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哪个势力大?哪个影响大?

 我来答
sky不用太多sky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10-03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082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45.8万
展开全部

在当时袁世凯势力,是相当大的。但是李鸿章在指挥海战失败之后退居二线没有以往的势力了。但是他们几个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只不过是在当时。因为维新的事情而分道扬镳了。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其一生中参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其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广州道然信息科技
2024-10-28 广告
《山河泪》一曲,单弦悠扬,道尽千古沧桑。弦声细诉往昔辉煌,又含今日悲凉。山河辽阔,历史长卷缓缓铺展,每一滴泪珠,都是岁月深处的回响。曲调中,英雄壮志未酬,美人迟暮哀婉,家国情怀交织,引人共鸣,感慨万千。广州道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科技之名,亦...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广州道然信息科技提供
匿名用户
2021-03-11
展开全部
左宗棠 灭长毛,办海防,剿捻军,兴洋务,平回乱,复新疆,保台湾。清政府晚期,最扬眉吐气的事情左宗棠占据了绝大部分。对世界近代史的影响力,和对亚洲地缘政治的影响,左宗棠是足以秒杀曾国藩。
左宗棠收复新疆,被誉为“中国人的气质’。当时的英国人曾这样评价:“乾隆时代以来,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辉煌成就”。

1890年,有位叫史密斯的美国人在他的著作《中国人的气质》一书中评论道:“左宗棠的‘农垦大军’彻底完成了它的使命,其伟绩可以这样评论:在任何现代国家的史册上都是卓著的。”
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第一站就去了大西北,并在兰州发表演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视线扩展到俄罗斯,到整个世界……我对他抱有崇高的敬意。”
在2000年,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的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中,中国人有3个,一是毛泽东,二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左宗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高粉答主

2018-04-04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1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21万
展开全部

李鸿章势力大在甲午战争之前,整整15年间,李鸿章的私人武装保卫了整个中国华北、东北、长江沿岸。李鸿章也是青云直上,天字第一号大臣。

李鸿章创建的淮军成为中国的唯一可依靠的军事力量,淮军的部署就遍布大江南北,成为事实上的国防力量。

可见李鸿章当时的势力与影响都是非常重。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其一生中参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