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年级孩子考试偷看了一回就一直被同学当话柄怎么办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谁教坏了孩子》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多家报纸、杂志、网站连载、选载此书。后经修改,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又以“反思中国教育”为书名再版此书,使之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有的地方把它列为教师必读书籍,也有不少读者自发地在网上写书评、谈感受。还有许多读者写信或打电话给我,与我交流关于中国教育的问题。也有许多家长来信反映自己孩子的情况,向我咨询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有朋友鼓励我再写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以谢读者,也有出版社编辑找我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石,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更早、更大、更持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随着父母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全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所有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前所未有地重视起来。但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是:一方面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热情很高,家庭教育支出的比例加大;另一方面却是家长采用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恰当,手段不科学,不符合孩子的教育、成长规律,有些教育行为甚至是非常错误的。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调查发现: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理念和理论上可能并不缺乏,甚至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但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上却显得那么的无能为力。有近70%的年轻家长为该怎么教育孩子发愁,很多家长甚至不知道究竟应怎样教育孩子。上海这样一个(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城市尚且如此,那么在一些不发达地区,在广大的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就更多、更严重。
在我进行的家庭教育问卷调查中也发现:有45%的家长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有80%的家长希望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得到帮助,有50%以上的家长希望从教育理论上得到帮助,而几乎100%的家长希望有更加具体的教育案例,也好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解决家庭教育中所遇难题的方法和技巧,是千万家长迫切寻找的东西。所以,正视现实,直面困惑,提出对策,引领家长,是今天千万家庭的呼唤,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出于这样的思考,我走了多家书店,在书店我发现:现在的图书市场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比较多,也比较好。但是,他们例举的大多是“很成功”或“很失败”的“个别而极端”的例子,像哈佛女孩刘亦婷、剑桥男孩王超等。这些例子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但因其代表性有限,终究有所欠缺。广大家长热切盼望有一部反映普遍现象,切合普通家庭实际,能够对普通家庭的家庭教育有借鉴价值的书籍出现。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准备,我想以自己掌握的一些普通家庭的教育案例为素材,以一个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广大的家长朋友聊一聊有关家庭教育的事情。希望广大的家长朋友能够通过这些具体而普通的案例,找出适合自己家庭实际的家庭教育方案,也算是作为教师的我为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一部分 早期家庭教育中的若干个如何面对 如何面对胆小怕羞的孩子(1)
如何面对胆小怕羞的孩子,是困扰许多家长的常见问题,也是家长们急于得到答案的问题。严格地说,胆小害羞是孩子进行自我保护的自然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外界接触次数的增多,胆小害羞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少。
但是也有些孩子四五岁或者小学几年级了还是很胆小、很怕羞,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重视、要想办法纠正了。
要纠正孩子的胆小怕羞,首先要找出造成他们胆小怕羞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一般说来,造成孩子胆小怕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婴幼儿期与外界接触比较少
我们见到的一些胆小怕羞的孩子,多数是婴幼儿期由爷爷奶奶带,不常见生人、不常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孩子。我们还见到,一般在学校校园里长大的孩子都比较胆大、放得开。所以,多带孩子和外人接触,让孩子多见世面,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是纠正这类孩子胆小怕羞的最好方法。
2.家长不正确的教育
如前所述,胆小怕羞是孩子进行自我保护的自然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外界接触次数的增多,胆小怕羞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少。但是,有的家长不懂得这一点,把孩子的胆小怕羞当作一个大的缺点来对待,急于纠正,但又方法不当。常常人前人后地提醒孩子,有的还强迫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表现自己,当孩子不肯表现的时候,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又当着别人的面说孩子胆小怕羞。这样不但不能纠正孩子的胆小怕羞,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内心体验,使孩子变得更加的胆小怕羞。
案例一:4岁的菲菲是个胆小怕羞的孩子。一天她随妈妈出门,遇见了妈妈的一位朋友。妈妈与朋友攀谈起来,菲菲胆怯地躲在妈妈身后,低头吸着大拇指。妈妈说:“菲菲,这是丁阿姨,问阿姨好。”菲菲只是抬头看了阿姨一眼,就又低下头,继续吸她的手指。妈妈好言相哄,让菲菲走过来,但菲菲只是摇头。妈妈感到尴尬,可又不好在朋友面前发作,只好向她的朋友道歉说:“菲菲是个胆怯的孩子,我想她是不好意思。”(摘自《父母世界》)
妈妈这么一说,无疑强化了菲菲的胆小怕羞。
也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安静、听话,动辄对孩子进行恐吓。有的拿警察来吓唬孩子,对孩子说:“再不听话就让警察把你抓走!”有的甚至讲些妖魔鬼怪、装神弄鬼的故事吓唬孩子,并且威胁孩子说:“不听话老妖精会来抓你!”这样时间长了,也会造成孩子胆小,而且还会怕光、怕黑、怕独处、怕生人、怕热闹、怕小动物等现象。
对于这些情况,家长应该吸取教训,改掉在人前说孩子短处和吓唬孩子的坏习惯。对已经造成心灵伤害的,要设法将一些正面的信息告诉孩子,消除负面影响。给孩子讲明事物的本来面目,使孩子对事物有多方面的了解,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还可以给孩子讲些英雄人物的故事,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一切,积极主动地探索未知。而且,在生活中让孩子避开一些有攻击性的动物和狂风、雷电等可怕的东西,以及不让孩子夜间独自行走等。对于一些难以回避的事物,在最初接触时,要有大人在场,要逐步进行,由远及近、由表面到深入。
一般来说,通过上述措施,孩子会越来越胆大。有些家长逼着孩子与可怕的事物去接触,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胆量是不可取的,这样只能使孩子更加胆小。
第一部分 早期家庭教育中的若干个如何面对 如何面对胆小怕羞的孩子(2)
3.孩子自卑心理的影响
有些孩子往往对自己信心不足,对自己在学习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做出偏低的评价,做事谨小慎微,由认知上的偏差发展为自卑的人格,表现在外部就是胆小、害羞、孤独、沉默寡言。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尽量发现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假装无意、实则有意地表扬孩子(注意,如果直截了当地表扬,孩子会以为你是有意培训,反而有所戒备,甚至会加重他的胆小怕羞),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消除自卑心理。当孩子的自卑心理消除后,自然会克服胆小怕羞的毛病,变得大胆、开朗起来。
4.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过于严厉
有些家长或教师对孩子过分严厉,久而久之,使孩子畏惧于家长和教师,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视,惟恐有差错,这种心理导致他们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得不自然、胆小怕羞。
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给我讲过这样的事情:
案例一:有一个12岁女孩,平时上课比较认真,完成作业情况也好,可是考试成绩却不如平时。她的父母对女儿的学习很重视,要求较高,每次考试,都给孩子定出成绩标准,达不到标准,就惩罚。孩子本来就敏感,对父母的态度非常在意,不愿让父母伤心。结果一到考试她就怕考不好,紧张得脸色发白,满头冒汗,出现了考试焦虑症。还有一个12岁男孩,本来就胆小,因一次考试不及格,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严厉地批评了他,还要他请家长,结果导致其见了老师和爸爸就像老鼠遇到猫一样紧张,最后整日不愿上学,只愿独自在家,不得不进行心理治疗。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就要改掉对孩子严厉、苛求的毛病,营造愉悦、和谐的家庭气氛,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而且家长要和老师积极沟通,恳请老师配合,多鼓励、少批评,要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帮助孩子克服自卑,鼓励孩子勇敢地表现自己、张扬个性。这样就能使孩子克服胆小害羞的习惯,变得大方开朗、热情阳光。
案例二:北大才女步非烟自己回忆说,她小时候是个非常胆小而又害羞的女孩,在班上一直是最内向、最少说话的一个。
在她三年级的时候,一次语文老师错把她当成了学习委员,让她把作业本收起来并抱到老师办公室去。一向胆小怕羞的她得到老师的“钦点”感到很意外、也很激动。于是她很仔细地将作业本整理好,并抱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语文老师见到她先是一愣,随后又很快朝她微笑,还说她作业本整理得很整齐。得到老师的表扬后,她很开心。随后,语文老师又找机会让她做事、发言并表扬鼓励她,这使她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语文老师的欣赏鼓励下,她越来越大方、越来越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越来越敢于表现自己,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尤其是语文成绩特别突出。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而且活跃在学校文学社,最终成了一名读者喜爱的武侠小说作家。
看着面对镜头充满自信、口若悬河的她,若不是她自己讲述,谁能相信她曾是一名胆小害羞的小姑娘。为此,步非烟本人也特有感慨,特感激她的小学语文老师。她觉得就是小学语文老师的鼓励与欣赏,使她这样一个胆小害羞的小姑娘变得自信大方起来,并影响了她的学业和人生……
通过步非烟的故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待胆小怕羞的孩子,正面的鼓励和肯定是最有效的纠正办法。多鼓励孩子,不责骂孩子,尤其是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也要宽容对待,这样孩子的胆子就会逐渐大起来,就不再害羞。
第一部分 早期家庭教育中的若干个如何面对 如何面对任性倔强的孩子(1)
如何面对任性倔强的孩子,是我在进行教育讲座时,家长们提问最多的问题之一。
一个家长说:“我女儿3岁了,以前一直比较听话。可是近来特别任性,不但不听话,还总跟大人闹别扭。前些天,天气特别冷,我要给她穿棉衣,可她就是不穿。我告诉她外面很冷,不穿棉衣会冻着、会生病。可她就是不听,坚决不穿。我勉强给她穿上,她一甩袖子,就又脱下来了。眼看上班就要迟到了,我急得冲她大喊起来,还打了几巴掌。最后索性强按着硬把棉衣给她套上,拉起她就往幼儿园走,但她一边走还一边不停地扭动着。你说我应该怎样对她?”也有不少家长提问:“孩子以前挺乖的,怎么现在越来越任性、越来越不听话了,不知道应该怎么管教?”
如果你是一位读过儿童成长方面书籍的家长就会知道,上述情况并不是孩子真的任性了,而是孩子正处于“第一反抗期”。这个时期,孩子有一定的叛逆性。你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你要他向南,他偏要向北;你跟他来硬的,他比你还硬。这种情况,你不如先依了他,等他牛劲过了再跟他讲道理。比如用缓和的语气告诉她外面很冷,不穿棉衣会冻坏身体,接着带她到室外去感觉一下,如果确实冷,她自然会加衣服。这样做也用不了几分钟,这样孩子就不会任性、犯倔。如果你硬要孩子按你的想法去做,虽然孩子会暂时屈服于你,但时间长了,还真的会将一个正常、平和的孩子塑造成一个真正任性倔强的孩子。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任性倔强呢?真正的任性倔强就是: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很固执、抗拒、不服从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父母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任性是人类性格品质中不好的一种表现。倔强虽然也有好的一面,但过了头也是不好的。一般来说,任性、倔强等性格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但也有很多是由于早期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
造成任性、倔强的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惯出来的;第二种是打出来的;第三种是家长提示出来的。
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予孩子的爱护关照太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论对错一律满足,时间一长就给孩子形成了想要什么就得有什么,我想怎么着就要怎么着的错误认识。而当他们的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就大哭大闹,哭闹不止,而此时家长如果继续迁就,就更增长了他任性的成分。
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他们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不允许孩子有过失、有错误,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落后教育观念,动不动就打骂孩子、使用暴力,久而久之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也要对抗,养成了倔强的脾气,而此时家长更气不过,于是再狠打。这样越打越犟,越犟越打,本来平静随和的孩子,却被家长打成了一头不服管教的犟牛。
还有一些家长,孩子本来偶尔犯一些小脾气、使一点小性子是很常见的,但家长就认为是孩子任性、犯倔。于是人前人后地讲孩子多么任性、多么倔强,讲得多了,相当于给孩子暗示,反而强化了他的叛逆,由偶尔的任性犯倔,变成了真正的任性倔强。
找出了孩子任性倔强的原因,纠正起来似乎就有了方向。
第一部分 早期家庭教育中的若干个如何面对 如何面对任性倔强的孩子(2)
对于由于娇惯造成的任性倔强,家长就要狠下心来,坚持原则,在孩子哭闹时不理睬、不迁就、不给他好处,等他停止哭闹了再给他讲道理,并告诉他以后越哭闹越得不到好处。还要告诉他无论什么事情、什么要求,都要用积极协商的办法去解决。这样不但可以纠正孩子的任性,而且培养了孩子用积极的方法处理问题的好习惯。
案例一:知心姐姐卢勤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她去商场买东西,看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要买一个很贵的玩具,妈妈没有给他买,这孩子就大哭大闹,先是对妈妈拳打脚踢,后来索性坐在地上撒泼。搞得这位妈妈十分难堪,怎么劝怎么哄也不行。妈妈叹了口气,拿出钱包,准备“屈服”了。
就在这时卢勤老师制止了她:“不能惯着他!不能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任何好处,不然你一辈子都要受苦。”卢勤老师劝她马上“离开”,不再理这个孩子,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然后,卢勤老师对这个孩子说:“你就坐在地上哭吧。你看,妈妈已经走了,她才不会给一个这么不懂礼貌的孩子买玩具呢!大家也不会理你的!”说完,摆摆手,让围观的人全都走开。
孩子把抹眼泪的手指分开一道缝,看了看,大家都走了,妈妈也“走”了。他立刻停住了哭声,爬起来去追妈妈。看到妈妈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孩子急了,喊着:“妈妈,等等我!我不闹了!等等我!”
看,对待这样的孩子,就要采取这样的措施,如果不是卢勤老师的帮助,这位妈妈就会在教育孩子的战场上败下阵来。而孩子一旦在这样的“较量”中占了上风,那就会助长孩子的任性,如果以后再有冲突,妈妈就难于取胜了。
对于打骂造成的任性倔强,家长首先要检讨自己,要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和粗暴的教育方法。要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多讲道理。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试了行不通的时候,你再给他指导,这时他才会心服口服,这样培养出的孩子,不但不会任性,而且还养成了自信、坚强、勇于创新、善于改正错误的好习惯。
案例二:我以前的同事柴老师,对学生很严厉,对自己的孩子更严厉,常常为一些小事骂学生、打孩子,结果和学生关系不好,和自己的孩子也闹得很僵。他的话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他很烦心,老在办公室诉苦。我们都劝他:首先改一改自己的脾气,不要动不动就板着脸批评学生、打骂孩子,即使孩子有错误,也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不要大事小事都上火,将心比心,谁愿意老被别人批评指责?通过同事们的开导,他改变了自己,结果不但和学生的关系好了,和自己孩子的关系也好了。对此他深有感触地对大家讲:“宽容、和颜悦色地和孩子沟通,确实比批评打骂好得多,孩子越打骂越倔强、越不听话!”
对于因为暗示造成的任性倔强,家长应丢掉人前人后讲孩子缺点的坏习惯。要淡化他的任性倔强,有意表扬他的平静随和。当孩子偶尔犯倔的时候,采取宽容的态度,容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思做事、允许孩子发泄不满,事过之后再和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孩子的任性倔强就会一点点地消失,而且会变得通达随和起来。
案例三:我有个朋友,在孩子处于“第二反抗期”时,常常表现出一些不服从大人的举动。这本来是正常现象,但他们夫妇却老说孩子不听话,还爱在别人面前说孩子任性倔强。
一次我到他家串门,见我来了,他就叫孩子出去买个西瓜回来。但孩子就是不去,他很尴尬,就说:“我这儿子惯坏了,很任性……”使不动孩子,他就自己去买西瓜了。等他走后,孩子就来跟我道歉:“莫叔叔对不起,不是我不想听话,是我爸妈老说我任性倔强、不听话,我很烦,所以故意气他们……”
听了孩子的话,我的心里有底了。我先安慰了孩子,肯定他父母的错误,再给他讲自己应该怎么做。对于我的建议,孩子很顺从,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任性倔强的孩子。等我朋友回来后,我把孩子的感受向他讲了,又给了他具体的建议,让他不要再这样对待孩子,结果他们双方都发生了改变。为此,我的朋友和他的孩子都很感激我。
以上三点,是应对孩子任性倔强的最常用方法。当然聪明的家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采取一些更加有效的措施,如果你已经找到了更好的方法,不妨说出来我们共同交流、共同分享。
第一部分 早期家庭教育中的若干个如何面对 如何面对磨蹭、迟缓的孩子
一天,我在散步时碰到了楼下的邻居。他风风火火地跟我打招呼,都过去十来米了,他又风风火火地叫住我,他说:“我是急性子,但我家明明却是天生的慢性子,做任何事情都很迟缓。为此打也打过、骂也骂过,但就是改不了,我很烦,你说我怎么做才能让他快起来?”
对于急性子家长来说,摊上一个磨蹭、行动迟缓的孩子确实是件烦心的事。但是烦也没用,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面对现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孩子一点点地快起来。
要想让孩子快起来,不妨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入手,利用孩子爱听表扬、想成功的特点,把比赛、竞争引入日常生活中,多用激励、成功教育。比如:和孩子比谁穿衣服快,谁先洗完脸,谁先吃完饭,谁先到达目的地等,这样就能刺激孩子,养成快速利索的好习惯。
当然,让孩子增加计时性活动、加强专时专用,进行一些计时阅读、计时记忆、计时问答、计时劳动等也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有时候,也可以采取一些惩罚教育。比如,家长和孩子说好外出参观游乐园、动物园,但如果孩子在多长时间内穿不好衣服、准备不好外出的事情,就取消外出。在走路、参观的时候,家长也提醒孩子如果他磨蹭,以后就不再带他外出等方法,对纠正孩子磨蹭也有较好的效果。
有时候,有些孩子做事比较慢,是因为孩子做起事来过于精细所致,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他都会注意到。这本是一个优点,但太精细了难免磨蹭。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指导孩子,学会抓整体,学会取舍,学会抓大放小。这样孩子不但做事的速度快了、效率高了,而且还有成就感。
当然,如果上述方法你都尝试过了却还不能纠正的时候,你就得接受现实,不要再为此事烦恼,要换个角度去思考。
比起利索、敏捷的孩子来说,磨蹭、迟缓的孩子是显得弱了些。但是你要相信,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人以某方面缺点的时候,在别的方面肯定给得多。再说了,行动迟缓并不意味着智力差、不能成就大事业。人要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志力的强弱和做事是否踏实。一般来说,行动迟缓的孩子,他们顽强的意志力和踏实的做事态度是别的孩子不能比的,这也很可能成就他们作出大的成就。
案例:爱因斯坦小时候既不活泼,也不利索,3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直到9岁他讲话还不流畅,而且由于他举止缓慢,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让这位老师没有想到的是,日后的爱因斯坦竟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并因为“相对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除了前面说的天生的慢性子,有些孩子做别的事情都还不错,但是一学习起来就很慢,一点点作业好久才能完成,怎么催促他都快不起来。这种情况,可能与下列原因有关。
1.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精力不集中
有的孩子常常一边学习一边玩耍,一边听歌一边看书,或一边做作业一边看漫画一边想心事。这样学习起来自然就很慢,也没有效率。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要从培养孩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入手,让孩子做事的时候一样一样地来,看书就看书、吃饭就吃饭、听歌就听歌,养成孩子专心做事、专心学习的好习惯。当孩子专心的习惯养成以后,学习起来自然就不磨蹭了。
2.学习有困难,对学习不感兴趣
有的孩子学习起来磨蹭,是因为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全,学习起来有困难,故对学习不感兴趣所致。由于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落,每天都是硬着头皮在应付家长,你让他读书、写作业,他肯定是疲疲沓沓、能拖就拖。也有的孩子,学习时遇到难题不会“绕道走”、死钻牛角尖,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一两个难题上面,因而影响了进度,表现得磨蹭、低效。比如,有的孩子考试考不好,不是好多题不会,可能就是中间的一道题不会就卡到那里了,结果浪费了时间,后面会做的也没时间做。得不上高分,反过来又影响孩子的心理,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孩子轻松学习,然后乘胜追击,激励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且家长要教育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由易到难,遇到棘手的问题先跳过去,等别的事做完了,再回头解决这个难题。当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方法得当了,他学习起来自然就不磨蹭了。
3.与家长消极对抗
有些孩子学习起来磨蹭,是为了对抗家长。现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很少给孩子空闲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一件任务完成了,另一件任务又来了。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家长布置的额外作业;做完了额外作业,还要练琴、画画,反正不能闲着。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反正做得越快,任务也就越多。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首先应该反省自己,然后和孩子沟通,将让孩子学习多长时间改为学习多少东西、完成多少任务(注意不要太多)。只要孩子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做得越快,家长给他玩的时间也越多。这样不但可以克服孩子学习总是磨蹭的坏习惯,还培养了孩子高效学习的好习惯。
以上几点,对纠正孩子行动迟缓、学习磨蹭有一定效果,家长不妨一试。
第一部分 早期家庭教育中的若干个如何面对 如何面对马虎粗心的孩子
我在进行教育讲座时,常有家长提问:“我的孩子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就是马虎、粗心,做事常常丢三落四。学习也一样,经常把3看成8,把‘+'看成‘÷',当你给他指出来时,他会毫不在乎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本来会做的……”
马虎粗心是人类性格中的一个缺点。无论成人或孩子,因为马虎粗心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很多。所以要在儿童时期纠正孩子马虎粗心的缺点,不要使其成为习惯。
要纠正孩子马虎粗心的习惯,首先要找出他们马虎粗心的原因。一般来说,马虎粗心的孩子开朗、心宽、不计较。这是他们性格中的优点,应该加以肯定、保护,但是他们的马虎粗心往往又是缺乏责任心造成的。所以对马虎粗心的孩子,要以责任心培养为主,当他们的责任心增强了,自然就不马虎、不粗心了。除此之外,生活习惯、学习环境太热闹,孩子安静不下来,或作业太多,为了赶进度也会出现马虎粗心的现象。
要纠正孩子的马虎粗心,有以下几种办法可以尝试:
1.从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做起
我们发现,如果一个孩子的房里一团糟,鞋子东一只西一只,他的作业往往字迹潦草、页面不整,做事丢三落四、凭兴致所至,观察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那么他已经表现出典型的马虎粗心的特点。因此,从生活中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减少孩子的马虎粗心问题。
常用方法是:让孩子整理自己的衣橱、抽屉和房间,培养孩子仔细、有条理的习惯;让孩子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复习进度,培养孩子有计划、有顺序的习惯;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来改变他的个性。天长日久孩子的马虎粗心就会渐渐减少。
2.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做起
孩子的马虎粗心,最根本原因是缺乏责任心所致。一个有很强责任心的人(也包括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马虎、不可能粗心。所以要纠正孩子马虎粗心的习惯,首先要从责任心的培养做起。有了责任心,他自然能够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情,从而避免马虎。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凡事父母包办得太多、关照得太多、提醒得太多,从而导致孩子责任心的减弱,养成了马虎粗心的习惯。所以家长们应少一些包办、少一些关照、少一些提醒,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多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时候家长要狠得下心来,让孩子吃苦头、受惩罚。
比如,上学前让孩子自己整理该拿的东西,如果他忘了,你也不要给他主动送去,而要让他受批评、受教育。再比如,孩子外出之前,让孩子自己准备外出所带的食品和衣物。家长只做适当的提醒和指导,不要大包大揽,也不要强行将自己的意志加于孩子,等他少带了食品,少带了衣物,或落下别的什么东西,在外吃了苦头的时候,他自然会吸取教训,责任心自然而然会加强。等下一次外出的时候,他肯定不会粗心,肯定不会丢三落四了。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石,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更早、更大、更持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随着父母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全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所有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前所未有地重视起来。但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是:一方面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热情很高,家庭教育支出的比例加大;另一方面却是家长采用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恰当,手段不科学,不符合孩子的教育、成长规律,有些教育行为甚至是非常错误的。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调查发现: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理念和理论上可能并不缺乏,甚至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但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上却显得那么的无能为力。有近70%的年轻家长为该怎么教育孩子发愁,很多家长甚至不知道究竟应怎样教育孩子。上海这样一个(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城市尚且如此,那么在一些不发达地区,在广大的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就更多、更严重。
在我进行的家庭教育问卷调查中也发现:有45%的家长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有80%的家长希望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得到帮助,有50%以上的家长希望从教育理论上得到帮助,而几乎100%的家长希望有更加具体的教育案例,也好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解决家庭教育中所遇难题的方法和技巧,是千万家长迫切寻找的东西。所以,正视现实,直面困惑,提出对策,引领家长,是今天千万家庭的呼唤,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出于这样的思考,我走了多家书店,在书店我发现:现在的图书市场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比较多,也比较好。但是,他们例举的大多是“很成功”或“很失败”的“个别而极端”的例子,像哈佛女孩刘亦婷、剑桥男孩王超等。这些例子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但因其代表性有限,终究有所欠缺。广大家长热切盼望有一部反映普遍现象,切合普通家庭实际,能够对普通家庭的家庭教育有借鉴价值的书籍出现。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准备,我想以自己掌握的一些普通家庭的教育案例为素材,以一个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广大的家长朋友聊一聊有关家庭教育的事情。希望广大的家长朋友能够通过这些具体而普通的案例,找出适合自己家庭实际的家庭教育方案,也算是作为教师的我为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一部分 早期家庭教育中的若干个如何面对 如何面对胆小怕羞的孩子(1)
如何面对胆小怕羞的孩子,是困扰许多家长的常见问题,也是家长们急于得到答案的问题。严格地说,胆小害羞是孩子进行自我保护的自然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外界接触次数的增多,胆小害羞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少。
但是也有些孩子四五岁或者小学几年级了还是很胆小、很怕羞,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重视、要想办法纠正了。
要纠正孩子的胆小怕羞,首先要找出造成他们胆小怕羞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一般说来,造成孩子胆小怕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婴幼儿期与外界接触比较少
我们见到的一些胆小怕羞的孩子,多数是婴幼儿期由爷爷奶奶带,不常见生人、不常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孩子。我们还见到,一般在学校校园里长大的孩子都比较胆大、放得开。所以,多带孩子和外人接触,让孩子多见世面,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是纠正这类孩子胆小怕羞的最好方法。
2.家长不正确的教育
如前所述,胆小怕羞是孩子进行自我保护的自然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外界接触次数的增多,胆小怕羞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少。但是,有的家长不懂得这一点,把孩子的胆小怕羞当作一个大的缺点来对待,急于纠正,但又方法不当。常常人前人后地提醒孩子,有的还强迫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表现自己,当孩子不肯表现的时候,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又当着别人的面说孩子胆小怕羞。这样不但不能纠正孩子的胆小怕羞,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内心体验,使孩子变得更加的胆小怕羞。
案例一:4岁的菲菲是个胆小怕羞的孩子。一天她随妈妈出门,遇见了妈妈的一位朋友。妈妈与朋友攀谈起来,菲菲胆怯地躲在妈妈身后,低头吸着大拇指。妈妈说:“菲菲,这是丁阿姨,问阿姨好。”菲菲只是抬头看了阿姨一眼,就又低下头,继续吸她的手指。妈妈好言相哄,让菲菲走过来,但菲菲只是摇头。妈妈感到尴尬,可又不好在朋友面前发作,只好向她的朋友道歉说:“菲菲是个胆怯的孩子,我想她是不好意思。”(摘自《父母世界》)
妈妈这么一说,无疑强化了菲菲的胆小怕羞。
也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安静、听话,动辄对孩子进行恐吓。有的拿警察来吓唬孩子,对孩子说:“再不听话就让警察把你抓走!”有的甚至讲些妖魔鬼怪、装神弄鬼的故事吓唬孩子,并且威胁孩子说:“不听话老妖精会来抓你!”这样时间长了,也会造成孩子胆小,而且还会怕光、怕黑、怕独处、怕生人、怕热闹、怕小动物等现象。
对于这些情况,家长应该吸取教训,改掉在人前说孩子短处和吓唬孩子的坏习惯。对已经造成心灵伤害的,要设法将一些正面的信息告诉孩子,消除负面影响。给孩子讲明事物的本来面目,使孩子对事物有多方面的了解,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还可以给孩子讲些英雄人物的故事,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一切,积极主动地探索未知。而且,在生活中让孩子避开一些有攻击性的动物和狂风、雷电等可怕的东西,以及不让孩子夜间独自行走等。对于一些难以回避的事物,在最初接触时,要有大人在场,要逐步进行,由远及近、由表面到深入。
一般来说,通过上述措施,孩子会越来越胆大。有些家长逼着孩子与可怕的事物去接触,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胆量是不可取的,这样只能使孩子更加胆小。
第一部分 早期家庭教育中的若干个如何面对 如何面对胆小怕羞的孩子(2)
3.孩子自卑心理的影响
有些孩子往往对自己信心不足,对自己在学习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做出偏低的评价,做事谨小慎微,由认知上的偏差发展为自卑的人格,表现在外部就是胆小、害羞、孤独、沉默寡言。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尽量发现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假装无意、实则有意地表扬孩子(注意,如果直截了当地表扬,孩子会以为你是有意培训,反而有所戒备,甚至会加重他的胆小怕羞),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消除自卑心理。当孩子的自卑心理消除后,自然会克服胆小怕羞的毛病,变得大胆、开朗起来。
4.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过于严厉
有些家长或教师对孩子过分严厉,久而久之,使孩子畏惧于家长和教师,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视,惟恐有差错,这种心理导致他们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得不自然、胆小怕羞。
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给我讲过这样的事情:
案例一:有一个12岁女孩,平时上课比较认真,完成作业情况也好,可是考试成绩却不如平时。她的父母对女儿的学习很重视,要求较高,每次考试,都给孩子定出成绩标准,达不到标准,就惩罚。孩子本来就敏感,对父母的态度非常在意,不愿让父母伤心。结果一到考试她就怕考不好,紧张得脸色发白,满头冒汗,出现了考试焦虑症。还有一个12岁男孩,本来就胆小,因一次考试不及格,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严厉地批评了他,还要他请家长,结果导致其见了老师和爸爸就像老鼠遇到猫一样紧张,最后整日不愿上学,只愿独自在家,不得不进行心理治疗。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就要改掉对孩子严厉、苛求的毛病,营造愉悦、和谐的家庭气氛,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而且家长要和老师积极沟通,恳请老师配合,多鼓励、少批评,要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帮助孩子克服自卑,鼓励孩子勇敢地表现自己、张扬个性。这样就能使孩子克服胆小害羞的习惯,变得大方开朗、热情阳光。
案例二:北大才女步非烟自己回忆说,她小时候是个非常胆小而又害羞的女孩,在班上一直是最内向、最少说话的一个。
在她三年级的时候,一次语文老师错把她当成了学习委员,让她把作业本收起来并抱到老师办公室去。一向胆小怕羞的她得到老师的“钦点”感到很意外、也很激动。于是她很仔细地将作业本整理好,并抱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语文老师见到她先是一愣,随后又很快朝她微笑,还说她作业本整理得很整齐。得到老师的表扬后,她很开心。随后,语文老师又找机会让她做事、发言并表扬鼓励她,这使她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语文老师的欣赏鼓励下,她越来越大方、越来越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越来越敢于表现自己,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尤其是语文成绩特别突出。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而且活跃在学校文学社,最终成了一名读者喜爱的武侠小说作家。
看着面对镜头充满自信、口若悬河的她,若不是她自己讲述,谁能相信她曾是一名胆小害羞的小姑娘。为此,步非烟本人也特有感慨,特感激她的小学语文老师。她觉得就是小学语文老师的鼓励与欣赏,使她这样一个胆小害羞的小姑娘变得自信大方起来,并影响了她的学业和人生……
通过步非烟的故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待胆小怕羞的孩子,正面的鼓励和肯定是最有效的纠正办法。多鼓励孩子,不责骂孩子,尤其是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也要宽容对待,这样孩子的胆子就会逐渐大起来,就不再害羞。
第一部分 早期家庭教育中的若干个如何面对 如何面对任性倔强的孩子(1)
如何面对任性倔强的孩子,是我在进行教育讲座时,家长们提问最多的问题之一。
一个家长说:“我女儿3岁了,以前一直比较听话。可是近来特别任性,不但不听话,还总跟大人闹别扭。前些天,天气特别冷,我要给她穿棉衣,可她就是不穿。我告诉她外面很冷,不穿棉衣会冻着、会生病。可她就是不听,坚决不穿。我勉强给她穿上,她一甩袖子,就又脱下来了。眼看上班就要迟到了,我急得冲她大喊起来,还打了几巴掌。最后索性强按着硬把棉衣给她套上,拉起她就往幼儿园走,但她一边走还一边不停地扭动着。你说我应该怎样对她?”也有不少家长提问:“孩子以前挺乖的,怎么现在越来越任性、越来越不听话了,不知道应该怎么管教?”
如果你是一位读过儿童成长方面书籍的家长就会知道,上述情况并不是孩子真的任性了,而是孩子正处于“第一反抗期”。这个时期,孩子有一定的叛逆性。你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你要他向南,他偏要向北;你跟他来硬的,他比你还硬。这种情况,你不如先依了他,等他牛劲过了再跟他讲道理。比如用缓和的语气告诉她外面很冷,不穿棉衣会冻坏身体,接着带她到室外去感觉一下,如果确实冷,她自然会加衣服。这样做也用不了几分钟,这样孩子就不会任性、犯倔。如果你硬要孩子按你的想法去做,虽然孩子会暂时屈服于你,但时间长了,还真的会将一个正常、平和的孩子塑造成一个真正任性倔强的孩子。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任性倔强呢?真正的任性倔强就是: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很固执、抗拒、不服从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父母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任性是人类性格品质中不好的一种表现。倔强虽然也有好的一面,但过了头也是不好的。一般来说,任性、倔强等性格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但也有很多是由于早期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
造成任性、倔强的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惯出来的;第二种是打出来的;第三种是家长提示出来的。
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予孩子的爱护关照太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论对错一律满足,时间一长就给孩子形成了想要什么就得有什么,我想怎么着就要怎么着的错误认识。而当他们的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就大哭大闹,哭闹不止,而此时家长如果继续迁就,就更增长了他任性的成分。
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他们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不允许孩子有过失、有错误,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落后教育观念,动不动就打骂孩子、使用暴力,久而久之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也要对抗,养成了倔强的脾气,而此时家长更气不过,于是再狠打。这样越打越犟,越犟越打,本来平静随和的孩子,却被家长打成了一头不服管教的犟牛。
还有一些家长,孩子本来偶尔犯一些小脾气、使一点小性子是很常见的,但家长就认为是孩子任性、犯倔。于是人前人后地讲孩子多么任性、多么倔强,讲得多了,相当于给孩子暗示,反而强化了他的叛逆,由偶尔的任性犯倔,变成了真正的任性倔强。
找出了孩子任性倔强的原因,纠正起来似乎就有了方向。
第一部分 早期家庭教育中的若干个如何面对 如何面对任性倔强的孩子(2)
对于由于娇惯造成的任性倔强,家长就要狠下心来,坚持原则,在孩子哭闹时不理睬、不迁就、不给他好处,等他停止哭闹了再给他讲道理,并告诉他以后越哭闹越得不到好处。还要告诉他无论什么事情、什么要求,都要用积极协商的办法去解决。这样不但可以纠正孩子的任性,而且培养了孩子用积极的方法处理问题的好习惯。
案例一:知心姐姐卢勤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她去商场买东西,看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要买一个很贵的玩具,妈妈没有给他买,这孩子就大哭大闹,先是对妈妈拳打脚踢,后来索性坐在地上撒泼。搞得这位妈妈十分难堪,怎么劝怎么哄也不行。妈妈叹了口气,拿出钱包,准备“屈服”了。
就在这时卢勤老师制止了她:“不能惯着他!不能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任何好处,不然你一辈子都要受苦。”卢勤老师劝她马上“离开”,不再理这个孩子,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然后,卢勤老师对这个孩子说:“你就坐在地上哭吧。你看,妈妈已经走了,她才不会给一个这么不懂礼貌的孩子买玩具呢!大家也不会理你的!”说完,摆摆手,让围观的人全都走开。
孩子把抹眼泪的手指分开一道缝,看了看,大家都走了,妈妈也“走”了。他立刻停住了哭声,爬起来去追妈妈。看到妈妈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孩子急了,喊着:“妈妈,等等我!我不闹了!等等我!”
看,对待这样的孩子,就要采取这样的措施,如果不是卢勤老师的帮助,这位妈妈就会在教育孩子的战场上败下阵来。而孩子一旦在这样的“较量”中占了上风,那就会助长孩子的任性,如果以后再有冲突,妈妈就难于取胜了。
对于打骂造成的任性倔强,家长首先要检讨自己,要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和粗暴的教育方法。要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多讲道理。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试了行不通的时候,你再给他指导,这时他才会心服口服,这样培养出的孩子,不但不会任性,而且还养成了自信、坚强、勇于创新、善于改正错误的好习惯。
案例二:我以前的同事柴老师,对学生很严厉,对自己的孩子更严厉,常常为一些小事骂学生、打孩子,结果和学生关系不好,和自己的孩子也闹得很僵。他的话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他很烦心,老在办公室诉苦。我们都劝他:首先改一改自己的脾气,不要动不动就板着脸批评学生、打骂孩子,即使孩子有错误,也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不要大事小事都上火,将心比心,谁愿意老被别人批评指责?通过同事们的开导,他改变了自己,结果不但和学生的关系好了,和自己孩子的关系也好了。对此他深有感触地对大家讲:“宽容、和颜悦色地和孩子沟通,确实比批评打骂好得多,孩子越打骂越倔强、越不听话!”
对于因为暗示造成的任性倔强,家长应丢掉人前人后讲孩子缺点的坏习惯。要淡化他的任性倔强,有意表扬他的平静随和。当孩子偶尔犯倔的时候,采取宽容的态度,容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思做事、允许孩子发泄不满,事过之后再和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孩子的任性倔强就会一点点地消失,而且会变得通达随和起来。
案例三:我有个朋友,在孩子处于“第二反抗期”时,常常表现出一些不服从大人的举动。这本来是正常现象,但他们夫妇却老说孩子不听话,还爱在别人面前说孩子任性倔强。
一次我到他家串门,见我来了,他就叫孩子出去买个西瓜回来。但孩子就是不去,他很尴尬,就说:“我这儿子惯坏了,很任性……”使不动孩子,他就自己去买西瓜了。等他走后,孩子就来跟我道歉:“莫叔叔对不起,不是我不想听话,是我爸妈老说我任性倔强、不听话,我很烦,所以故意气他们……”
听了孩子的话,我的心里有底了。我先安慰了孩子,肯定他父母的错误,再给他讲自己应该怎么做。对于我的建议,孩子很顺从,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任性倔强的孩子。等我朋友回来后,我把孩子的感受向他讲了,又给了他具体的建议,让他不要再这样对待孩子,结果他们双方都发生了改变。为此,我的朋友和他的孩子都很感激我。
以上三点,是应对孩子任性倔强的最常用方法。当然聪明的家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采取一些更加有效的措施,如果你已经找到了更好的方法,不妨说出来我们共同交流、共同分享。
第一部分 早期家庭教育中的若干个如何面对 如何面对磨蹭、迟缓的孩子
一天,我在散步时碰到了楼下的邻居。他风风火火地跟我打招呼,都过去十来米了,他又风风火火地叫住我,他说:“我是急性子,但我家明明却是天生的慢性子,做任何事情都很迟缓。为此打也打过、骂也骂过,但就是改不了,我很烦,你说我怎么做才能让他快起来?”
对于急性子家长来说,摊上一个磨蹭、行动迟缓的孩子确实是件烦心的事。但是烦也没用,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面对现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孩子一点点地快起来。
要想让孩子快起来,不妨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入手,利用孩子爱听表扬、想成功的特点,把比赛、竞争引入日常生活中,多用激励、成功教育。比如:和孩子比谁穿衣服快,谁先洗完脸,谁先吃完饭,谁先到达目的地等,这样就能刺激孩子,养成快速利索的好习惯。
当然,让孩子增加计时性活动、加强专时专用,进行一些计时阅读、计时记忆、计时问答、计时劳动等也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有时候,也可以采取一些惩罚教育。比如,家长和孩子说好外出参观游乐园、动物园,但如果孩子在多长时间内穿不好衣服、准备不好外出的事情,就取消外出。在走路、参观的时候,家长也提醒孩子如果他磨蹭,以后就不再带他外出等方法,对纠正孩子磨蹭也有较好的效果。
有时候,有些孩子做事比较慢,是因为孩子做起事来过于精细所致,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他都会注意到。这本是一个优点,但太精细了难免磨蹭。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指导孩子,学会抓整体,学会取舍,学会抓大放小。这样孩子不但做事的速度快了、效率高了,而且还有成就感。
当然,如果上述方法你都尝试过了却还不能纠正的时候,你就得接受现实,不要再为此事烦恼,要换个角度去思考。
比起利索、敏捷的孩子来说,磨蹭、迟缓的孩子是显得弱了些。但是你要相信,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人以某方面缺点的时候,在别的方面肯定给得多。再说了,行动迟缓并不意味着智力差、不能成就大事业。人要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志力的强弱和做事是否踏实。一般来说,行动迟缓的孩子,他们顽强的意志力和踏实的做事态度是别的孩子不能比的,这也很可能成就他们作出大的成就。
案例:爱因斯坦小时候既不活泼,也不利索,3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直到9岁他讲话还不流畅,而且由于他举止缓慢,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让这位老师没有想到的是,日后的爱因斯坦竟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并因为“相对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除了前面说的天生的慢性子,有些孩子做别的事情都还不错,但是一学习起来就很慢,一点点作业好久才能完成,怎么催促他都快不起来。这种情况,可能与下列原因有关。
1.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精力不集中
有的孩子常常一边学习一边玩耍,一边听歌一边看书,或一边做作业一边看漫画一边想心事。这样学习起来自然就很慢,也没有效率。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要从培养孩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入手,让孩子做事的时候一样一样地来,看书就看书、吃饭就吃饭、听歌就听歌,养成孩子专心做事、专心学习的好习惯。当孩子专心的习惯养成以后,学习起来自然就不磨蹭了。
2.学习有困难,对学习不感兴趣
有的孩子学习起来磨蹭,是因为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全,学习起来有困难,故对学习不感兴趣所致。由于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落,每天都是硬着头皮在应付家长,你让他读书、写作业,他肯定是疲疲沓沓、能拖就拖。也有的孩子,学习时遇到难题不会“绕道走”、死钻牛角尖,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一两个难题上面,因而影响了进度,表现得磨蹭、低效。比如,有的孩子考试考不好,不是好多题不会,可能就是中间的一道题不会就卡到那里了,结果浪费了时间,后面会做的也没时间做。得不上高分,反过来又影响孩子的心理,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孩子轻松学习,然后乘胜追击,激励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且家长要教育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由易到难,遇到棘手的问题先跳过去,等别的事做完了,再回头解决这个难题。当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方法得当了,他学习起来自然就不磨蹭了。
3.与家长消极对抗
有些孩子学习起来磨蹭,是为了对抗家长。现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很少给孩子空闲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一件任务完成了,另一件任务又来了。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家长布置的额外作业;做完了额外作业,还要练琴、画画,反正不能闲着。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反正做得越快,任务也就越多。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首先应该反省自己,然后和孩子沟通,将让孩子学习多长时间改为学习多少东西、完成多少任务(注意不要太多)。只要孩子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做得越快,家长给他玩的时间也越多。这样不但可以克服孩子学习总是磨蹭的坏习惯,还培养了孩子高效学习的好习惯。
以上几点,对纠正孩子行动迟缓、学习磨蹭有一定效果,家长不妨一试。
第一部分 早期家庭教育中的若干个如何面对 如何面对马虎粗心的孩子
我在进行教育讲座时,常有家长提问:“我的孩子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就是马虎、粗心,做事常常丢三落四。学习也一样,经常把3看成8,把‘+'看成‘÷',当你给他指出来时,他会毫不在乎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本来会做的……”
马虎粗心是人类性格中的一个缺点。无论成人或孩子,因为马虎粗心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很多。所以要在儿童时期纠正孩子马虎粗心的缺点,不要使其成为习惯。
要纠正孩子马虎粗心的习惯,首先要找出他们马虎粗心的原因。一般来说,马虎粗心的孩子开朗、心宽、不计较。这是他们性格中的优点,应该加以肯定、保护,但是他们的马虎粗心往往又是缺乏责任心造成的。所以对马虎粗心的孩子,要以责任心培养为主,当他们的责任心增强了,自然就不马虎、不粗心了。除此之外,生活习惯、学习环境太热闹,孩子安静不下来,或作业太多,为了赶进度也会出现马虎粗心的现象。
要纠正孩子的马虎粗心,有以下几种办法可以尝试:
1.从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做起
我们发现,如果一个孩子的房里一团糟,鞋子东一只西一只,他的作业往往字迹潦草、页面不整,做事丢三落四、凭兴致所至,观察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那么他已经表现出典型的马虎粗心的特点。因此,从生活中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减少孩子的马虎粗心问题。
常用方法是:让孩子整理自己的衣橱、抽屉和房间,培养孩子仔细、有条理的习惯;让孩子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复习进度,培养孩子有计划、有顺序的习惯;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来改变他的个性。天长日久孩子的马虎粗心就会渐渐减少。
2.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做起
孩子的马虎粗心,最根本原因是缺乏责任心所致。一个有很强责任心的人(也包括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马虎、不可能粗心。所以要纠正孩子马虎粗心的习惯,首先要从责任心的培养做起。有了责任心,他自然能够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情,从而避免马虎。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凡事父母包办得太多、关照得太多、提醒得太多,从而导致孩子责任心的减弱,养成了马虎粗心的习惯。所以家长们应少一些包办、少一些关照、少一些提醒,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多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时候家长要狠得下心来,让孩子吃苦头、受惩罚。
比如,上学前让孩子自己整理该拿的东西,如果他忘了,你也不要给他主动送去,而要让他受批评、受教育。再比如,孩子外出之前,让孩子自己准备外出所带的食品和衣物。家长只做适当的提醒和指导,不要大包大揽,也不要强行将自己的意志加于孩子,等他少带了食品,少带了衣物,或落下别的什么东西,在外吃了苦头的时候,他自然会吸取教训,责任心自然而然会加强。等下一次外出的时候,他肯定不会粗心,肯定不会丢三落四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