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水浒传》是禁书吗?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历史文学不是禁书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由江苏兴化籍作者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由施耐庵著,罗贯中编次,《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由江苏兴化籍作者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由施耐庵著,罗贯中编次,《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展开全部
《水浒传》 由施耐庵著,罗贯中编次,《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自元末明初成书以后,因为宣扬百姓反抗统治者,不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一直遭到统治者的 禁忌,严禁刊印传播,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还专门编著了对应的小说《荡寇志》,诋毁、歪曲、污蔑这些敢于反抗统治者的好汉。
自清末民初以后才在社会上大规模的刊印流行起来,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
自清末民初以后才在社会上大规模的刊印流行起来,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明清两代,《水浒传》是禁书。
历代统治者对《水浒传》都视若毒品,明清两代均有严禁《水浒传》的诏令。这样一部歌颂农民起义、传扬革命精神,而且深受人民喜爱的小说,为何要遭到统治者的仇视、禁毁和抵制呢?
原来,“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是《水浒传》的一个中心思想,不但贯穿在小说整个情节中,也贯穿在每个上梁山的好汉人物身上。《水浒传》开篇叙述的第一个人物,就是一向被人憎恶的“浮浪破落户子弟”高俅,只因“踢得好脚气球”就被皇帝看中,纳为宠臣,“没半年之间,直抬举高俅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官报私仇,以“不服俺点视”为借口,要治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之罪,幸亏众牙将讲情,才得免脱,王进深知受他管辖,性命难保,便扶母连夜投奔延安府。高俅从此更加依势恃强,上与蔡京、童贯等权贵狼狈为奸;中与梁中书、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等地方官吏结党营私;下与祝朝奉、镇关西、张都监、蒋门神、毛太公、西门庆、泼皮牛二等社会基层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相互呼应勾结,形成一个遮天盖地的黑暗统治网,残酷地欺压人民。“撞破天罗归水浒,揭开地网上梁山!”这是发自铤而走险英雄的心声,108名受迫害的忠臣良民,在这贪官污吏上下勾结的天罗地网里,不得不走上反叛的道路,聚集梁山,与统治阶级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可以说,100多位英雄好汉无一不是被逼上梁山的,只是逼的形式不同及客观环境不同而已。即使是梁山首领设计“诱请”上山的,在他们受到迫害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当时封建官僚机构的昏庸和腐朽,看出当时整个社会的黑暗。
《水浒传》通过梁山起义还向人们揭示出一个规律,要打破黑暗统治,必须团结起来,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落草”,形成一支有领导、有宗旨、有纲领的起义队伍,这样才能给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当众多英雄汇聚水泊梁山后,形成了一支与反动统治的武装力量相匹敌的革命武装力量,在统一的指挥下,不仅打破了祝家庄、曾头市,还攻克了唐州、青州、大名府,并且两败童贯,三赢高俅,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动摇了黑暗统治的根基。
《水浒传》所表现的梁山起义军的反叛精神,犹如一团火焰,照亮了被压迫人民的心田。统治者害怕鼓动并教导人民起来造反,因此对《水浒传》一书严厉禁毁。崇祯十五年(1642年),行将灭亡的明王朝颁发了严禁《水浒传》的诏令,其原因是“李青山诸贼啸聚梁山,破城焚漕,咽喉梗塞,二京鼎沸。诸贼以梁山为归,……其说始于《水浒传》一书。”
李青山起义暴发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关于这次起义,史书多有记载。《明史纪事本末》载:“青山本土人,乘机啸聚数万人,屡寇兖州。”《明史·张国维传》:“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泊”。李青山以梁山为根据地,攻破附近城邑,断绝漕运。元代开凿会通河后,梁山成为京杭运河南北漕运的必经之地,李青山控制漕运,解决了起义军的军粮等物资供应,李清《三垣笔记》云:“青山塞安山闸,凿河十里通梁山,驱漕舟并系漕去焚掠近临清。”南北交通受阻,清廷受到威胁,形势很紧张。在李青山被消灭之后,朝廷总结教训,刑科给事中左懋第上疏,以为李青山的所作所为,都是模仿《水浒传》中的宋江,可见“《水浒传》一书,贻害人心,岂不可恨哉!”至6月份,兵部尚书的奏疏内也请求严禁《水浒传》。经明思宗批准后,即行文各地督抚:除山东一带必须勒令烧毁,不许隐匿外,其他地区也要“大张榜示,凡坊间、家藏《浒传》并原版,勒令烧毁,不许隐匿。”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咸丰、道光等历朝,也均有严禁《水浒传》的诏令,都认为它是“盅惑愚民,诱以为恶”的“秽恶”之贼书,是“造妖书妖言”的“淫词小说”。乾隆十八年,高宗下谕禁止《水浒传》的满文译本,说“似此秽恶之书,非惟无益,而满州等习俗之偷,皆由于此。如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因而必须将书版尽行烧毁。“如有私自留存者,一经查出,朕惟该管大臣是问。”至乾隆十九年,又“饬直省督抚学政,行令地方官”对《水浒传》一书“一体严禁”,因《水浒传》乃是“教诱犯法之书”。地方上对禁毁《水浒传》推波助澜,有的地方特别申明:“本部院将以办理此事之认真与否,辩守令之优绌焉。”
历代统治者虽极力对《水浒传》严加禁毁,但《水浒传》仍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放射着异彩。
历代统治者对《水浒传》都视若毒品,明清两代均有严禁《水浒传》的诏令。这样一部歌颂农民起义、传扬革命精神,而且深受人民喜爱的小说,为何要遭到统治者的仇视、禁毁和抵制呢?
原来,“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是《水浒传》的一个中心思想,不但贯穿在小说整个情节中,也贯穿在每个上梁山的好汉人物身上。《水浒传》开篇叙述的第一个人物,就是一向被人憎恶的“浮浪破落户子弟”高俅,只因“踢得好脚气球”就被皇帝看中,纳为宠臣,“没半年之间,直抬举高俅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官报私仇,以“不服俺点视”为借口,要治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之罪,幸亏众牙将讲情,才得免脱,王进深知受他管辖,性命难保,便扶母连夜投奔延安府。高俅从此更加依势恃强,上与蔡京、童贯等权贵狼狈为奸;中与梁中书、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等地方官吏结党营私;下与祝朝奉、镇关西、张都监、蒋门神、毛太公、西门庆、泼皮牛二等社会基层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相互呼应勾结,形成一个遮天盖地的黑暗统治网,残酷地欺压人民。“撞破天罗归水浒,揭开地网上梁山!”这是发自铤而走险英雄的心声,108名受迫害的忠臣良民,在这贪官污吏上下勾结的天罗地网里,不得不走上反叛的道路,聚集梁山,与统治阶级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可以说,100多位英雄好汉无一不是被逼上梁山的,只是逼的形式不同及客观环境不同而已。即使是梁山首领设计“诱请”上山的,在他们受到迫害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当时封建官僚机构的昏庸和腐朽,看出当时整个社会的黑暗。
《水浒传》通过梁山起义还向人们揭示出一个规律,要打破黑暗统治,必须团结起来,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落草”,形成一支有领导、有宗旨、有纲领的起义队伍,这样才能给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当众多英雄汇聚水泊梁山后,形成了一支与反动统治的武装力量相匹敌的革命武装力量,在统一的指挥下,不仅打破了祝家庄、曾头市,还攻克了唐州、青州、大名府,并且两败童贯,三赢高俅,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动摇了黑暗统治的根基。
《水浒传》所表现的梁山起义军的反叛精神,犹如一团火焰,照亮了被压迫人民的心田。统治者害怕鼓动并教导人民起来造反,因此对《水浒传》一书严厉禁毁。崇祯十五年(1642年),行将灭亡的明王朝颁发了严禁《水浒传》的诏令,其原因是“李青山诸贼啸聚梁山,破城焚漕,咽喉梗塞,二京鼎沸。诸贼以梁山为归,……其说始于《水浒传》一书。”
李青山起义暴发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关于这次起义,史书多有记载。《明史纪事本末》载:“青山本土人,乘机啸聚数万人,屡寇兖州。”《明史·张国维传》:“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泊”。李青山以梁山为根据地,攻破附近城邑,断绝漕运。元代开凿会通河后,梁山成为京杭运河南北漕运的必经之地,李青山控制漕运,解决了起义军的军粮等物资供应,李清《三垣笔记》云:“青山塞安山闸,凿河十里通梁山,驱漕舟并系漕去焚掠近临清。”南北交通受阻,清廷受到威胁,形势很紧张。在李青山被消灭之后,朝廷总结教训,刑科给事中左懋第上疏,以为李青山的所作所为,都是模仿《水浒传》中的宋江,可见“《水浒传》一书,贻害人心,岂不可恨哉!”至6月份,兵部尚书的奏疏内也请求严禁《水浒传》。经明思宗批准后,即行文各地督抚:除山东一带必须勒令烧毁,不许隐匿外,其他地区也要“大张榜示,凡坊间、家藏《浒传》并原版,勒令烧毁,不许隐匿。”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咸丰、道光等历朝,也均有严禁《水浒传》的诏令,都认为它是“盅惑愚民,诱以为恶”的“秽恶”之贼书,是“造妖书妖言”的“淫词小说”。乾隆十八年,高宗下谕禁止《水浒传》的满文译本,说“似此秽恶之书,非惟无益,而满州等习俗之偷,皆由于此。如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因而必须将书版尽行烧毁。“如有私自留存者,一经查出,朕惟该管大臣是问。”至乾隆十九年,又“饬直省督抚学政,行令地方官”对《水浒传》一书“一体严禁”,因《水浒传》乃是“教诱犯法之书”。地方上对禁毁《水浒传》推波助澜,有的地方特别申明:“本部院将以办理此事之认真与否,辩守令之优绌焉。”
历代统治者虽极力对《水浒传》严加禁毁,但《水浒传》仍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放射着异彩。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肯定 不是啊 四大名著的 金瓶梅才是禁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