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似是故人来》里一句“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出处是哪儿?我听说是丰子恺的,还没能证实。

梅艳芳《似是故人来》里一句“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出处是哪儿?我听说是丰子恺的,还没能证实。... 梅艳芳《似是故人来》里一句“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出处是哪儿?我听说是丰子恺的,还没能证实。 展开
 我来答
bbbxbd
推荐于2017-09-09 · TA获得超过321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词是这样填的--林夕

  《似是故人来》是电影《双镯》的主题曲

  电影的内容涉及女同性恋的问题,故事的背景是惠安。填词的时候要配合戏中的最后一幕,女主角收到另一个女主角临终前所写的一封信,知道对方已死,手上握着两对手镯无限感触。我收到的资料就只有这一幕戏,当时没有机会看那部电影,不知道电影跟原著有否出入,所以说是很难填的。1.要讲同性恋,但又不想讲同性恋;2.唱的人士梅艳芳,为着照顾她的形象,不能将歌词填的太俗。监制给我的限制是这首歌要写一些同恋,又要有一些小调的味道(其实这首歌的旋律本身以具备小调的环写)。

  听过这首歌后,我发觉可以适合小调的需要。这首歌是很齐整的,但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每句都很长。这首歌的每一段都有四句,每句有十三个字,每十三个字有可以很整齐地分为三个小节,而每小节又可以是一个四四五的结构(56i6 56i6 56365)这种四言和五言的结构,给人一种颇为「文言」的感觉,很易于诱人填出套句,但我警惕着自己不要填文言,但事实上我是需要用文言去填,因此填词的整体语言策略就是要用一些浅近的文言。开始填写歌词的时候,我曾经徘徊于老套文言和浅近文言之间,但有些句式是刻意将旧文言句式翻新

  ,使人不会产生老套的感觉,歌词中某些词语,如「终老」、「苦短」、「执子之手」、「恨台上卿卿或台下我我」一类,如果填普通的歌曲或其它旋律的歌曲,一定是不会用的,但在这首歌中却一定要用。

  由于句子很长,若真的用文言,句子的密度会很高,也就会很复杂,而这首歌的tempo(节奏)是较快的,一点也不慢。即使现在的所谓慢歌,已不再是顾家辉时代的慢歌,每个bar(小节)都有很多音,非常紧密的。填上复杂的文言,若是当作诗来听还可以,但当作歌词来听的话,听的人可能不易消化,没法感受。歌词配合着旋律,目的是要感动听众,并非要给听众灌输什么深的道理,因此不能不让听众有一些舒徐的空间。

  四四五的句式,易于将文言句式翻新和运用叠句,例如「同是过路,同做个梦」,「和再在,何地再聚」,「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间上终老」,「台下你望,台下我做,你想做的戏」,都是将文言句式翻新的。这四句式完全没有浪费。刚才谈到要避用那些比较深的文言,其实「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间上终老」句中的「或」和「在」是十分白话化的,前面「同是过路,同做个梦」是比较传统的两两相对,但这里却用「或」和「在」将上一句跟下一句扣上,使十三个字连在一起也不会使人感到堆砌。「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戏」一句,其实都是相当白话的,只不过是用上文言句式。如果没有这首歌的结构,没有旋律,将这个句子当作诗来处理,看的人一定不会感到它的好处,这个句子一定要嵌入这个旋律,唱出来,才会感到歌词结构是有道理和有效的。如果我们是读诗的话,歌词的某些部份也许是会太过平铺直叙。我绝不喜欢那些可以用读散文方法来读的诗,因为那些诗的思路如流水帐,由第一行至最后都不用停,思想不需有任何跳跃,然而,这种情形在歌词中是自然的而且必须的。歌词当中是需要有些像「金句」之类的东西,指出什么什么道理。这些道理在诗中写出来,读者不会感到特别,只会感到过于直接,但在歌词中却可以是配合着旋律唱出来的最重要的部份,它可能成为重复,也可能成为整首歌的高潮。一般而言,我们称这些重句为hook line。

  这首歌其中有一段是属于变奏的,它是从前面四段脱离出来的。在为填词以前,要预先计划好在哪个位置上写些什么东西,比如歌名。这首歌最明显的是最后一句,「似是故人来,断肠是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若果在此处还不填上一句可以使人上口的句子,给听众一个concept(意念)的话,这首歌就会太过复杂了。因此,要先清晰地build up(建立)好,然后才用其它东西与之配合。

  此外,这首歌是十分长的,差不多像是作文那般,整张原稿纸填的满满的,梅艳芳也曾投诉这首歌太长,难于记忆。假若要写一首这样长的诗,句子当中是需要运用一些比喻或意象之类的技巧,因为我没有看过这套电影,如果制造出来的画面跟电影内容不配合的话就会有问题,我没理由要拍戏的人重拍来迁就我所填的歌词,因此我在歌词中不得不表现一些较为抽象的东西。这是自由度的问题,也是考验填词人如何利用语言,去创造一些东西来跟其它意念的集合体配合。

  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填词较写诗的满足感为大。我从没想过填一首商业歌词的难度会低于写诗。正如刚才所说,要徘徊于讲同性恋和非同性恋之间,歌词要有一种小调的味道,不能太旧,但又不能有太多的画面。当然,这些并不能算是什么苦痛的限制。

  附:

  同是过路,同做过梦
  本应是一对
  人在少年,梦中不觉
  醒后要归去
  三餐一宿,也共一双
  到底会是谁
  但凡未得到
  但凡是过去
  总是最登对

  台下你望,台上我做
  你想做的戏
  前世故人,忘忧的你
  可曾记得起
  欢喜伤悲,老病生死
  说不上传奇
  恨台上卿卿
  或台下我我
  不是我跟你

  俗尘渺渺
  天意茫茫
  将你共我分开
  断肠字点点
  风雨声连连
  似是故人来

  何日再追,何地再醉
  说今夜真美
  无份有缘,回忆不断
  生命却苦短
  一种相思,两段苦恋
  半生说没完
  在年月深渊
  望明月远远
  想象你忧郁

  留下你或留下我
  在世间上终老
  离别以前
  未知相对当日那么好
  执子之手
  却又分手
  爱得有还无
  十年后双双
  万年后对对
  只恨看不到

  从林夕自述来看,“俗尘渺渺,天意茫茫”是将旧文言句式翻新出来的,也就是他自己写的.

  歌名《似是故人来》取之于《诗经·郑风》中那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以恍惚中的“喜”来衬托现世中的“愁”。从“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戏”转身到“恨台上卿卿,或台下我我,不是我跟你”,一时间恍如隔世。而“断肠字点点”和“天意茫茫”又不禁使人想起陆游写给唐婉的那句“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遗憾的是,书信还在,但已物是人非,此情只待梦中追忆。

  “何日再在,何地再聚,说今夜真暖。无份有缘,回忆不断,生命却苦短。一种相思,两段苦恋,半生说没完。在年月深渊,望明月远远,想象你忧怨……”

  “一种相思,两段苦恋”源自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再添上“半生说没完”,其悲苦足可让冬雷震震夏雨雪。然而,爱情的悖论却恰恰在于“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词末的一句“执子之手,却又分手,爱得有还无”,则是将《诗经·邶风》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反其意而用之,以切合词作本身所流露出来的“人生无常”的基调。
bjjf_
2009-11-06 · TA获得超过3.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7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07万
展开全部
是林夕写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b4303770d
2009-11-06 · TA获得超过103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6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98万
展开全部
林夕的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