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苟姓起源 (1)传说黄帝、舜帝的后人均有苟氏。 (2)苟为草名,河内有人以苟为氏 (3)改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改为苟氏 (4)五代时,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敬氏改为苟氏和文氏 (5)汉朝大臣狗未央后代改为苟姓. 相关资料 1000多年前,后晋一个"敬"姓大臣因冲了皇帝名讳,为避免满门抄斩,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宗族忍辱减"文"留"苟",改姓"苟"。千余年后的今天,登封市唐庄乡"苟"姓村民集体到公安局上访,要求恢复"敬"姓。 这种因历史原因造成集体要求改姓,国内罕见。登封市公安部门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人格、尊重人格的原则,进行了认真调查,找到了依据,准许唐庄乡"苟"姓人改姓"敬",近日,要求改姓的群众拿到了新的户口簿。 集体要求:"苟"姓村民要求改姓 2005年5月的一天,登封市公安局局长马会强"大接访"。一大早,-群老乡来到控申科,这个推那个,那个让这个诉说,个个脸上愁云密布。马局长以为其中另有隐情,就让他们分开诉说。谁知一说明,原来他们是为了后代不再受姓氏之累,集体来要求改姓的。 唐庄乡玉台村村民苟某诉说了姓"苟"给他造成的诸多尴尬。他因为做生意,经常外出,公众场合熟人出口介绍时,他和听者都感到很别扭,有人还以为介绍人在开玩笑呢,不知该如何称呼,十分尴尬。有时买东西开发票,很容易被写成"狗"姓,让人感到很气愤。 另一位苟姓村民也说,有人用电影里那条警犬的名字叫自己"卡尔"。最不堪忍受的是,有人见面干脆连什么都不喊,只用叫狗的声音"嗷嗷"地叫。他有个女儿叫会丽,有些男同学恶作剧喊她"狗狐狸",孩子心里很感屈辱。 提起"苟"姓,唐庄乡郭村村民苟凤更是一脸气愤,她说,姓"苟"可苦了娃娃们,孩子长大了介绍对象时,女方一听男方姓苟,先是"扑哧"一笑,接着就是摇头。特别是上学的孩子,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变相辱骂,搞得同学之间关系紧张。有的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里哭着和爸爸、妈妈商量要改姓妈妈的姓,不再姓爸爸的姓。 鉴于这些因为姓氏带来的尴尬事,唐庄乡玉台村、张村等地的"苟"姓村民集体来到公安局上访,要求改姓"敬"。据他们反映,1000多年前,他们祖姓"敬",五代十国时期,有个皇帝叫石敬堂,朝中有个大臣姓敬,为避名讳,皇帝下令把大臣"敬"姓的文字革去,改为"苟"姓。 郭俊朝在群众中调查时,一位"苟"姓老人说他们祖上是从荥阳迁移过来的,于是郭俊朝与内勤宋秋云一起专程赶赴荥阳查询。 在荥阳,郭俊朝在众多"敬"、"苟"两姓群众中了解到,五代十国时期,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以晋王身份起兵,夺取了后唐政权,改国号晋,迁都开封。在石敬瑭做后晋皇帝期间,朝内有个大臣姓敬,冲了皇帝的名讳,再加上这个敬姓大臣得罪了皇帝的近臣,遭到陷害,被定了罪,朝廷下令,所有敬姓改"敬"为"苟",否则杀无赦。为免遭杀戮,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大臣含泪招来宗族亲人,忍辱减"文"留"苟",改姓为"苟",并连夜让家人逃亡各地。就这样,敬姓大臣的部分家人逃散到山西一个叫雷家垌的地方,后来,这一支中部分人又迁到现今荥阳的刘河镇雪沟村。至于在登封唐庄乡居住的"苟"姓人,是解放前这些人的祖辈到登封逃荒要饭,在唐庄乡玉台村给人扛长工,落户在此。现在,荥阳、巩义、新密等地都有"苟"姓人,而且在荥阳,已经有一些"苟"姓群众因为同样的原因改回祖姓"敬"。
展开全部
苟姓源出
① 黄帝之子得姓者一十四人,其一为苟,见《国语》 (6,12,17)。
②相传舜之后有苟氏,见《路史》(60,62)。
③春秋时楚大夫之食邑,以邑名为氏,见《路史》(17)。
④春秋时晋大夫荀氏之后避难改称苟氏,见《急就篇》(11,21)。
⑤苟,草名,有此草长之处多为丰饶之地,居者遂以苟为氏,见《通志·氏族略》(11,12,60)。然有人认为此乃无据之俗说(26)。
⑥北魏时改代北若干氏为苟氏,见《魏书·官氏志》(7,12,17,60,70)。此为氐人之姓(242)。
⑦为避宋高宗赵构之名讳,句氏加草为苟氏,见《急就篇》(11,60)。
⑧后晋高祖石敬瑭,姓敬者为避名讳,析敬为苟、文二姓,见《齐东野语》(17,21,60)。
① 黄帝之子得姓者一十四人,其一为苟,见《国语》 (6,12,17)。
②相传舜之后有苟氏,见《路史》(60,62)。
③春秋时楚大夫之食邑,以邑名为氏,见《路史》(17)。
④春秋时晋大夫荀氏之后避难改称苟氏,见《急就篇》(11,21)。
⑤苟,草名,有此草长之处多为丰饶之地,居者遂以苟为氏,见《通志·氏族略》(11,12,60)。然有人认为此乃无据之俗说(26)。
⑥北魏时改代北若干氏为苟氏,见《魏书·官氏志》(7,12,17,60,70)。此为氐人之姓(242)。
⑦为避宋高宗赵构之名讳,句氏加草为苟氏,见《急就篇》(11,60)。
⑧后晋高祖石敬瑭,姓敬者为避名讳,析敬为苟、文二姓,见《齐东野语》(17,21,60)。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千多年前后普一个敬姓大臣因冲撞了皇帝名讳 为了避免满门抄折,保留敬姓血脉,敬姓祖宗忍辱减文留苟,改为苟姓千余年后的今天,登封市唐庄乡苟姓村民集体到公安局上访,要求恢复敬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苟(Gǒu)姓源出有六:
1、出自黄帝(姬姓)、舜帝(姚姓)的后人均有苟氏。据《国语》云:“本自黄帝之子。汉有苟参。古厚切。”又《元和姓纂·苟姓》亦云:“《国语》黄帝之后。”按拘、苟并从句得声。传说黄帝有后人居于河内(今山西、河北、河南的黄河以北的地区的),因其地多生长苟杞,因以之为姓,称为苟氏。
2、出自芈姓,以封邑名为氏。楚国有苟邑(今址不详),有公族大夫食采于苟邑,其后人以邑名苟为姓,称为苟氏。
3、出自姬姓,为晋国公族荀氏所改。春秋时,晋国有公族大夫荀氏,因避难改姓称为苟氏。
4、出自敬姓,后晋时为避帝讳所简改。后晋时,敬姓为了避讳后晋高祖石敬瑭,将敬姓一拆为二,成了苟姓和文姓,所以此支苟姓、文姓和敬姓是一个祖先。
5、出自勾姓,为避帝讳所改。据《路史》载,南宋时,为避宋高宗赵构之讳,勾氏改为句氏,有的加草头为苟姓,遂又形成了另一支苟氏。
6、出自北魏时他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载:“若干氏,后改为苟氏。”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从汉俗改为苟氏。
现存的“芶(句、勾)[芶、句、苟、钩]”是同一宗族。
1、出自黄帝(姬姓)、舜帝(姚姓)的后人均有苟氏。据《国语》云:“本自黄帝之子。汉有苟参。古厚切。”又《元和姓纂·苟姓》亦云:“《国语》黄帝之后。”按拘、苟并从句得声。传说黄帝有后人居于河内(今山西、河北、河南的黄河以北的地区的),因其地多生长苟杞,因以之为姓,称为苟氏。
2、出自芈姓,以封邑名为氏。楚国有苟邑(今址不详),有公族大夫食采于苟邑,其后人以邑名苟为姓,称为苟氏。
3、出自姬姓,为晋国公族荀氏所改。春秋时,晋国有公族大夫荀氏,因避难改姓称为苟氏。
4、出自敬姓,后晋时为避帝讳所简改。后晋时,敬姓为了避讳后晋高祖石敬瑭,将敬姓一拆为二,成了苟姓和文姓,所以此支苟姓、文姓和敬姓是一个祖先。
5、出自勾姓,为避帝讳所改。据《路史》载,南宋时,为避宋高宗赵构之讳,勾氏改为句氏,有的加草头为苟姓,遂又形成了另一支苟氏。
6、出自北魏时他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载:“若干氏,后改为苟氏。”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从汉俗改为苟氏。
现存的“芶(句、勾)[芶、句、苟、钩]”是同一宗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