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史的医学历史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的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
还包括近代针灸经络的发展史,近代中医气的进展简史,中西医结合史,中医中药史等.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
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
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中国共产党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国际上,针灸在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认为,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齿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
WHO认为很多针灸和一些草药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学双盲研究的较强支持,但是对于其它的传统疗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视未经研究的传统疗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险性等问题[8]。WHO在2002年5月26日发表“2002-2005年传统医药研究全球策略”,邀请全球180余国将替代医学纳入该国的医疗政策。 近代经络创新简史表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先后进行了“八五(1992-96年)”和“九五(1997-98年)”两个国家级经络攀登计划项目,研究从现象逐渐深入到本质,课题围绕着循经感传的机理、经脉脏腑相关和经脉线的理化特性三个方面展开,形成了若干个假说:
1996年邓宇等“分形分维的经络形态及解剖结构”(非间隙经络,细胞充填的非管经络) 自身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大统一的分形经络
1996年张声闳“间隙维”经络 (出错)
1995
· 神经论:认为循经感传是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结果。1995年?
· 体液论:认为中医经络中的气血指人体中的各种体液,经络是体液运行的通道,体液运动刺激神经产生循经感传。
· 能量论:认为经络是某种物理能量与信息的传输渠道。
孟竞璧(同位素示踪)
1985年,法国de Vernejoul P同位素示踪显像方法;另外,法国Niboyet 对皮肤电研究
1984年,谢浩然,人体经络间隙结构解剖观察
1984年,匈牙利Eore用二氧化碳测定仪研究经络。
1980年张保真等采用的肉眼实地观察铺片及血管灌注法
1978年孟昭威的经络第三平衡系统
1972年汪桐提出经络的实质是二重反射假说
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本山博用液晶薄膜法观察,循经感传线上的温度变化
1970年,法国J.Borsarello使用红外热像方法进行经络研究。
1956年Nogierop对中国耳针穴位图谱及作用的研究等,
1955年,中谷一雄等“良导络之研究”成果,笹川“良导点”,“良导络”
1952年,藤田六郎提出了关于经络的假说
1950年,日本长滨善夫报道了循经感传现象。
现代气概念的原始创新简史:气三元论-多元论 现代气概念的原始创新英雄榜
1996年,邓宇等: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既是“‘物质-能量-信息’三元-多元混合体”统一物。“‘信息、能量、物质’混合统一体”,物质、能量、信息’混合统一体”中医气的本质。气三元论-多元论
李德新:气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说
1962年,危北海:,‘气的两义说’。
罗石标:在六十年代初期‘气的功能说’(1962年)。
秦伯未:五十年代末期‘气的物质说’1959年?。
气是统一场说
黄坤仪等:人体气场说
李梢等:气与熵流说
吴邦惠:气的序参量说 阴阳的揭秘,历史悠久,偏重现象罗列,重视表面叙述,是古典阴阳的特点。而现代探索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了革命性的进展、新意颇多。数学物理化,即“数理阴阳”成为现代阴阳的标志。将阴阳用世界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测度,用数学模型表述是现代化、科学化阴阳的特点。
1995年,李荣兴,阴阳定义析疑,辽宁中医药杂志,1995,6期。阴阳定义偏向中医临证。
1997年,赵喜新,中医阴阳学的数学模型,河南中医,1997,5期。
1998年,邓宇等,阴阳的科学本质及数理化建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2:59-61.数理阴阳,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1期。
1999年,邓宇 等,中医分形集,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v12,3期.创建“阴阳分形集”等概念。阴阳的分形维数=1.
2003年,林剑鸣,中医现代化与数学,数理医药学杂志,2003,期。
2004年,齐凤军,论阴阳的数理权衡,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7期。
2005年,赵致镛,赵威,中医阴阳理论的数学模型之建立及其微积分定量的研究,四川中医,2005,11期。
2007年,孟凯韬,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6期。
1998年,阴阳的哲学和逻辑学现代定义
定义1:阴阳就是在同一个属概念对立统一下的两个种概念阴和阳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的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补,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对立统一整体)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阴与阳外延的和或并.
阴阳的定量测量:用“状态函数u”指标来描述,该性态或状态可用‘物质-能量-信息’整体描述,
u=EP。
E是运动学或动力学指标能量;P是系统混乱度(有序度)指标,与熵密切相关。 (引子:1980年,雷顺群, 系统论与藏象学说(一), - 辽宁中医杂志, 1980。1983年,续系统论与藏象学说(二) -辽宁中医杂志, 1983)
序幕
1994年,肖烈钢.试论藏象学说中的五脏系统特性[J].陕西中医,1994,15(5):211-213。侧重、强调藏象学说中五‘脏’系统(器官的)有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自主性作了较为系统地阐述,说明了藏象学说中的五脏系统思想,其本质与现代系统论是一致的,然又有其特点。
革命
藏象五系统:心系统,肝系统,肺系统,脾系统,肾系统。分形藏象五系统。
1999年,邓宇,等; 藏象分形五系统的新英译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09期分形藏象五系统,心系统,肝系统,肺系统,脾系统,肾系统,藏象五系统,超脱出心肝脾肺肾五脏腑,五器官的传统局限性认识。
邓宇 等,1999年,中医分形集,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
拓展
2002年,《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基础与临床》,广州中医药大学,邓中炎主编,邓铁涛主审。藏象心系统,肝系统,肺系统,……脑系统等。
2005年,赵喜,心主神明论《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6月2卷3期。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