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佛的朋友们请进!!!!!!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急走无边方(迅速逃往远方。)”“沅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燃)。念彼观音力,寻声(闻身)自回去(回避)。”“咒沮诸毒药,所欲害身者(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急走无边方(迅速逃往远方。)”“沅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燃)。念彼观音力,寻声(闻身)自回去(回避)。”“咒沮诸毒药,所欲害身者(想用它害别人),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害人终害己)。”
不是说诸佛菩萨神通不敌业力吗,那为什么众生业障现前,危难之际,念佛菩萨名号即可消灾免难? 展开
不是说诸佛菩萨神通不敌业力吗,那为什么众生业障现前,危难之际,念佛菩萨名号即可消灾免难? 展开
展开全部
佛陀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三藏》《盐块经》中说到:
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堕落]地狱。然而,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诸比库,像什么样的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地狱呢?诸比库,于此,有些人不曾修身、不曾修戒、不曾修心、不曾修慧,卑微、身贱、少[恶]而住苦。诸比库,像这样的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地狱。
诸比库,像什么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已修身、已修戒、已修心、已修慧,不卑微、伟大、住于无量。诸比库,像这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诸比库,犹如有人将盐块投进小水杯中。诸比库,你们认为如何,那小水杯中的水是否会因该盐块而咸得不堪饮用呢?”
“是的,尊者!”
“那是什么原因呢?”
“尊者,因为水杯中的太少水,才会因该盐块而咸得不堪饮用。”
“诸比库,犹如有人将盐块投进恒河中。诸比库,你们认为如何,那恒河是否会因该盐块而咸得不堪饮用呢?”
“不会,尊者!”
“那是什么原因呢?”
“尊者,因为恒河乃大水聚,不会因该盐块而咸得不堪饮用。”
“正是如此,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地狱。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诸比库,像什么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已修身、已修戒、已修心、已修慧,不卑微、伟大、住于无量。诸比库,像这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南传上座部佛教认为,咒愿不能扭转善恶趣。
请看佛陀在《巴利三藏》的讲述:
有一日,耆那教的聪慧弟子刀师氏村长来到那烂陀拜访佛陀。刀师氏恭敬问讯佛陀后,问说:「大德!西部地方的婆罗门拿着水瓶,佩带着百合花环,以水净身,以火祭祀,他们宣称做这样的宗教祭拜仪式,能使亡者迅速离苦得乐,超生到天界。大德!你是世尊、阿罗汉、正等觉者,你能否把全世界的亡者超渡到天界?」
佛陀回答说:「村长!我要问你,你若有适当的想法,你就回答。假如有人一直杀生、偷窃、邪淫、说谎、两舌、恶口、绮语、坏心眼、邪恶见,在他死后,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他祭杞、析祷、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愿此人死后生到天界!』你认为怎样?这个人能生到天界吗?」
「大德!不能。」
「譬如有人把大石头投进很深的水中,然后,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它祭祀、祈梼、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大石头啊!浮上来!浮上来!浮到岸上来!』你认为怎样?大石头能浮上来吗?」
「大德!不能。」
「村长!同样的,造杀业乃至怀邪恶见的死者,虽有人为他祈愿,但他仍然生在恶趣中。村长!假如有人一直禁止杀生、偷窃、邪淫、说谎、两舌、恶口、绮语,没有坏心眼,具有正见,在他死后,若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他祭祀、祈祷、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愿此人死后生到恶趣!』你认为怎样?这个人能生到恶趣吗?」
「大德!不能。」
「譬如有人将油瓶沈入深水中而打破之,瓶子的碎片将沈入水底,而油将浮于水上。而若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祭祀、祈梼、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油啊!沈下去!沈下去!』你认为怎样?油能沈下去吗?」
「大德!不能。」
「村长!同样的,有禁止杀生乃至具有正见的死者,虽对他做恶意的祈愿,他仍然生在善趣、天界。」
刀师氏村长听闻佛陀所说的法之后,解除心中的疑惑,欢喜信受。
(本文原文为《相应部五》第八聚落主相应(六))
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堕落]地狱。然而,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诸比库,像什么样的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地狱呢?诸比库,于此,有些人不曾修身、不曾修戒、不曾修心、不曾修慧,卑微、身贱、少[恶]而住苦。诸比库,像这样的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地狱。
诸比库,像什么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已修身、已修戒、已修心、已修慧,不卑微、伟大、住于无量。诸比库,像这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诸比库,犹如有人将盐块投进小水杯中。诸比库,你们认为如何,那小水杯中的水是否会因该盐块而咸得不堪饮用呢?”
“是的,尊者!”
“那是什么原因呢?”
“尊者,因为水杯中的太少水,才会因该盐块而咸得不堪饮用。”
“诸比库,犹如有人将盐块投进恒河中。诸比库,你们认为如何,那恒河是否会因该盐块而咸得不堪饮用呢?”
“不会,尊者!”
“那是什么原因呢?”
“尊者,因为恒河乃大水聚,不会因该盐块而咸得不堪饮用。”
“正是如此,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即使只作了少量的恶业,也由此导向地狱。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诸比库,像什么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诸比库,于此,有些人已修身、已修戒、已修心、已修慧,不卑微、伟大、住于无量。诸比库,像这样的人同样地作了少量的恶业,却能在现法受[报],即使连极少的[果报在来生]也不见,何况更多?
南传上座部佛教认为,咒愿不能扭转善恶趣。
请看佛陀在《巴利三藏》的讲述:
有一日,耆那教的聪慧弟子刀师氏村长来到那烂陀拜访佛陀。刀师氏恭敬问讯佛陀后,问说:「大德!西部地方的婆罗门拿着水瓶,佩带着百合花环,以水净身,以火祭祀,他们宣称做这样的宗教祭拜仪式,能使亡者迅速离苦得乐,超生到天界。大德!你是世尊、阿罗汉、正等觉者,你能否把全世界的亡者超渡到天界?」
佛陀回答说:「村长!我要问你,你若有适当的想法,你就回答。假如有人一直杀生、偷窃、邪淫、说谎、两舌、恶口、绮语、坏心眼、邪恶见,在他死后,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他祭杞、析祷、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愿此人死后生到天界!』你认为怎样?这个人能生到天界吗?」
「大德!不能。」
「譬如有人把大石头投进很深的水中,然后,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它祭祀、祈梼、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大石头啊!浮上来!浮上来!浮到岸上来!』你认为怎样?大石头能浮上来吗?」
「大德!不能。」
「村长!同样的,造杀业乃至怀邪恶见的死者,虽有人为他祈愿,但他仍然生在恶趣中。村长!假如有人一直禁止杀生、偷窃、邪淫、说谎、两舌、恶口、绮语,没有坏心眼,具有正见,在他死后,若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他祭祀、祈祷、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愿此人死后生到恶趣!』你认为怎样?这个人能生到恶趣吗?」
「大德!不能。」
「譬如有人将油瓶沈入深水中而打破之,瓶子的碎片将沈入水底,而油将浮于水上。而若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祭祀、祈梼、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油啊!沈下去!沈下去!』你认为怎样?油能沈下去吗?」
「大德!不能。」
「村长!同样的,有禁止杀生乃至具有正见的死者,虽对他做恶意的祈愿,他仍然生在善趣、天界。」
刀师氏村长听闻佛陀所说的法之后,解除心中的疑惑,欢喜信受。
(本文原文为《相应部五》第八聚落主相应(六))
展开全部
圣严法师开示
我们只能以行善、持戒以及大修持的功德力量回向众生,使众生获益;就像是用镜子接受到阳光,折射至黑暗的所在,使得本是黑暗之处,也能得到光明一样。可是如果是盲者,还是看不到光明的;能见到光明的,还是因为他有眼睛,那便是说本具善根的人,才能得到大修行者的帮忙。
不论以咒术的神王之力或修行者的心力助人,必须基于相对的原则,那就是受助者的善根以及心向的转变,加上修行者的咒力或心力才能产生正面的效果,那叫感应道交;这还是在合理的原则下,所产生的效果,不是代为消业。
个人补充:
加持力如何起用?在大乘的教理,必须具足三种力量:行持者自身的功德力,圣者的加持力,以及法界缘起的力量。
具足这样力量的念佛,纵然虽不可直接将业因消除,但却可以以此力,令其不再成熟为果报。乃至种种功德现前。
这一切的原理,和行者自身的至诚恳切的心念是一致的。亲因缘还是你自己。但不要因为佛教重视亲因缘,而否认了加持力的存在。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我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
我们只能以行善、持戒以及大修持的功德力量回向众生,使众生获益;就像是用镜子接受到阳光,折射至黑暗的所在,使得本是黑暗之处,也能得到光明一样。可是如果是盲者,还是看不到光明的;能见到光明的,还是因为他有眼睛,那便是说本具善根的人,才能得到大修行者的帮忙。
不论以咒术的神王之力或修行者的心力助人,必须基于相对的原则,那就是受助者的善根以及心向的转变,加上修行者的咒力或心力才能产生正面的效果,那叫感应道交;这还是在合理的原则下,所产生的效果,不是代为消业。
个人补充:
加持力如何起用?在大乘的教理,必须具足三种力量:行持者自身的功德力,圣者的加持力,以及法界缘起的力量。
具足这样力量的念佛,纵然虽不可直接将业因消除,但却可以以此力,令其不再成熟为果报。乃至种种功德现前。
这一切的原理,和行者自身的至诚恳切的心念是一致的。亲因缘还是你自己。但不要因为佛教重视亲因缘,而否认了加持力的存在。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我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不敌业力,就是说即使有神通,业力还会现前。你说的也不是业力,是遭遇险境。二者没有冲突和矛盾!你多念菩萨名号,多修福德,我想能底消业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念佛名号是对你自己内心的安抚,让你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然后靠你自己去摆平魔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业力自造,别人虽有神通法力,也难消除,唯有念佛菩萨大名,自消自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