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评价《神探夏洛克》
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角色,他是英国的作家描绘出的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神探,相信有很多的朋友都看过有关他的小说。现在英国电视台将它们编成电视剧和电影,陆续播放,刚播出就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好评,火热程度一点不比小说差。由于本剧题材知名度很高,所以导演也一定会安排知名度很高的实力派演员来出演。而且拍摄用的道具,后期的制作统统都是一流的,据说后期制作就花了一年的时间,而且经费也超出了预算很多。不过为了表现出接近完美的效果,导演和工作人员们一点也不敢怠慢,他们是一定要给观众一个完美的交待的。
夏洛克,他有着超人的记忆和洞察力,反应速度极快。破案的手法也是灵活多变,他能在很多人的对话中找到灵感,能在模拟案情的时候发现重要的线索,他将很多侦探的优点集于一身,是很多人心里完美侦探的化身。
当然,任何一个成功的人土背后,都少不了团队的帮忙。约翰是个退伍的军医,也是夏洛克最默契的合作伙伴,为夏洛克正确的判断案情捉供了很大的帮助。玛丽,有看同样敏锐的观察力,她对于夏洛克的思路非常了解,经常会为夏洛克提供一些灵感,帮他尽快破案。当然还有哈待莱太太在生活上给了他最好的帮助,让他在做事时不用因为家庭锁事分心。
无论是电视剧版的,还是电影版的,都相当的好看,特别是喜欢悬疑剧的朋友,这部剧可是一定不要错过喔!
很久以来,大家对于福尔摩斯的印象都停留在1984年杰瑞米·布雷特那一版《福尔摩斯探案集》里,事实上,那一版拍的也的确给力,且不说每个故事都最大程度忠于原著的原样复制,也不提这部剧是由由英国电视公司Granada Television制作,在一众原著粉心目中,英国作家的著作还是要英国人来拍摄才够正宗。君不见,华纳兄弟拍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虽然找来小罗伯特·唐尼主演,但也不太叫座么。
更别说当初为拍摄这部剧集,英国电视公司Granada Television在摄影棚里搭起了整条贝克街的布景,并在1999年前一直作为一处旅游景点对外开放。类似我们为了拍《红楼梦》建了一座大观园一样,珠玉在前,再进行挑战,本就有一点风险。
就好像有了日剧版《深夜食堂》后,还要拍一个中国版一样,做好很难做坏易啊。
但是,但是,对于这个难题,BBC却做的非常出色。一般的仪器,不多的预算,却硬是将这个英国人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形象演绎的生动细腻,虽然是身处于21世纪的大侦探,但大家还是一致点赞,纷纷表示,就是这个味,他就是我们英国的福尔摩斯啊!
甚至,因为此剧的热播,《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原著作销量都有了大幅攀升,福尔摩斯纪念馆的参观人数更是屡创新高,可以说,在文创产业上,英国人算是远远走在我们前面啦。看看这些年我们翻拍的名著,无论《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都是令观剧群众们各种吐槽,搞的轰轰烈烈的选秀活动,最后也成为烂尾工程,成品更被大家戏称为“红雷梦”,两者之前,真是高下立现,令我等华夏子民汗颜。
所以其实很多时候,事情能否做好的关健,还是在于用心与否,并不是请到多少大牌,投入多少资金,就能拍出好片子来,这一点,BBC已经用《神探夏洛克》给出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了。
—想看更多吗?
—这还用说。
一句简简单单的对话,开启了夏洛克和华生的搭档之旅。夏洛克是一个怪人,然而华生再见到他的第一天便可以迅速融入他的生活,可能命中注定这就是一对好基友。一个从战场归来,一个有惊人的脑力,两人合作如鱼得水,天下奇案仿佛没有秘密。
英国广播公司BBC2010年出品,将原著的事件背景从19世纪改变到21世纪本来就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原著福尔摩斯就已经家喻户晓,很难再超越,更何况是电视剧,文字到影像的大幅度转变挑战着观众挑剔的胃口,但是它做到了。
一、忠于美感的拍摄手法。
我曾反复按下暂停键多次,无论定格在哪个画面,都让我想起绘画老师强调的构图。
1.华生坐在简陋小屋的一角,位于画面的右下方,背景单调又昏暗,加上他泛白的头发和一点也不时髦的外套,大写的清冷营造在画面上。
2.整个画面一分为二,思考过程和人物形象分别在左边和右边体现,到底哪边是虚哪边是实?
城市的夜晚藏着多少双虎视眈眈的眼睛,每个人物的转身都有别样的意义。
思考和行动在同步进行,这样快节奏的事件发展也让观众心潮澎湃。
3.昏暗的灯光下,古典的壁纸,暖暖的橘黄色的落地灯,夏洛克站在窗前,两手插口袋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整个人位于画面的左侧,光线从左侧打出,人物半明半暗,嘴角微笑的弧度恰到好处。似乎大事即将来临,他又会成为整个事情的主宰。
4.刚刚经历抉择后的夏洛克被当作受害者,受到警方特别保护。滑稽地盖着大红色毛毯,色彩对比鲜明。气场强大的夏洛克懊恼地坐在车子边缘,大红毛毯成为画面重点,格外突出。
二、经典独特的人物造型。
整部电视剧我的精力都集中在夏洛克的脑袋上,一头的卷毛,流线型又有棱角的脸轮廓,干脆利落的说话——好像早已经打好草稿,如今只是流利的背出来而已。
夏洛克:单看脸型来说,标准的长脸。眼窝深陷,脸部肌肉发达,说话期间嘴一动一动就能看到脸部线条一直在变化。卷毛一直被视作天生的天才,夏洛克的卷毛大大方方的铺盖在整个头脑上,黑色的风衣又显得整个人身形修长又是个行动派。
我甚至觉得聪明人就该长这个样子。
华生:虽然说发型是精心打理过的,但是泛白的头发和深沉的眼袋丝毫掩盖不住他经历的沧桑。抬头纹比较明显,眼神平和也印证着曾经作为军医的历史。
丝毫没有抢大侦探的风头,又跟华灯初上的英国街道融为一体。
三、匠心独具的后期制作。
拍摄电视剧,想要讲一个故事很简单,但是想要体现一个人的思维很难。
1.《闪电侠》第一季,Barry Allen在检查逃逸现场的时候,有同样的表现手法。后期制作直接通过在原有的画面基础上加上分析和文字,也就是主人公的思考过程来体现他的观察能力。
作为观看者,这样的表现手法让我也能跟着他的思维步步为营。
《神探夏洛克》中在面对艾琳的过程中,一串问号从艾琳身上冒出来,整个画面喜感又独特。而且之后的头脑风暴中,夏洛克虽然赢得了最终胜利,但整个过程中烧脑够呛。所以也难怪最后夏洛克称她为the women。
不知道他脑袋里都装了些什么,可能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空间,可能是一套经典的推理方法,可能生活和工作整整齐齐的分开摆放,虽然超乎常人,但是依旧鲜活生动,似乎生活中真的会有这样的人,无需窥探,便知秘密。
四、复杂巧妙的人物关系。
整部剧为了体现夏洛克的推理能力,安排了不少人物在他身边。
1.最佳助手——华生医生,最开始见到夏洛克的时候,华生的经历就被捉摸地清清楚楚。从华生对夏洛克态度的改变,不难看出夏洛克独具人格魅力。
2.最佳衬托——诸位警官,在夏洛克的面前他们可能是“猪脑子”,所以夏洛克称之为“拉低了整条街的智商”。警官在办案过程中的茫然无措,被犯罪分子耍得团团转直接衬托了夏洛克思维活跃。
3.最佳对比——Irene Adler,跟艾琳的对决是唯一一个透漏着深刻情感戏的剧情,艾琳专门设置的销魂的手机铃声,几十条暧昧的短信把思维战争推向高潮,尽管最后的感情牌打赢了,夏洛克还是大加赞赏,还没有一个人能被天才称为“the women”。
4.最佳管家——哈德森:尽管管家的身份引发人们的不断猜想,毕竟整部剧中埋的伏笔太多。但是哈德森太太依旧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人。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夏洛克让房东太太倒茶,她虽然嘴上说我不是你的管家,但依旧转身去沏茶。
每一场事件之间似乎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人物的精彩演绎总会把事情推向高潮。生活之中给夏洛克带来的推理灵感数不胜数,而生活与案件,生与死的完美结合更体现了事件的扑朔迷离。
五、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1.追踪城市狩猎者,一袭黑色风衣带着他跑得飞快;
站在大楼顶端俯视城市,精准判断凶手的入侵位置;
案情的最终秘密竟然是随手挽在女士头发上的发簪;
秘密实验竟然早在一个小姑娘的兔子上就已经产生端倪。
每个故事发生的仓仓促促,夏洛克的说话方式又像打机关枪,看剧中间甚至不敢快进,唯恐过了几秒便看不懂了,快节奏和烧脑游戏迎合了大众口味,尽管看着别人推理,自己却有一种参与者的快感。
2.突如其来的开车让我有点招架不住。
夏洛克的性取向到底是否正常,小店老板煞有其事地给华生和夏洛克点上蜡烛,美其名曰“让气氛浪漫点”。华生尴尬回复“我们没在约会”。后谈及夏洛克是否有女朋友:“女朋友,没有,不是我的菜”。
到底什么是他的菜?
—那你有男朋友吗?
—我并不介意这样的你
这样的剧情似乎格外符合年轻人的口味,扑朔迷离的案情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秘密等待观众发掘并给出答案。谜中谜,局中局。
案情发生以及推理中间,时不时穿插一点生活趣闻,十分接地气,似乎故事就真切的发生在生活之中。
在如今众多推理剧中,《神探夏洛克》带给观众的才是全新的烧脑体验,忠于原著又大胆创新,所以在推理剧中才能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遥远的贝克街正上演一场推理大剧。我甚至想在某一天突然来到英国,叩响这沉默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