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2017-06-29 · 国家定点培训基地,专注培养汽车人才。
云南万通汽车学校
云南万通汽修学校落于美丽的春城昆明,学校坏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建有新能源汽车实训厅、整车实训厅、电器实训厅、汽车美容实训厅等20余个实训大厅,开设三十多个汽车技术专业。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定的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给师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历史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主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对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师德建设面临如何与教师队伍的高学历、高素质、职业竞争日益激烈和结构变化不断加快等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问题。2005年,教育部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号文件确定下来,这反映了上至国家领导,下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期望,也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要求。
(一)充分认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所谓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内容。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产品是人。 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为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道德水准,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师风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所学校的品位,那么师德的水准就是一所学校重要的精神标杆。学校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的意义也主要体现在这方面。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要无限热爱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我国教育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对师德赋予了更多的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首先,师德建设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热爱学生,对事业忠诚,有执著向上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其次,师德建设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第三,师德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民主化。第四,师德建设也是推进教育均衡、协调、优质、高效发展,树立良好教育形象的必然要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师德优良的队伍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办出更高更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让人民满意了,我们的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的教育形象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公认。
因此,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师德师风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我们一定要站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认真真地、实实在在地、持之以恒地抓好师德建设,履行好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众望所归。我们一定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崭新的文化积淀。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我校师德建设及教师思想的现状,从总的情况来看是比较好的,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他们的风范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赞誉。
然而,在看到主流的同时,我们也要对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尽人意的状况和现象给予高度的重视,有的还必须予以警惕,切不可掉以轻心。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有的放松和忽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育人意识淡泊,对学生缺少关爱,对学生的错误言论和不良行为不闻不问,把教书育人的天职置之脑后;有的把主要精力放在 “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此外,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也并非个别现象;把个人的利益看得过重,动辄闹个人情绪,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较差的也有;还有个别教师有收受学生物品、违反纪律、放弃原则的现象,甚至不顾场合,不顾身份,经常说一些庸俗低级的“黄话”等等。存在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存在教学内容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不合乎知识更新要求的现象;存在少数教师授课效果不好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校风学风的整体改善,极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果看不到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流和成绩,肯定是错误的,我们就会失去信心;但是,如果看不到我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对其危害没有足够的认识,肯定是危险的,最终将使学校发展和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伤害。对此,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近年来,学校相继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有步骤、有主题、有序列地开展了师德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师德建设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既要不断唤起和激发教师内心的道德自律,也要着力构建有利于师德持续发展的机制,把时代对师德的要求转化为教师内在的、长久的自觉行为;既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内容和要求,也要有一套完善的师德建设运行机制和评估、检测体系,切实落实师德建设的责任制、追究制和自上而下完整的管理体制。为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危机意识,牢记自身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充分考虑师德建设的长效性、连贯性和严肃性,建立健全切合我校实际的师德建设规范,把师德建设引向深入。
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教师中存在的对教学不负责任,应付了事;对学生莫不关心,教书不育人;自我要求不严,不能为人师表等等,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形象。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从而激发为奉献祖国、服务人民而发愤学习。
二、师德建设的思想观念基础
师德认知是师德建设的理性基础,没有对师德的概念、观念、原理、原则、规范及其价值的认知和讨论,人们就无法有效开展师德教育、师德修养、师德评价等一系列师德活动。
问题是,在师德认知教育中,教师所接受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尚值得探讨,或者简略地说,我们是直接要求教师遵循师德规范,还是注重于改变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念。因为它将影响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内容和及其方法的确立,最终要影响教师对师德规范的遵循。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通过树立和宣传师德的榜样,或是通过强化师德规范学习来进行师德认知教育。我们把这种仅仅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如何做而不该如何做的教育称之为规范认知教育。应该说,在规范认知教育方面,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对于普及师德知识和提高师德水平曾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多元化造成了人们在生活方式选择上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在如何生活问题上更加注重生活的效果和服从自己的理性。可以说,当前我国社会已从规范认知走进了价值认知的时代。譬如,人们接受某种事物和如何作为主要取决于自己对该事物或该行业价值的认同程度。同样一种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师会做出两种以上的选择:有的符合师德规范,而有的不符合或是违反师德规范。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师德的具体规范,而是因为他们抱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所以,再以规范认知教育模式来教育教师只是强调了事物的表象,因而逐步显露了其局限性。因此,师德价值及其方法的认知教育是一种更能提升人的自主能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所以,我们必须改善和深化原有的规范或榜样的认知教育模式,变师德规范认知教育为师德价值认知教育,即深入到教育本质和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方法论来加以探讨,以引导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自觉地选择和肯定一种正确的价值和方法。
所以,为了使师德规范真正深入广大教师的内心世界,成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动指南,我们还必须在理论上揭示它们对于教育主体的所有价值,注重于塑造教师正确而全面的道德价值观念。例如,我们不仅要揭示师爱对于社会和学生的巨大价值,而且还要说明它们对于教师生活本身所具的意义。“课堂教学对他们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出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活价值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就教育技术来讲,应该说,价值认知教育比规范认知教育要更为复杂和困难,而且还会因不同的教师其方式和方法而不同。尽管如此,对教师进行师德价值认知教育,必须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其关键是善于启动教师的主体意识:一是需要借助于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多方面指导.以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二是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反复进行道德的认知、体验和觉悟,逐步形成较为正确而稳定的教育人生观和方法论。实践表明,师德价值认知教育是更为积极的教育活动,最终将会演变为师德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成为师德的基本能力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深入价值和方法领域的师德认知能力,是由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所决定的。与普通公民道德不同.这种认知能力有着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须的教育理论、学科水平、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基础。无疑,这种道德认知能力是每一位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
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族、不同出生、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关系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不歧视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二,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公正原则要求: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程度给予恰当评价,历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恰当地处理好“外表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教师坚持做到在试卷,规则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抱成见,不循私情,规范准确。
第四,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
“信赏必罚”,原本是政治家们的用人之术。如今“赏罚”的运用已成为教师教育、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的经常性措施。教师对学生的“赏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必须在实施中做到“赏罚”有据、“赏罚”有度、“赏罚”公平。
第五,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或与同学、或与学校、教师、职工、或与社会各方面偶尔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是再所难免的。公正原则要求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矛盾的时候,必须主持公道。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称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要做到“公平如秤”,不偏袒一方,责难一方。尤其是牵涉到学校或教师的矛盾,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更应在态度、方法与结论上充分体现平等、合理与公正的要求,让学生心悦诚服。以势压人,得理不饶人,或者打击报复等,与公正要求是根本背道而驰的。
四、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需要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的工作。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将抓好几个重要环节。
一是要抓好领导班子带动。重视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班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带头实践,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争做师德师风建设的带头人,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广大教师,以党风带教风,以党性铸师魂。在此基础上,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是要抓好典型示范。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要注意归纳、挖掘、提炼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方法,使他们贴近教师、感染教师、鼓励老师、引导教师,努力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氛围,进而带动校风学风的全面建设。
三是要抓好机制建设。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思想工作固然重要,但必须与管理相结合,有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加以体现。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各单位和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去。要建立和完善监控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是要抓好条件保障。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师德师风问题上,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主观和客观、小环境和大环境等诸多因素,把师德师风中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结果,更多地查找引起的客观物质原因,更多地站在教师的角度,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努力改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尽力做好培训、进修、留学和攻读学位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使我们的老师有用武之地,少后顾之忧。
五、加强师德建设将开展的活动
1.开展争做“五型”教师活动
我们开展争做“园丁型”“探索型”“奉献型”“进取型”和“敬业型”活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为了提高此项活动的效率,我们要在每学期的期末召开一次“五型教师”总结表彰会,起到了比赛有目标、学有榜样、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作用。
2.积极开展“教师荣辱观”教育活动
我校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特点和我校具体情况,提出了新时期教师荣辱观:以热心从教为荣,以混迹讲台为耻;以求真务实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以身正学高为荣,以虚伪无知为耻;以改革创新为荣,以故步自封为耻;以认真负责为荣,以敷衍塞责为耻;以有效学习为荣,以低质低效为耻;以树好形象为荣,以无视形象为耻;以尊重信任为荣,以体罚猜疑为耻;以尊章守规为荣,以制造“三乱”为耻;以桃李天下为荣,以平庸无为为耻;以积极上进为荣,以不思进取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我们要求教师把这“十二荣、十二耻”熟记在心,自觉对照自己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使教师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3.开展师德承诺活动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面向学生、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师德承诺活动。承诺内容包括目前教育的一些热点、敏感问题。在承诺书中每位教师签字,向所有学生家长发放,接受监督。
4.开展“文明办公室”的评比活动
文明办公室的评比条件是:办公室内空气清新、地面整洁;不在办公室内吸烟;桌椅、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有序;下班前办公桌上无任何物品摆放,离开办公室时,办公椅整齐放到办公桌空内;工作时间不允许进行娱乐性上网;在办公室内不许聊与工作无关的事;脏水、垃圾必须及时倒出。根据以上评比条件,每学期末要评出文明办公室。
5、完善日常量化考核监督机制
(1)建立社会、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并且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设立“家长联系卡”“家长接待日”。期末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每学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向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及时了解学生和家长对每位教师的评价。
(2)建立师德档案。将《师德师风建设日常量化考核评估》结果归入教师个人档案,为其晋级、评优、聘用、专业能力等级评价等工作提依据。
老师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学校兴衰,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师德师风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的建校之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永恒的工作,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人范,要真正使全体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思想得到升华,面貌得到改观,明师道,铸师德,扬师风,带动和促进学风、校风建设,全校教师特别是校行政班子,务必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要求,抓好落实工作。以一流的工作成绩,为我校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添砖加瓦,争光添彩。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主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对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师德建设面临如何与教师队伍的高学历、高素质、职业竞争日益激烈和结构变化不断加快等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问题。2005年,教育部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号文件确定下来,这反映了上至国家领导,下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期望,也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要求。
(一)充分认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所谓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内容。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产品是人。 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为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道德水准,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师风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所学校的品位,那么师德的水准就是一所学校重要的精神标杆。学校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的意义也主要体现在这方面。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要无限热爱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我国教育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对师德赋予了更多的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首先,师德建设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热爱学生,对事业忠诚,有执著向上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其次,师德建设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第三,师德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民主化。第四,师德建设也是推进教育均衡、协调、优质、高效发展,树立良好教育形象的必然要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师德优良的队伍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办出更高更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让人民满意了,我们的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的教育形象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公认。
因此,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师德师风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我们一定要站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认真真地、实实在在地、持之以恒地抓好师德建设,履行好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众望所归。我们一定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抓紧抓好,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创造崭新的文化积淀。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我校师德建设及教师思想的现状,从总的情况来看是比较好的,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他们的风范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赞誉。
然而,在看到主流的同时,我们也要对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尽人意的状况和现象给予高度的重视,有的还必须予以警惕,切不可掉以轻心。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有的放松和忽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育人意识淡泊,对学生缺少关爱,对学生的错误言论和不良行为不闻不问,把教书育人的天职置之脑后;有的把主要精力放在 “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此外,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也并非个别现象;把个人的利益看得过重,动辄闹个人情绪,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较差的也有;还有个别教师有收受学生物品、违反纪律、放弃原则的现象,甚至不顾场合,不顾身份,经常说一些庸俗低级的“黄话”等等。存在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存在教学内容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不合乎知识更新要求的现象;存在少数教师授课效果不好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校风学风的整体改善,极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果看不到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流和成绩,肯定是错误的,我们就会失去信心;但是,如果看不到我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对其危害没有足够的认识,肯定是危险的,最终将使学校发展和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伤害。对此,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近年来,学校相继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有步骤、有主题、有序列地开展了师德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师德建设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既要不断唤起和激发教师内心的道德自律,也要着力构建有利于师德持续发展的机制,把时代对师德的要求转化为教师内在的、长久的自觉行为;既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内容和要求,也要有一套完善的师德建设运行机制和评估、检测体系,切实落实师德建设的责任制、追究制和自上而下完整的管理体制。为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危机意识,牢记自身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充分考虑师德建设的长效性、连贯性和严肃性,建立健全切合我校实际的师德建设规范,把师德建设引向深入。
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教师中存在的对教学不负责任,应付了事;对学生莫不关心,教书不育人;自我要求不严,不能为人师表等等,必然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为人师表的形象。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从而激发为奉献祖国、服务人民而发愤学习。
二、师德建设的思想观念基础
师德认知是师德建设的理性基础,没有对师德的概念、观念、原理、原则、规范及其价值的认知和讨论,人们就无法有效开展师德教育、师德修养、师德评价等一系列师德活动。
问题是,在师德认知教育中,教师所接受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尚值得探讨,或者简略地说,我们是直接要求教师遵循师德规范,还是注重于改变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念。因为它将影响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内容和及其方法的确立,最终要影响教师对师德规范的遵循。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通过树立和宣传师德的榜样,或是通过强化师德规范学习来进行师德认知教育。我们把这种仅仅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如何做而不该如何做的教育称之为规范认知教育。应该说,在规范认知教育方面,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对于普及师德知识和提高师德水平曾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多元化造成了人们在生活方式选择上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在如何生活问题上更加注重生活的效果和服从自己的理性。可以说,当前我国社会已从规范认知走进了价值认知的时代。譬如,人们接受某种事物和如何作为主要取决于自己对该事物或该行业价值的认同程度。同样一种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师会做出两种以上的选择:有的符合师德规范,而有的不符合或是违反师德规范。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师德的具体规范,而是因为他们抱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所以,再以规范认知教育模式来教育教师只是强调了事物的表象,因而逐步显露了其局限性。因此,师德价值及其方法的认知教育是一种更能提升人的自主能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所以,我们必须改善和深化原有的规范或榜样的认知教育模式,变师德规范认知教育为师德价值认知教育,即深入到教育本质和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方法论来加以探讨,以引导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自觉地选择和肯定一种正确的价值和方法。
所以,为了使师德规范真正深入广大教师的内心世界,成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动指南,我们还必须在理论上揭示它们对于教育主体的所有价值,注重于塑造教师正确而全面的道德价值观念。例如,我们不仅要揭示师爱对于社会和学生的巨大价值,而且还要说明它们对于教师生活本身所具的意义。“课堂教学对他们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出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活价值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就教育技术来讲,应该说,价值认知教育比规范认知教育要更为复杂和困难,而且还会因不同的教师其方式和方法而不同。尽管如此,对教师进行师德价值认知教育,必须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其关键是善于启动教师的主体意识:一是需要借助于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多方面指导.以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二是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反复进行道德的认知、体验和觉悟,逐步形成较为正确而稳定的教育人生观和方法论。实践表明,师德价值认知教育是更为积极的教育活动,最终将会演变为师德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成为师德的基本能力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深入价值和方法领域的师德认知能力,是由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所决定的。与普通公民道德不同.这种认知能力有着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须的教育理论、学科水平、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基础。无疑,这种道德认知能力是每一位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
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族、不同出生、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关系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不歧视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与学生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要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二,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公正原则要求: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程度给予恰当评价,历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恰当地处理好“外表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教师坚持做到在试卷,规则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抱成见,不循私情,规范准确。
第四,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
“信赏必罚”,原本是政治家们的用人之术。如今“赏罚”的运用已成为教师教育、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的经常性措施。教师对学生的“赏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必须在实施中做到“赏罚”有据、“赏罚”有度、“赏罚”公平。
第五,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或与同学、或与学校、教师、职工、或与社会各方面偶尔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是再所难免的。公正原则要求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矛盾的时候,必须主持公道。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称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要做到“公平如秤”,不偏袒一方,责难一方。尤其是牵涉到学校或教师的矛盾,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更应在态度、方法与结论上充分体现平等、合理与公正的要求,让学生心悦诚服。以势压人,得理不饶人,或者打击报复等,与公正要求是根本背道而驰的。
四、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需要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的工作。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将抓好几个重要环节。
一是要抓好领导班子带动。重视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班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带头实践,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争做师德师风建设的带头人,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广大教师,以党风带教风,以党性铸师魂。在此基础上,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是要抓好典型示范。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要注意归纳、挖掘、提炼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方法,使他们贴近教师、感染教师、鼓励老师、引导教师,努力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氛围,进而带动校风学风的全面建设。
三是要抓好机制建设。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思想工作固然重要,但必须与管理相结合,有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加以体现。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各单位和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去。要建立和完善监控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是要抓好条件保障。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师德师风问题上,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主观和客观、小环境和大环境等诸多因素,把师德师风中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结果,更多地查找引起的客观物质原因,更多地站在教师的角度,关心教师的切身利益,努力改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尽力做好培训、进修、留学和攻读学位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使我们的老师有用武之地,少后顾之忧。
五、加强师德建设将开展的活动
1.开展争做“五型”教师活动
我们开展争做“园丁型”“探索型”“奉献型”“进取型”和“敬业型”活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为了提高此项活动的效率,我们要在每学期的期末召开一次“五型教师”总结表彰会,起到了比赛有目标、学有榜样、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作用。
2.积极开展“教师荣辱观”教育活动
我校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特点和我校具体情况,提出了新时期教师荣辱观:以热心从教为荣,以混迹讲台为耻;以求真务实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以身正学高为荣,以虚伪无知为耻;以改革创新为荣,以故步自封为耻;以认真负责为荣,以敷衍塞责为耻;以有效学习为荣,以低质低效为耻;以树好形象为荣,以无视形象为耻;以尊重信任为荣,以体罚猜疑为耻;以尊章守规为荣,以制造“三乱”为耻;以桃李天下为荣,以平庸无为为耻;以积极上进为荣,以不思进取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我们要求教师把这“十二荣、十二耻”熟记在心,自觉对照自己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使教师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3.开展师德承诺活动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面向学生、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师德承诺活动。承诺内容包括目前教育的一些热点、敏感问题。在承诺书中每位教师签字,向所有学生家长发放,接受监督。
4.开展“文明办公室”的评比活动
文明办公室的评比条件是:办公室内空气清新、地面整洁;不在办公室内吸烟;桌椅、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有序;下班前办公桌上无任何物品摆放,离开办公室时,办公椅整齐放到办公桌空内;工作时间不允许进行娱乐性上网;在办公室内不许聊与工作无关的事;脏水、垃圾必须及时倒出。根据以上评比条件,每学期末要评出文明办公室。
5、完善日常量化考核监督机制
(1)建立社会、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并且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设立“家长联系卡”“家长接待日”。期末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每学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向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及时了解学生和家长对每位教师的评价。
(2)建立师德档案。将《师德师风建设日常量化考核评估》结果归入教师个人档案,为其晋级、评优、聘用、专业能力等级评价等工作提依据。
老师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学校兴衰,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师德师风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的建校之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永恒的工作,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人范,要真正使全体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思想得到升华,面貌得到改观,明师道,铸师德,扬师风,带动和促进学风、校风建设,全校教师特别是校行政班子,务必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要求,抓好落实工作。以一流的工作成绩,为我校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添砖加瓦,争光添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免费领入学礼包 有礼
现在入学礼包等你来领
- 官方电话
- 在线客服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 就业保障
- 热门专业
- 入学指南
- 在线课堂
- 领取礼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