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五月石榴红似火
仿写如下:
正月梅花带雪开;
二月茶花等月来;
三月桃花红似火;
四月蔷薇满架堆;
五月栀子白如霜;
六月荷花池满塘;
七月菱花浮水面;
八月桂花满园香;
九月菊花朵朵黄;
十月芙蓉赛海棠;
十一月里芦花白;
十二月里腊梅芳。
1、梅花:
梅,小乔木,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朵香味浓,先于叶开放,白色至粉红色。
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2、茶花:
茶花又名山茶花,是山茶科、山茶属多种植物和园艺品种的通称。
花瓣为碗形,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红、紫、白、黄各色花种,甚至还有彩色斑纹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达到4米。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
3、桃花:
桃花,即桃树盛开的花朵,属蔷薇科植物。桃花原扒答信产于中国中部、北部,现已在世界温带国家及地区广泛种植,其繁殖以嫁接为主。
桃花可制成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
4、蔷薇:
蔷薇是蔷薇属部分植物的通称,主要指蔓藤蔷薇的变种及园艺品种。大多是一类藤状爬篱笆的小花,是原产于中国的落叶灌木,变异性强。花常是族生,为圆锥状伞房花序,生于枝条顶部,每年只开一次。蔷薇花有白色、黄色等多种颜色。
5、栀子花:
栀子花,又名栀子,龙胆目茜草科。属茜草科,为常绿灌木,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为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
除观赏外,其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花可做茶之香料,果实可消炎祛热。是优良的芳香花卉。
6、荷花:
荷花属山龙眼目,莲科,是莲属二种植物的通称。又名莲花、水芙蓉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
7、菱花
菱花是菱的花。菱一年生水生草本,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果实有硬壳,有角,可供食用。
8、桂花:
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9、菊花:
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产量居首。
10、芙蓉
芙蓉是一种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状毛与直毛相混的细绵毛。花初开时白色或淡红色,后变深红色,花瓣近圆形,疏被毛。花期8-10月。芙蓉花花大色丽,为我国久经栽培的园林观赏植物;花叶供药用,有清肺、凉血、散热和解毒之功效。
11、芦花
芦花,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花。秋后采收,晒干。生于河流、池沼岸边浅水中,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味甘,性寒,具有止泻、止血、解毒的功效,常用于吐泻、衄血、血崩、外伤出血、鱼蟹中毒、干霍乱、心腹胀痛。
12、蜡梅
蜡梅,落叶灌木,常丛生。叶先花后举耐叶,芳香,花被片圆形、长圆形、倒卵形、椭圆形或匙形,无毛,花丝比花药长或等长,花药春轮内弯,无毛。冬末先叶开花。
性味甘、酸涩、温,具有杀虫、收敛、涩肠、止痢等功效。石榴果渗谈实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梨要高出一二倍。
中国栽培石榴的历史,可上溯至汉代,据陆巩记载是张骞从西域引入。中国南北都有栽培,以安徽、江苏、河南等地种植面积较大,并培育出一些较优质的品种。其中安徽怀远县是中国石榴之乡,“怀远石榴丛行碰”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中国传统文化视石榴为吉祥物,视它为多子多福的象征。
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热带是常绿树。树冠丛状自然圆头形。树根黄褐色。生长强健,根际易生根蘖。树高可达5-7m,一般3-4m,但矮生石榴仅高约1m或更矮。树干呈灰褐色,上有瘤状突起,干多向左方扭转。
树冠内分枝多,嫩枝有棱,多呈方形。小枝柔韧,不易折断。一次枝在生长旺盛的小枝上交错对生,具小刺。刺的长短与品种和生长情况有关。旺树多刺,老树少刺。芽色随季节而变化,有紫、绿、橙三色。
花两性,依子房发达与否,有钟状花和筒状花之别,前者子房发达善于受精结果,后者常凋落不实;一般1朵至数朵着生在当年新梢顶端及项端以下的叶腋间;萼片硬,肉质,管状,5-7裂,与子房连带答生,宿存;花瓣倒卵形,与萼片同数而互生,覆瓦状排列。花有单瓣、重瓣之分。重瓣品种雌雄蕊多瓣花而不孕,花瓣多达数十枚;花多红色,也有白色和黄、粉红、玛瑙等色。雄蕊多数,花丝无毛。雌蕊具花柱1个,长度超过雄蕊,心皮4-8,子房下位。
成熟后变成大型而多室、多子的浆果,每室内有多数子粒;外种皮肉质,呈鲜红、淡红或白色,多汁,甜而带酸,即为可食用的部分;内种皮为角质,也有退化变软的,即软籽石榴。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