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使用原则与产品供给原则有何区别和联系
1个回答
2016-07-08
展开全部
我们经常讲,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什么是利润最大呢?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利润当然是越多越好。如果我们这样理解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就没有意义了。在现实中,无限利润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找到一个利润最大化的标准,说明在什么时候,企业就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利润是总收益减去包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在内的总成本。我们已经分析过了成本,这里再谈谈收益。收益是企业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既包括成本也包括利润。它等于产品的价格乘以出卖产品量的积。总收益是出卖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平均收益是出卖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收入,每单位产品是1,所以,平均收益就等于价格。边际收益是每多卖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当我们说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时,是用实物单位来衡量产品数量的。当我们说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时,是用货币单位来衡量产品数量的。这两种说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衡量的东西相同,所根据的衡量单位不同。所以,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变化规律与以前讲过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规律一样。 经济学家给出的利润最大化的标准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当企业生产的产品使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时,这种产量就实现了利润最大化。这是根据企业的实践总结出来的规律,同时也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个规律。假设一个企业生产一单位产品增加的收益(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为8元。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赚了2元。这时,企业一定要增加生产。它增加生产就表明原来的产量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即没有把该赚的钱赚到。反之,如果边际收益为8元,边际成本为10元。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赔了2元。这时,企业一定要减少生产。它减少生产就表明原来的产量也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赔了。当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比如都为9元)时,企业既不增加产量,也不减少产量,说明它对这种产量,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在现实中,也许许多企业家并不了解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也并没有刻意追求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相等。但如果分析那些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资料,你一定会发现这些企业遵循了这一规律。无论你是否知道规律,它总是在起作用,但了解这些规律更有利于我们自觉地按规律事,避免盲目性和在摸索这一规律中的弯路和浪费。 企业总要使自己的产量保持在平均成本最低。平均成本最低时,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等。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品并不影响价格,平均收益也等于边际收益。由此可以得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也就是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这时企业不就是没有利润了吗?的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就是如此。竞争的结果利润最大化时的利润为零。但要记住,我们这时说的利润是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为零,会计利润不为零。在完全竞争时,企业所赚到的是补偿机会成本的会计利润。 但是,市场并不都是完全竞争的。如果有的企业规模相当大,它的产量变动足以引起价格变动;或者有的企业利用政府赋予的权利(专利权、特许经营权式进入权)而具有了垄断地位;或者有的企业创造出了某种有特色的产品或敢于承担风险,价格就会高于完全竞争时。在这些情况下,企业就可以获得经济利润。在现实中,完全竞争是少的,普遍的情况是竞争与垄断的不同程度结合,但在这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里,企业总具有不同的垄断势力,即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因此,这就可以引起企业通过产量控制或创新来使价格高于平均成本,从而获得利济利润。 当然,利润最大化只是一个原则。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在运用这个原理时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企业会追求利润率最大化,有的企业会追求利润量最大化,有的企业更偏重短期利润最大化,有的企业会为了长期利润最大化而改变短期的好处。这些不同的目标既取决于企业自己的目的,尤其是企业决策者的偏好,也取决于它所处的市场环境。 无论哪一个企业,要成功地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这就是“消费者主权”(或者“消费是上帝”)的含义。因此,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必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在推出一种新产品或服务之前,必须进行需求预测。
企业出海规划师
2024-05-27 广告
2024-05-27 广告
销售税经济关联阈值是指当一个企业的销售收入或销售额达到某个特定数值时,该企业将与一定的经济利益相关联。这个数值可以是一个固定金额,也可以是一个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点或其他因素计算的数值。在销售税方面,经济关联阈值通常是指企业在一个财政年度内...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企业出海规划师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