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古诗词常识
古诗词欣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普遍感觉很难把握的一个知识点。在高二我准备给学生系统的讲解古诗词的欣赏,诗词的发展,重要作家及风格,诗歌字词句含义的把握,诗词中形象的欣赏,诗词的表现技巧等。这节课是关于诗词字词句含义把握的第二课时。
课后感觉这课时教学量太大了些,课上得有些赶,学生思考时间就少了。
一、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a. 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
b. 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c.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d、定语的位置。
第一、 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第二、 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e、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二 、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① 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 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②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 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 处。
③ 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 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 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 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 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古诗词欣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普遍感觉很难把握的一个知识点。在高二我准备给学生系统的讲解古诗词的欣赏,诗词的发展,重要作家及风格,诗歌字词句含义的把握,诗词中形象的欣赏,诗词的表现技巧等。这节课是关于诗词字词句含义把握的第二课时。
课后感觉这课时教学量太大了些,课上得有些赶,学生思考时间就少了。
一、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a. 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
b. 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c.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d、定语的位置。
第一、 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第二、 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e、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二 、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① 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 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②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 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 处。
③ 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 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 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 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 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展开全部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 )上拂(一作“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为了押韵,所以读xiá)。
斜(这里是句首,不要押韵,所以读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读作jié)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 )上拂(一作“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为了押韵,所以读xiá)。
斜(这里是句首,不要押韵,所以读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读作jié)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9-11-04
展开全部
fioawg;foG f;oawgawg;oa gfelaG elwi UWEGleawrgiaugREUILGAiuwewgFUGWEUIRGEUWRGLIUWREAgweurGAWIUERGFIEUARW FAWGFAWGRAGEILGfieUGAWUGEFUIL iwugFEUWGFUIWA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