总是有一部分同学摇头。试想,认真听他人意见的习惯没有养成,小组合作学习还有意义吗? 4.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及习惯 对同一语文学习内容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众多的言论观点中,如何才能择其善者而从之,这就涉及到学生的辨别、评价能力及习惯。 上课中,有一些同学有较强的辨别和评价能力,他们的发言总是 “我赞同某某同学的观点”、“我认为某某同学的说法不对,应该是……”、“我帮某某同学纠正一点”,而有些同学则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及习惯,是向别人学习的重要一环。 5.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习惯 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习惯是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能力及习惯相辅相成的,离开这一环,向别人学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也不能把小组的同共观点汇报给全班同学,取得全班性的共识。 策略三:操作中讲究科学化、合理化,增强实际效果。 在具体操作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总是与教师操作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息息相关。 从时间上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学感悟是基础,而给予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是关键。那种走马观花式的自学,点到即止的讨论,只能是徒具外壳而已。对教育教学时机的选择也应纳入这一范畴。只有选择恰到好处的教学时机,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是所谓的 “不悱不启”。 从空间上来说,也大有讲究,如学《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走入大自然切实感受,在严峻的现实环境的面前进行学习讨论似乎要比坐在教室里无病呻吟效果好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讲究教学的情境创设。 有些教学操作顺序也十分有讲究,特别是学生讨论交流的次序。小组合作学习中有部分同学总是无话可说,或轮不到他说就已被其他同学说完了,从而产生失落的情绪,影响了学习效果,也不能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在对讨论交流顺序作一有意识的调整后是可以解决的。教师(或小组长)应当多观察,多参与,注意每个小组(或组员)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到心中有数,在讨论交流时,先让方案比较少的说,再让方案多的说,这样就能提高参与率,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增强实际学习效果。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5229/archives/2007/220670.shtml参考资料由此网站提供 谢谢!``
记得采纳啊
记得采纳啊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