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两个半圣人除孔子外,为何王阳明、曾国藩都只是出现在明清?
这问题是看多了市面上的各种流行读物才发的问吧。
这么说让朱熹老夫子怎么过?
真要有圣人的话,也看怎么个标准。如果按照孔庙从祀的规格看,王阳明、曾国藩都不在里面,连自称圣人的康有为都摸不到门槛。
孔庙大成殿里供奉着历朝历代的儒家先贤,正中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皇家礼制。依次是四配,也就是四个圣人,他们是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再下面是十二哲,他们是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看看吧,除了朱熹是宋朝的,其余几位VIP可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朱熹对儒学的发展到底有多大贡献?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朱熹一生自举进士至死,凡五十年,经历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仕于外者共九年,立于朝者四十日,为宁宗讲《大学》。其余四十年过着讲学著书生活。其著作有《周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参同契考异》、《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此外,还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阂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其易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周易本义》、《易学启蒙》、《朱子语类》等书中。按朱熹《年谱》,《周易本义》成书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启蒙》成书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
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儒家的圣人是孔子,亚圣是孟子,这是毫无疑问的。
集心学大成的王阳明的确算个圣人,但是曾国藩虽然被誉为“古往今来第一完人”,但明显是官场应酬的溢美之词,后来被当代的一些成功学家反复拿来为成功学站台,更是一种文化陷阱。
曾国藩在思想建树上,不用说圣人,连同时代都未必是巅峰。
但是题主提出的问题还是蛮有意思的,为什么明朝有思想家,而汉唐宋元都差一点呢?
汉朝思维跑偏
汉朝不是没有思想家,而是当时的思想家都被玄学耽误了。比如当时的许多经学家和两晋时代的狂士,在哲学思辨上都有可取之处的。但我们今人的主流思想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所以会觉得那个时代的思辨没有价值。
唐朝牛逼人太多了
唐朝是一个务实的朝代。唐人多是自带老大帝国心态的,同时唐人在文学上创造了迄今为止仍未被超越的高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双峰并峙。唐朝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而不是一颗太阳光芒照彻的孤星时代。所以没有特别突出的思想家。
宋人开始酝酿着思维的飞跃
宋朝的经济大发展,儒家开始了理学和心学的分流。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状态已经开始了反思和讨论。从陆九渊和朱熹的“鹅湖之会”开始,中华文明正孕育着一次思想上的跃进!
王阳明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明朝的王阳明是心学大成者,这一点即有王阳明本人的主观原因在里边,更多的是从宋朝就开始的哲学大讨论的结局。
那么剩下的元朝与清朝是怎么回事呢?元朝和清朝都是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入侵,如果用欧洲人历史学家的话说就是野蛮人入侵,这对中华文明是一个毁灭性的冲击,造成了整个时代的思想退步,所以大环境恶劣也就很难再出现思想上的巨人,也就不会有圣人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