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您好!什么是文化?广义文化指 人类在 社会 历史发展 过程中所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 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 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 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 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
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 宗教、 信仰、 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 动物,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 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 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点也在发生着根本改变。对文化的界定也越来越趋于开放性和合理性。
“文化本不属人类所独有,我们更应该以更开放和更宽容的态度解读文化。文化是生命衍生的所谓具有人文意味的 现象,是与生俱来的。许多生命的言语或行为都有着先天的文化属性,我们也许以示高贵而只愿意称它为本能。”—— 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狭义指社会的 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 泰勒在《 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学说,即文化是 包括知识、信仰、 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 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 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是一个民族精华的载体,是一个民族命运前途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力量,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失去了活力,民族也将面临灭亡。
文化关乎着一个民族的生存,那么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怎样的一种概念和定义呢?
用老百姓的理解,人读的书多,人就有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说:“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此处“文化”一词与“武功”相对,含教化之意。南齐王融在《曲水诗序》中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其“文化”一词也为文治教化之意。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抑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通常在广义上使用文化概念。
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一词尚无统一的定义。在近代,给文化一词下明确定义的,首推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他于1871年出版了《原始文化》一书。他指出:“据人种志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
文化虽无统一的定义,但是从各种对文化的阐述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方法,具有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作用。文化是由人们长期的社会实践所积累并记载的经验,由于世界上人类种群分布的地域不同,地理环境差异巨大,因此使不同的人群种群掌握和积累了不同的实践经验,在相对隔绝的人类早期阶段,不同人群的文化适应不同的民族地域,指导了不同人群的社会发展。当人类文明,特别是物质文明发生巨大飞跃的时候,当地域的局限被冲垮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我们的地球有着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文化。
文化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方法,因此文化也和人类社会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文化具有稳定性,但是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就犹如太阳,我们称之为恒星,认为太阳是恒久不变的,可是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的认识拓展了,太阳并不是恒久不变的,作为太阳系的核心星球,太阳也在围绕着更加深邃的银河系中心运动。太阳都要运动,人类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岂能是恒定的,岂能是保守的而不发生变化的?
文化的稳定作用是相对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从历史上说当华夏文化突破黄河流域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也同样包容和吸收了很多其他地域,其他民族的文化。相对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化,南方的苗文化,西部的羌文化,以及其他各种非黄河流域的文化都属于外来文化,我们的祖先在远古就是开明的,先进的,他们注重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吸收借鉴了其他地域人群的经验和方法,将各种经验和方法相融合,最终形成了以华夏文化为核心的汉文化,一直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如果当时华夏文化不能吸收其他地域的文化,就无法在其他地域站住脚,就不能有效的包容其他种群和人群,如果那时我们不积极吸收其他种群的文化,仅仅靠黄河流域文化本身,是不可能完全适用黄河流域以外的其他地域的,我们就是保守的,落后的,结果必定是制约自己的发展,最终被其他种族吞并。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中华文化是领先的,成熟的,我们的历史文化自成体系,具有较强的自我完善机制,因此到了近代中华民族文化已经走上了巅峰,具有影响其他文化的能力,却难以被其他文化所影响,都是其他文化向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却很少认真的向其他文化学习。
与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相反,一些人类历史起步比较晚的民族,例如西北欧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比复杂,文化发展起步晚,社会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对经验的渴望,对方法的需求,对文化的需要比中华民族迫切,民族间的文化融合比我们迅速,恶劣的自然条件迫使地域文化急剧的变化,以适应不稳定的生存条件。为了获得资源,获得财富,人们渴望探险,渴望接触外界。向东方,欧洲人积极寻找中华文明,积极吸收东方文化,包括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向西方,积极探险,寻找新的陆地;向南最早越过地中海,跨过撒哈拉大沙漠殖民非洲。对地域以外其他文明的访问与探索推动了欧洲文化与经济的进步,推动了创新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欧洲迎来了人类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最早时期,这是人类文化融合积累创新的结果,这一结果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资产阶级文化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也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和变革,从早期的掠夺,屠杀,到残酷的殖民统治,到帝国主义的相互争斗,再到当今天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这其中也是文化在不断的起变化,文化变化的动力是物质文明的发展所带来的精神需求。
中华民族由于文化的保守,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前期,就已经显出颓势。中华民族很少了解西方民族的发展变化情况,没有察觉到与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更没有意识到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所蕴含的严重危险。中华民族已经被西方强国甩在了后面,当西方进入现代文明时期的时候,中国还处于2000年前的文化思想水平。《孙子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被对手打败,就得了解对手,而了解一个对手,莫过于了解对手的文化,因为对手的文化,就是对手的理念和方法。100多年的惨痛历史,一个接一个的不平等条约,一个千疮百孔积贫积弱的民族,终于一步一步的意识到了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苦果,中华民族再也无法坐守古老的文化了,学习西方,就在这苦涩的文化反思中一步一步的开始了。
简单的装束,直白野蛮的生意经,高速凶猛的战船,高效的步枪,这都是一个先进文明的成果,一个先进文化的积累。
中华民族如果要生存,就必须面对先进文明,先进文化。中华民族如果不灭亡就只能吸收融合先进文化,以夷制夷其实就是对自身文化的深刻疑问,并逐步迈出了中华民族文化向现代文化发展的脚步,洋务运动是这一发展的物质认识,物质的认识推动了精神理念的接触和研究,当甲午战争的烈火烧掉了微薄的希望的时候,中国社会发生了从物质形态,向政治文化层面的转变,1898年9月28日维新运动的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就义,标志着中国新旧两种理念,两种文化的冲突到达了顶峰。晚清政府不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同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吸取先进文化的绊脚石。没落文化的代表无法逃脱灭亡的命运,中国要发展,要摆脱民族危机,就只有搬掉绊脚石,消灭腐朽的机器,为新文化运动扫除障碍。没有先进的文化作基础,就不可能有先进的社会思想,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民族和国家。五四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动了新文化的发展。五四运动造就了两个具有时代理念的政党,尽管8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仍然落后,但是先进的资产阶级理念和共产主义理念已经诞生,这就如同一艘巨轮,虽然航行艰难,但是航向已经拨正,先进的理念,先进文化与传统守旧文化的差异,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人们不再是顽固的了,脱掉了费事的长衫,换上简单的服装,扔掉了大刀长矛,换上了步枪线膛炮,人们不再跪拜皇帝,人们开始认识民主和自由,文化的变化奠定了社会变革的基础,中华民族终于回到了稳定发展的时期。
今天我们的社会发展比较稳定,不再有腥风血雨的争斗,文化、经济、社会都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在这种和平的环境下,人群、种族、民族的交往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各种文化同时出现,同时登场,我们该怎么办呢?是排斥,还是接受,如果接受了,会不会丢掉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呢?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是不可以排斥的,任何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的稳定是相对的,一个伟大先进的民族文化是发展的变化的,是有足够空间的,包容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并与自身文化相融合,造就出符合现代理念,适合未来发展的方法,这是我们当代文化的任务。
那我们的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呢?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历史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应该忘记,但是如果传统文化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应该重新审视,将有用的精髓传承下来,再将那些不适应现代与未来的文化放进博物馆,放进历史教科书,留给以后的人们去研究或者借鉴。
文化的差异是受地域环境影响的,一种文化适合一个区域群体,但是不一定就适合所有的区域群体,我们可以参考,可以借鉴,但是不一定要照搬。我们应该去研究,去认识。现代社会,地球犹如一个小村庄,人口的流动性非常大,我们可能生活在自己的家乡,也可能去到其他地方,或者到其他国家,也会接触其他民族,其他种群的人们,我们多了解一些其他民族的文化,对我们从事交流,人口蔓延和扩展是有意义的。
它包括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 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 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 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 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
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 宗教、 信仰、 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 动物,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 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 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点也在发生着根本改变。对文化的界定也越来越趋于开放性和合理性。
“文化本不属人类所独有,我们更应该以更开放和更宽容的态度解读文化。文化是生命衍生的所谓具有人文意味的 现象,是与生俱来的。许多生命的言语或行为都有着先天的文化属性,我们也许以示高贵而只愿意称它为本能。”—— 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狭义指社会的 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 泰勒在《 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学说,即文化是 包括知识、信仰、 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 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 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是一个民族精华的载体,是一个民族命运前途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力量,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失去了活力,民族也将面临灭亡。
文化关乎着一个民族的生存,那么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怎样的一种概念和定义呢?
用老百姓的理解,人读的书多,人就有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说:“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此处“文化”一词与“武功”相对,含教化之意。南齐王融在《曲水诗序》中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其“文化”一词也为文治教化之意。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抑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通常在广义上使用文化概念。
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一词尚无统一的定义。在近代,给文化一词下明确定义的,首推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他于1871年出版了《原始文化》一书。他指出:“据人种志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
文化虽无统一的定义,但是从各种对文化的阐述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方法,具有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作用。文化是由人们长期的社会实践所积累并记载的经验,由于世界上人类种群分布的地域不同,地理环境差异巨大,因此使不同的人群种群掌握和积累了不同的实践经验,在相对隔绝的人类早期阶段,不同人群的文化适应不同的民族地域,指导了不同人群的社会发展。当人类文明,特别是物质文明发生巨大飞跃的时候,当地域的局限被冲垮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我们的地球有着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文化。
文化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方法,因此文化也和人类社会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文化具有稳定性,但是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就犹如太阳,我们称之为恒星,认为太阳是恒久不变的,可是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的认识拓展了,太阳并不是恒久不变的,作为太阳系的核心星球,太阳也在围绕着更加深邃的银河系中心运动。太阳都要运动,人类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岂能是恒定的,岂能是保守的而不发生变化的?
文化的稳定作用是相对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从历史上说当华夏文化突破黄河流域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也同样包容和吸收了很多其他地域,其他民族的文化。相对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化,南方的苗文化,西部的羌文化,以及其他各种非黄河流域的文化都属于外来文化,我们的祖先在远古就是开明的,先进的,他们注重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吸收借鉴了其他地域人群的经验和方法,将各种经验和方法相融合,最终形成了以华夏文化为核心的汉文化,一直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如果当时华夏文化不能吸收其他地域的文化,就无法在其他地域站住脚,就不能有效的包容其他种群和人群,如果那时我们不积极吸收其他种群的文化,仅仅靠黄河流域文化本身,是不可能完全适用黄河流域以外的其他地域的,我们就是保守的,落后的,结果必定是制约自己的发展,最终被其他种族吞并。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中华文化是领先的,成熟的,我们的历史文化自成体系,具有较强的自我完善机制,因此到了近代中华民族文化已经走上了巅峰,具有影响其他文化的能力,却难以被其他文化所影响,都是其他文化向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却很少认真的向其他文化学习。
与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相反,一些人类历史起步比较晚的民族,例如西北欧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比复杂,文化发展起步晚,社会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对经验的渴望,对方法的需求,对文化的需要比中华民族迫切,民族间的文化融合比我们迅速,恶劣的自然条件迫使地域文化急剧的变化,以适应不稳定的生存条件。为了获得资源,获得财富,人们渴望探险,渴望接触外界。向东方,欧洲人积极寻找中华文明,积极吸收东方文化,包括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向西方,积极探险,寻找新的陆地;向南最早越过地中海,跨过撒哈拉大沙漠殖民非洲。对地域以外其他文明的访问与探索推动了欧洲文化与经济的进步,推动了创新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欧洲迎来了人类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最早时期,这是人类文化融合积累创新的结果,这一结果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资产阶级文化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也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和变革,从早期的掠夺,屠杀,到残酷的殖民统治,到帝国主义的相互争斗,再到当今天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这其中也是文化在不断的起变化,文化变化的动力是物质文明的发展所带来的精神需求。
中华民族由于文化的保守,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前期,就已经显出颓势。中华民族很少了解西方民族的发展变化情况,没有察觉到与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更没有意识到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所蕴含的严重危险。中华民族已经被西方强国甩在了后面,当西方进入现代文明时期的时候,中国还处于2000年前的文化思想水平。《孙子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被对手打败,就得了解对手,而了解一个对手,莫过于了解对手的文化,因为对手的文化,就是对手的理念和方法。100多年的惨痛历史,一个接一个的不平等条约,一个千疮百孔积贫积弱的民族,终于一步一步的意识到了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苦果,中华民族再也无法坐守古老的文化了,学习西方,就在这苦涩的文化反思中一步一步的开始了。
简单的装束,直白野蛮的生意经,高速凶猛的战船,高效的步枪,这都是一个先进文明的成果,一个先进文化的积累。
中华民族如果要生存,就必须面对先进文明,先进文化。中华民族如果不灭亡就只能吸收融合先进文化,以夷制夷其实就是对自身文化的深刻疑问,并逐步迈出了中华民族文化向现代文化发展的脚步,洋务运动是这一发展的物质认识,物质的认识推动了精神理念的接触和研究,当甲午战争的烈火烧掉了微薄的希望的时候,中国社会发生了从物质形态,向政治文化层面的转变,1898年9月28日维新运动的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就义,标志着中国新旧两种理念,两种文化的冲突到达了顶峰。晚清政府不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同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吸取先进文化的绊脚石。没落文化的代表无法逃脱灭亡的命运,中国要发展,要摆脱民族危机,就只有搬掉绊脚石,消灭腐朽的机器,为新文化运动扫除障碍。没有先进的文化作基础,就不可能有先进的社会思想,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民族和国家。五四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动了新文化的发展。五四运动造就了两个具有时代理念的政党,尽管8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仍然落后,但是先进的资产阶级理念和共产主义理念已经诞生,这就如同一艘巨轮,虽然航行艰难,但是航向已经拨正,先进的理念,先进文化与传统守旧文化的差异,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人们不再是顽固的了,脱掉了费事的长衫,换上简单的服装,扔掉了大刀长矛,换上了步枪线膛炮,人们不再跪拜皇帝,人们开始认识民主和自由,文化的变化奠定了社会变革的基础,中华民族终于回到了稳定发展的时期。
今天我们的社会发展比较稳定,不再有腥风血雨的争斗,文化、经济、社会都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在这种和平的环境下,人群、种族、民族的交往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各种文化同时出现,同时登场,我们该怎么办呢?是排斥,还是接受,如果接受了,会不会丢掉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呢?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是不可以排斥的,任何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的稳定是相对的,一个伟大先进的民族文化是发展的变化的,是有足够空间的,包容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并与自身文化相融合,造就出符合现代理念,适合未来发展的方法,这是我们当代文化的任务。
那我们的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呢?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历史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应该忘记,但是如果传统文化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应该重新审视,将有用的精髓传承下来,再将那些不适应现代与未来的文化放进博物馆,放进历史教科书,留给以后的人们去研究或者借鉴。
文化的差异是受地域环境影响的,一种文化适合一个区域群体,但是不一定就适合所有的区域群体,我们可以参考,可以借鉴,但是不一定要照搬。我们应该去研究,去认识。现代社会,地球犹如一个小村庄,人口的流动性非常大,我们可能生活在自己的家乡,也可能去到其他地方,或者到其他国家,也会接触其他民族,其他种群的人们,我们多了解一些其他民族的文化,对我们从事交流,人口蔓延和扩展是有意义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