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变清了吗?
截止到2021年7月份,黄河水在逐步变清。2020年5月中旬以来,平日浊浪滔天的黄河壶口,竟不时变身清流飞瀑,在20多米的陡崖间奔腾直下。沿黄各省(区),也不断传来黄河变清的消息:从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到河南郑州桃花峪,1200多公里的黄河中游,多处出现“一河清水向东流”的景象。
地质专家李鄂荣考证,史载可查的“黄河清”只有43次,最长的一次为1727年,持续20多天。如今的“黄河清”,涉及流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史所罕见。
科学治理,多点施策,实现“拦泥又收粮”
水土流失,破坏容易治理难——形成1厘米土壤需120年到400年,而流失1厘米表土常常只需1年。保持水土,必须遵从自然规律和科学方法。
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保站始建于1952年,在陕西开展淤地坝试验和植被研究等工作。
植被研究,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位于隶属绥德水保站的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从1953年开始,就开始针对黄河两岸的土质进行树种培育。通过引进上百种果树,研究推广洋槐护坡林等树种,为绿化荒山沙地、种植经济作物作出了重要贡献。
几十年来,黄土高原上还建成了5.9万多座淤地坝。
黄土高原有着数百年发展历史的淤地坝建设,但真正快速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水保站工作了30多年的辛店试验场场长白平良说。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气象局——黄河,沙退水清正成为现实
“黄河清”的出现,总体上是水土保持等措施取得成效的表现,但也要防止因生态发生变化可能产生的隐患。
2016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受上游降水偏少和黄河干流来水量减少影响,河水流速变缓,泥沙沉淀,位于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县交界的壶口瀑布水色明显变清,呈现出有别于往常的“清流飞瀑”景观。
10月14日,黄河郑州花园口段,不少市民来河滩游玩。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河面宽阔。
用白色矿泉水瓶取了半瓶水样,可直观地发现,这条以“水黄泥沙多”为标签的大河,在该段已然发生改变,河水较为清澈,未见明显浑浊物沉淀瓶底。
一位在河边散步的老人说,过去这里的河水像糊涂(方言,一种浓稠的粥类)一样,舀一瓢水,里面有半瓢以上是泥沙。“这些年开始逐渐变清了。”
近日,报道称,2000年以来,世界上输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从呼和浩特托克托县河口镇到郑州桃花峪,1200多公里的黄河中游,已然一河清水;直到开封以下,黄河才呈浅黄色。这意味着,连同基本是清水的上游,在非汛期,黄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下称“黄委会”)原副主任、水文局原局长陈先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黄河河段变清的比例有多高,还值得探讨。“但整体上呈现出泥沙锐减,水流相对变清的趋势。”
他认为,现在出现的“黄河清”局面,是从1946年开展“人民治黄”至今,几代人不懈努力的成果。
公开资料显示,从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到1938年的2500多年中,有记载的黄河决口泛滥年份有543年,决堤次数1590余次,改道26次。因此,黄河也就有了“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
如今,黄河变清,是否意味着这条桀骜不驯的河流已被驯服?
黄河变清会不会有什么生态变化还值得进一步的关注。
2013-12-19
黄河的源头,那里的水非常的清澈,可以说比我们这里的自来水都干净,但是到了甘肃等地,看到的是光秃秃的山川,河流就变成了黄黄的泥水,我想治理黄河的水,关键在于沿途的水土保护措施。
黄河水变清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植被发生了好的变化,生态保护正在朝着好的趋势发展。这是我国多年来的努力才实现的,我为母亲河变清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