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 我来答
x浮华一半
2014-12-27 · TA获得超过2.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21
采纳率:54%
帮助的人:719万
展开全部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论资排辈思想严重
  人才的最大特点是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科技劳动,其特点并非与年龄增长成正比关系。论资排辈等落后的用人观念往往不仅使有才能的中青年人才丧失显露才华的机遇,也给他们的工作、学习进修和生活等环境带来严重影响,使他们用较大的精力为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去奔波,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创造才能的发挥。这种旧观念、旧思想表现形式甚多,诸如科研立项、成果申报、专著出版、学术交流等环节往往没有挂名的老专家就很难行得通,再如职称评审、岗位任用、进修学习等等,也都有个先来后到的说法。许多年轻有为的人才因此而蹉跎了岁月,贻误了成长机遇。
  2.教育理念滞后
  教师是教育理念的实践者和教书育人的示范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教师良好的素质和理念的转变及其教育实践是第一位的。所以,教师必须有科学严谨的学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品质。但现实告诉我们,形势并不乐观。根据教育部在2001年上半年对8省市74所高校14500名学生的调查中,大学生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十分强烈,相当多的学生认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是窒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制约学生求职、成才和成功的“最主要问题”之一。而教师的师德和教风所反映出的教师的素质问题也很严重。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素质状况表示不满,呼吁尽快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大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学术水平”、“人格魅力”、“敬业精神”、“教书育人状况”的平均满意率为51%,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人格魅力”表示“很满意”的不到10%,许多同学反映一些教师教学不认真,“好像没有备课”,“除了教材上的条条,没多少新东西”,有的教师甚至上课迟到,提前下课,上课打手机;与教师之间除了上课,没有其他的联系;学生希望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讨论问题的平等心态,等等。由此可见,教育理念的更新及其实践,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以及师德建设的任务十分迫切和严峻。
  3.师资队伍素质不容乐观
  师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由于没有建立起严格规范的师德保障制度,拔尖人才不足,无序和不规范的竞争,以及实际存在的教师身份和职务的终身制等,造成了有些教师的思想混乱和整体素质不适应新世纪的要求。一些教师兼职太多,不能把全部或绝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中去,业务上不够勤奋踏实,做学问不够严谨,不能精益求精,作风浮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个人主义膨胀,团队合作意识淡漠等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完成,高等教育对教师队伍的高要求与人力资源的低素质形成矛盾,在我国的现实状况下尤为突出。在高等教育中,大学教师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也构成了大学教师的基本品质:追求成就、淡薄名利、教书育人、以身作则等,形成这样的品质要求长期的教育经验和自我磨练,而现在的人力资源即使具有较高的学历,但不具备上述品质,难以胜任教师工作。在年龄结构方面,普遍存在着中青年教师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在人员结构方面,一是教师和非教师结构的不合理,二是教师队伍内部在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结构性不合理,尤其是缺乏拔尖人才、学术骨干。有些学科人员过剩,有些社会急需、学校亟待发展的学科人才短缺。在学缘结构方面,造成了学术一脉相承、队伍近亲繁殖的现象。在管理机制方面,缺乏系统、科学、规范、有效的全国互动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包括以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为核心的用人机制,以效绩考核评估为核心的全国一体化激励约束机制,以育人为核心的师德建设机制,合理、规范的人才流动和竞争机制以及教师的社会保障机制等。“名师出高徒”,学生综合素质及水平的高低是教师综合素质和水平的宏观表现。目前教师个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素质拔尖人才,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拔尖人才太少,教师综合素质中突出存在的是师德和团队合作思想有待进一步提高。
  4.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引入并深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后,按照各类人员自身的特点和行为活动规律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改变了管理僵死的约束,实行了一种有机的引导、协调与保障。在管理体制方面,实际存在的教师身份和专业技术职务的终身制问题,是高校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实际存在的终身制,是一种缺乏竞争、激励和活力的人事管理体制。它表现为教师只重视“身份”和待遇挂钩,不重视岗位职责,因此使教师的定编、定岗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很难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造成了教师队伍结构比例失调,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激励作用不强。这些不仅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中拔尖人才的成长、影响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影响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平均主义思想和均衡的管理制度。另外,高校普遍存在着平均主义不仅是执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和调动人才积极性的大敌,也是影响人才成长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平均主义和平衡思想影响下,复杂劳动不如简单劳动,脑力劳动不如体力劳动,没有重点或重要岗位与次要岗位之分等。这种平均和平衡的表现形式也很多,如岗位聘任、岗位津贴、人事分配制度等,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员工资的平台很大,没有按绩效大小拉开档次。平均主义的结果是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
  5.缺乏合理的用人机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的人员输入输出是按照国家的统一计划进行的,高校每年按照国家批准的进人计划接收分配的人员。高校在人员的输入输出渠道上没有用人自主权,对人力的继续投入缺乏积极性。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取消了人员的统包统配办法,实行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各高校根据自己的需要进入市场招聘优秀教师,可以把暂时的不需要的或多余的、学非所长的教师输送到人才市场,市场成为人力资源配置的主渠道,供需双方成为市场主体。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市场机制在高校难以按上述方式进行,导致在供需双方上存在很大矛盾,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有待在高校中深化。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人事管理的封闭性致使人才的能动性被限制,使得资源最活跃的因素——人,只能被动或机械地起作用。加之管理体制的制约,人才的积极性、创造力、潜能难以发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