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目前在我校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爱国意识问题。我们的调查证明,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人都表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有一定爱国意识的,但是有部分学生的爱国意识相对还比较淡漠。
大学生的爱国意识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是表现学生爱国意识的重要场合。可是当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不够严肃,有人在升旗时左顾右盼.我们就大学生参加学校升旗仪式的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有20%同学认为参加升旗仪式是一种崇高使命感的体现。有40%的同学同意参加升旗仪式有好处。但还有不少同学把升旗当做走形式。有的同学认为唱国歌没感觉,还不如唱流行音乐带劲.更有写同学因为贪睡而不参加升旗仪式.
从大学生课外阅读来看,有49%的同学喜欢爱国题材的影片和图书,另有51%的同学衷情于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及琼瑶的言情小说。
面对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现象、面对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能否坚决制止。有33%的学生表示能见义勇为。有23.7%左右的学生表示紧急关头会为国家挺身而出。另有不少人表示会感到非常气愤,但却有心无力,不敢挺身而出。
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明显淡化。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缺少革命传统教育方面书籍,学生在思想意识里对祖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缺少爱国意识。现在一些青年人不清楚“九 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甚至不知道南京大屠杀是怎么回事。其次,学校和家庭在这方面的教育力度还不够。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重视考试的分数。学校开的思想政治课,大多数学生不愿去上,感觉枯燥无味.家庭教育也常常忽视爱国主义教育。第三是教育的方式不够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协同作战。但现在一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少人认为主要是班主任和政治教师的责任。
针对这些问题,有关人员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建议:
第一,爱国教育必须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取多样形式,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让中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英雄,介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英雄模范人物,来增进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我们也可以通过旅游娱乐方式大力进行爱国教育。古人尚且讲究寓教于乐,例如我们学习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记一写关于革命纪念地的导游词,给大家当当导游,讲讲祖国的历史,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英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主义祖国的巨大成就。
现代教育技术为生动活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投影教室时常放映有关爱国教育的影视节目。另外可以在晚自习专门组织学生看中央一套的新闻、焦点访谈、科技博览、军事天地等节目,让同学们分析当前局势,以激发出强大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去奋斗,将来为祖国效力。
第三是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渗透在各学科教学当中,应该渗透在学生是日常生活当中。
各学科教育都可以而且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义教育的主渠道。我们有许多政治老师在转变学生思想方面很有经验。日常生活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开展我为祖国做好事活动。应当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爱国主义感情。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质。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小事出发。要想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栋梁,就要从小事做起,了解祖国的历史,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爱国教育可以造就一代新人,可以铸成一个国家的灵魂。歌德说过:“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采用同一种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确实应该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前几日在书房,兴之所致,随手拎起了一本四书,翻到到第一面,念了两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便发现自己意兴阑珊,随手又把它扔到了书橱里,拿起本日本漫画,有滋有味地啃到最后。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感叹中国当代青少年(主要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对于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反省自己前日所为,不禁感到惭愧,一向标榜热爱传统文化的我自己不也正慢慢放、弃这些中国骄傲么?
时逢国庆,单位邀请我们新行员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我便想,是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一篇空洞的文章来感叹祖国多么秀美多么壮丽的河山,还是切实关注一下我们正在慢慢遗失的民族骄傲呢?
台湾忠信工商学校的校长高震东在内地演讲时说,“什么是爱国?哪里是爱国?什么都是爱国,哪里都是爱国!”爱国是微小却又具体的。我们身在中国,有时却茫然不知自己国家有什么,是什么。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我们过于注意别人的东西?爱国其实很简单,最基本的是要了解和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细水长流?
我们的81年代后、90年代的孩子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我想不会是女子十二乐坊穿着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吧?还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人?
简练的讲,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诗、书、礼、易、春秋”。我用五经的名字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它刚好总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个方面。“诗”,是指从最早的诗歌《诗经》开始到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古乐。“书”,是指历代文人体现他们思想观点的专著,包含了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体现了古人的人文精神。 “礼”,是指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礼法制度、思想、以及教育体制。“易”,并不单纯的是指《易经》,还包括了农业、医学、天文、地理、数学。而“春秋”便是特指从《尚书》到《春秋》、《史记》、《资治通鉴》等一系列的史学专著。中华传统文化涵盖范围之广,思想之博大精深,怎可以用现代那些伪民俗或是一个酸朽的孔乙己可以概括、代表的!
如果80年代和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或是SHE的《长相思》里才开始接触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太迟了?自《诗三百》到《汉乐府》再到《全唐诗》、《全宋词》,还没包括屈原、班固的楚辞、汉赋,更没提到魏晋的“蓬莱文章建安骨”,这浩瀚如海般的诗词国度,怎是一首《东风破》所能表达的?现在我们是否只停留在小学课本里教的“离离原上草”或是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的阶段,或是为了逗情人开心为她轻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浓情蜜意?
我们现在是否能从那些靡靡之音中感受到古人的潇洒不群、壮志豪情呢?是否知道古龙金庸小说里的“任侠之气”是指“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致,与君痛饮三百杯”。而“侠之大者”是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呢?大概只会沉迷在江湖恩怨、打打杀杀中了吧。
没有了“花间一壶酒”、“共剪西窗烛”的烂漫情怀,没有了“誓扫匈奴不顾身”、“醉里挑灯看剑”的壮烈胸襟。没有这些古韵的滋养,我们的80年代和90年代难道只能在欧美的HIP-HOP、日本动漫、韩式的多袋阔脚裤中显示自己的潇洒不羁么?没有了任侠的少年轻狂,没有了温文的少年情怀,我们的青春还完整吗?
还有多少人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来自孟子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天下的兴亡,不是匹夫之责,而是我的责任。有多少年轻人还会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大概只会装作很酷的说“我就是我,我喜欢,我可以。”他们只是整日埋首在《蜡笔小新》和《机器猫》中拒绝长大。
还有多少人知道何为“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忍勇”?看多了吴宗宪的《我猜》和《周日八点档》,大概只会迷惘的说:哦,台北忠孝路的小吃很出名。多少人会觉得 “香九龄,能温席”是一种孝心的表现,大概会觉得他好傻,干嘛用自己的身子暖席子呢,买台空调不就得了吗?还有谁会觉得“融七岁,能让梨”是一种中国式的谦逊礼让?孩子们自小接受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式教育,被沉沉的课内科外功课压得喘不过气。哪还会有人说,第一名我不要,给你吧!再不知何谓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了,更不用期望孩子们可以成为象曹子建、王摩诘那样的翩翩浊世佳公子了。孩子们现在学习琴棋书画的目的已大多为考试加分服务,哪还有“为君唱遍《红豆吟》”的情怀了。
君不见上元灯节赏花灯,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君不见盂兰盆会驱鬼傩,君不见重阳登高插茱萸。我们开始相信基督,相信有圣诞老人。我不知道谁是阿福,也好久没放过爷爷纸糊的风筝了。传统的节日在我们看来除了意味着能看到无聊的文艺晚会,多几天去哪里都是人满为患的假期以外,剩下的只有苍白。传统,从我们指缝滑过,轻轻流失。
西元一九00年,梁启超写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今日,梁先生所期望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造世界”的少年气质在我们身上依稀可见,却再嗅不到中华之气息。纯粹的行乐主义、盛气,在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持下显得那么的苍白和轻浮。我们应从何处寻觅正在遗失的传统文化。难道是在邻国日本的传统活动上发现:“咦,这个东西是从我们中国唐朝传过去的嘛!切~小日本~。”可是,为什么我们不反省,我们为何只有在别人那里欣赏到曾经的国粹。蓦然回顾,国已不国。
常思将来,不忘过去。以千载文化积淀来充实自己而让我们走的更远,在座诸君难道不会心思神往?
大学生的爱国意识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是表现学生爱国意识的重要场合。可是当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不够严肃,有人在升旗时左顾右盼.我们就大学生参加学校升旗仪式的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有20%同学认为参加升旗仪式是一种崇高使命感的体现。有40%的同学同意参加升旗仪式有好处。但还有不少同学把升旗当做走形式。有的同学认为唱国歌没感觉,还不如唱流行音乐带劲.更有写同学因为贪睡而不参加升旗仪式.
从大学生课外阅读来看,有49%的同学喜欢爱国题材的影片和图书,另有51%的同学衷情于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及琼瑶的言情小说。
面对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现象、面对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能否坚决制止。有33%的学生表示能见义勇为。有23.7%左右的学生表示紧急关头会为国家挺身而出。另有不少人表示会感到非常气愤,但却有心无力,不敢挺身而出。
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明显淡化。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缺少革命传统教育方面书籍,学生在思想意识里对祖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缺少爱国意识。现在一些青年人不清楚“九 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甚至不知道南京大屠杀是怎么回事。其次,学校和家庭在这方面的教育力度还不够。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重视考试的分数。学校开的思想政治课,大多数学生不愿去上,感觉枯燥无味.家庭教育也常常忽视爱国主义教育。第三是教育的方式不够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协同作战。但现在一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少人认为主要是班主任和政治教师的责任。
针对这些问题,有关人员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建议:
第一,爱国教育必须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取多样形式,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让中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英雄,介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英雄模范人物,来增进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我们也可以通过旅游娱乐方式大力进行爱国教育。古人尚且讲究寓教于乐,例如我们学习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记一写关于革命纪念地的导游词,给大家当当导游,讲讲祖国的历史,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英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主义祖国的巨大成就。
现代教育技术为生动活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投影教室时常放映有关爱国教育的影视节目。另外可以在晚自习专门组织学生看中央一套的新闻、焦点访谈、科技博览、军事天地等节目,让同学们分析当前局势,以激发出强大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去奋斗,将来为祖国效力。
第三是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渗透在各学科教学当中,应该渗透在学生是日常生活当中。
各学科教育都可以而且应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义教育的主渠道。我们有许多政治老师在转变学生思想方面很有经验。日常生活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开展我为祖国做好事活动。应当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积累爱国主义感情。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质。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小事出发。要想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栋梁,就要从小事做起,了解祖国的历史,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爱国教育可以造就一代新人,可以铸成一个国家的灵魂。歌德说过:“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采用同一种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确实应该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前几日在书房,兴之所致,随手拎起了一本四书,翻到到第一面,念了两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便发现自己意兴阑珊,随手又把它扔到了书橱里,拿起本日本漫画,有滋有味地啃到最后。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感叹中国当代青少年(主要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对于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反省自己前日所为,不禁感到惭愧,一向标榜热爱传统文化的我自己不也正慢慢放、弃这些中国骄傲么?
时逢国庆,单位邀请我们新行员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我便想,是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一篇空洞的文章来感叹祖国多么秀美多么壮丽的河山,还是切实关注一下我们正在慢慢遗失的民族骄傲呢?
台湾忠信工商学校的校长高震东在内地演讲时说,“什么是爱国?哪里是爱国?什么都是爱国,哪里都是爱国!”爱国是微小却又具体的。我们身在中国,有时却茫然不知自己国家有什么,是什么。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我们过于注意别人的东西?爱国其实很简单,最基本的是要了解和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细水长流?
我们的81年代后、90年代的孩子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我想不会是女子十二乐坊穿着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吧?还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人?
简练的讲,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诗、书、礼、易、春秋”。我用五经的名字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它刚好总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个方面。“诗”,是指从最早的诗歌《诗经》开始到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古乐。“书”,是指历代文人体现他们思想观点的专著,包含了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体现了古人的人文精神。 “礼”,是指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礼法制度、思想、以及教育体制。“易”,并不单纯的是指《易经》,还包括了农业、医学、天文、地理、数学。而“春秋”便是特指从《尚书》到《春秋》、《史记》、《资治通鉴》等一系列的史学专著。中华传统文化涵盖范围之广,思想之博大精深,怎可以用现代那些伪民俗或是一个酸朽的孔乙己可以概括、代表的!
如果80年代和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或是SHE的《长相思》里才开始接触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太迟了?自《诗三百》到《汉乐府》再到《全唐诗》、《全宋词》,还没包括屈原、班固的楚辞、汉赋,更没提到魏晋的“蓬莱文章建安骨”,这浩瀚如海般的诗词国度,怎是一首《东风破》所能表达的?现在我们是否只停留在小学课本里教的“离离原上草”或是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的阶段,或是为了逗情人开心为她轻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浓情蜜意?
我们现在是否能从那些靡靡之音中感受到古人的潇洒不群、壮志豪情呢?是否知道古龙金庸小说里的“任侠之气”是指“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致,与君痛饮三百杯”。而“侠之大者”是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呢?大概只会沉迷在江湖恩怨、打打杀杀中了吧。
没有了“花间一壶酒”、“共剪西窗烛”的烂漫情怀,没有了“誓扫匈奴不顾身”、“醉里挑灯看剑”的壮烈胸襟。没有这些古韵的滋养,我们的80年代和90年代难道只能在欧美的HIP-HOP、日本动漫、韩式的多袋阔脚裤中显示自己的潇洒不羁么?没有了任侠的少年轻狂,没有了温文的少年情怀,我们的青春还完整吗?
还有多少人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来自孟子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天下的兴亡,不是匹夫之责,而是我的责任。有多少年轻人还会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大概只会装作很酷的说“我就是我,我喜欢,我可以。”他们只是整日埋首在《蜡笔小新》和《机器猫》中拒绝长大。
还有多少人知道何为“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忍勇”?看多了吴宗宪的《我猜》和《周日八点档》,大概只会迷惘的说:哦,台北忠孝路的小吃很出名。多少人会觉得 “香九龄,能温席”是一种孝心的表现,大概会觉得他好傻,干嘛用自己的身子暖席子呢,买台空调不就得了吗?还有谁会觉得“融七岁,能让梨”是一种中国式的谦逊礼让?孩子们自小接受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式教育,被沉沉的课内科外功课压得喘不过气。哪还会有人说,第一名我不要,给你吧!再不知何谓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了,更不用期望孩子们可以成为象曹子建、王摩诘那样的翩翩浊世佳公子了。孩子们现在学习琴棋书画的目的已大多为考试加分服务,哪还有“为君唱遍《红豆吟》”的情怀了。
君不见上元灯节赏花灯,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君不见盂兰盆会驱鬼傩,君不见重阳登高插茱萸。我们开始相信基督,相信有圣诞老人。我不知道谁是阿福,也好久没放过爷爷纸糊的风筝了。传统的节日在我们看来除了意味着能看到无聊的文艺晚会,多几天去哪里都是人满为患的假期以外,剩下的只有苍白。传统,从我们指缝滑过,轻轻流失。
西元一九00年,梁启超写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今日,梁先生所期望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造世界”的少年气质在我们身上依稀可见,却再嗅不到中华之气息。纯粹的行乐主义、盛气,在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持下显得那么的苍白和轻浮。我们应从何处寻觅正在遗失的传统文化。难道是在邻国日本的传统活动上发现:“咦,这个东西是从我们中国唐朝传过去的嘛!切~小日本~。”可是,为什么我们不反省,我们为何只有在别人那里欣赏到曾经的国粹。蓦然回顾,国已不国。
常思将来,不忘过去。以千载文化积淀来充实自己而让我们走的更远,在座诸君难道不会心思神往?
展开全部
活动概况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大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运用到服务新农村的实践活动中去,发挥所长、学以致用。我院充分动员本学院的青年大学生,紧扣今年“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服务农村科学发展”的活动主题,围绕本院“新农村心风貌,新村人新创造”的理念,把学习、宣传、实践“科学发展”作为重点,把文化科技卫生服务作为拓展,组织了七支主要的实践分队,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走访地址遍及全省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添上了自己的一块砖。
宣讲农村政策,身体力行,推广“科学发展”。
为了更好的发挥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模仿带头作用,根据实践分队自身特点,结合实践基地具体情况,我院参加实践的大学生组成宣讲团,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通过广播、报纸和电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加上在实践过程中和农民群众、各级政府领导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灌输,和乡、村干部一起召集当地农民专题学习,从而有效地完成了把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农民政策送到基层的
为了解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了解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实践过程中,我院实践分队选择参观了几家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特别在工业重镇“新昌”,我们重点参观了具有40多年专业制药经验的新昌制药厂,民营股份制的大型工业企业-万丰奥特集团。在参观工厂设施和生产流程的过程中,我们还亲自参与到企业的文化宣传和产品推介中,学习了解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运行模式,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相关知识,增加社会阅历,而且也尝试把这些应用技术和产品营销方案推广到我们走访的其他地区,针对当地的经济资源和发展条件的实际,对部分困难企业向乡镇府提出我们的见解,同时也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受到了当地领导的重视和认可。
与干部群众亲密接触,了解基层意见。
图为白沙小分队与村干部面对面交流
为了获得新农村发展概况及发展模式的第一手研究资料,我院实践分队成员深入村民群众当中,特别是热心于新农村发展的有识之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与普通群众,基层干部茶余饭后的闲聊中,了解他们认识中的新农村发展政策,以及他们对于新农村建设该如何开展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的学习、宣传“三农”政策,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使自己真正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队伍中去。
深入调查基地发展概况,总结利弊,推广经验。
图为实践基地正在兴建的移民新村幼儿园
为了总结实践基地发展状况的优劣、发展模式的利弊,总结经验教训,失败之处引以为鉴,不足之处加以改正,成功之处加以推广。我院每支实践小分队都对所在实践基地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查,采取的调查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生动有趣,不拘泥于一种模式。走访特色新农村是我院此次实践活动的主要亮点,各个实践基地既有成功的发展经验,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实践分队对此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形成了自己的实践课题及论文。其中涉及的成功发展模式和经验教训,将是其他贫困及落后农村地区的最佳借鉴。
活动收获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得到了我院青年大学生的热烈响应,各小分队的实践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实践基地各级政府及干部群众对我院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也给与了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同时,从各实践分队最后形成的实践课题、总结报告、专题论文中也能得出,此次我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无论是实践基地还是实践分队和个人,都取得了多方面的收获。主要体现在:
1.增进了对省情、民情以及新农村发展概况的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我院广大青年大学生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实地,走进农民生活,体验农村建设,搜集到大量的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的第一手研究资料,了解了我省各式新农村发展的概况及发展模式。深深明白我省经济在全国现代化建设浪潮中站稳脚步,就必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视新农村的建设。而如今我省新农村的建设规模也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确指导。同时我们当代大学生也通过此次暑期实践更加清晰的感受到我们身上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而视“天下为公”为己训的公管学子们更应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随时准备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去。
2.提高了广大青年学生和基层干部群众对“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一骄奢淫逸为耻”。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院实践分队紧扣“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 这一主题,进行宣讲活动。同时各分队成员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在于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接触中,学习、宣传和践行了上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含义,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我们公共管理学院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内涵,更是我们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需要,是促进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分队成员的宣讲和实践,当地基层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3.考验了自身的意志,培养了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正值炎炎夏日,部分偏远地区的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苦。实践分队成员克服了高温酷暑,忍受日常生活条件欠佳,以及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赴浙江省多个具有鲜明特色和代表性的新农村进行以“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为主题的实践走访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调查活动。他们以自己的热情和爱心洗去了实践中的艰难和困苦,以自己的执著和信念换来了活动后的成就与幸福。在学校大学生享受着高等教育,在课本上学习各类知识技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但是一味的书面学习往往会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我们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大学教学的延伸。培养了青年大学生们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
4.拓展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大学生自身的价值。
在农村开展调查和服务活动,其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是欠佳的,特别是在偏远的贫困地区,尤其艰苦。日晒雨淋,高温酷暑,生产劳动,蚊虫叮咬,除此之外还有生活上的不习惯——衣、食、住、行都要自理,对每一个分队成员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同时,分队的骨干成员还要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所有的这些无不是对成员们意志与毅力的考验。通过这样的磨炼,不仅能提升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得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了提升。
社会实践的体会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是高校培养全方位综合素质俱佳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学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或许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出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但在实践交流中所迸发出的潜在社会效益是不可限量的;或许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给同学们带来的物质享受是零增长的,但它对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势不可量化的。
在此次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服务农村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给当地农民带来的巨大影响,看到了新农村的发展和变化,看到了乡镇领导带领全村人民因地制宜推动新农村经济所做的努力,但同时也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局限和问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拥进了城镇,留下的只是老人和孩子,这样农村许多土地被闲置或非自然性减产,我们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显得更加得缓慢;农村教育条件滞后,无法跟上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农村现居人口普遍的受教育水平只在初中程度,加上农村培养的人才普遍向发达城市外涌,造成农村人才缺乏严重……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青年大学生应怀德社会责任感和肩负的历史使命。
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我们社会特别是我们的高校同时也应该加快脚步,正确引导我们大学生的择业观念,鼓励我们的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认清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与优势,促成大学生“走进农村,建设农村,贡献社会”理念的形成,让所有有志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一展身手。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全社会给我们大学生更多的关心,更多的支持,更多的鼓励,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的大学生一定能迅速成长和壮大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大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运用到服务新农村的实践活动中去,发挥所长、学以致用。我院充分动员本学院的青年大学生,紧扣今年“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服务农村科学发展”的活动主题,围绕本院“新农村心风貌,新村人新创造”的理念,把学习、宣传、实践“科学发展”作为重点,把文化科技卫生服务作为拓展,组织了七支主要的实践分队,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走访地址遍及全省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添上了自己的一块砖。
宣讲农村政策,身体力行,推广“科学发展”。
为了更好的发挥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模仿带头作用,根据实践分队自身特点,结合实践基地具体情况,我院参加实践的大学生组成宣讲团,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通过广播、报纸和电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加上在实践过程中和农民群众、各级政府领导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灌输,和乡、村干部一起召集当地农民专题学习,从而有效地完成了把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农民政策送到基层的
为了解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了解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实践过程中,我院实践分队选择参观了几家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特别在工业重镇“新昌”,我们重点参观了具有40多年专业制药经验的新昌制药厂,民营股份制的大型工业企业-万丰奥特集团。在参观工厂设施和生产流程的过程中,我们还亲自参与到企业的文化宣传和产品推介中,学习了解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运行模式,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相关知识,增加社会阅历,而且也尝试把这些应用技术和产品营销方案推广到我们走访的其他地区,针对当地的经济资源和发展条件的实际,对部分困难企业向乡镇府提出我们的见解,同时也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受到了当地领导的重视和认可。
与干部群众亲密接触,了解基层意见。
图为白沙小分队与村干部面对面交流
为了获得新农村发展概况及发展模式的第一手研究资料,我院实践分队成员深入村民群众当中,特别是热心于新农村发展的有识之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与普通群众,基层干部茶余饭后的闲聊中,了解他们认识中的新农村发展政策,以及他们对于新农村建设该如何开展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的学习、宣传“三农”政策,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使自己真正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队伍中去。
深入调查基地发展概况,总结利弊,推广经验。
图为实践基地正在兴建的移民新村幼儿园
为了总结实践基地发展状况的优劣、发展模式的利弊,总结经验教训,失败之处引以为鉴,不足之处加以改正,成功之处加以推广。我院每支实践小分队都对所在实践基地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查,采取的调查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生动有趣,不拘泥于一种模式。走访特色新农村是我院此次实践活动的主要亮点,各个实践基地既有成功的发展经验,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实践分队对此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形成了自己的实践课题及论文。其中涉及的成功发展模式和经验教训,将是其他贫困及落后农村地区的最佳借鉴。
活动收获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得到了我院青年大学生的热烈响应,各小分队的实践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实践基地各级政府及干部群众对我院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也给与了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同时,从各实践分队最后形成的实践课题、总结报告、专题论文中也能得出,此次我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无论是实践基地还是实践分队和个人,都取得了多方面的收获。主要体现在:
1.增进了对省情、民情以及新农村发展概况的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我院广大青年大学生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实地,走进农民生活,体验农村建设,搜集到大量的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的第一手研究资料,了解了我省各式新农村发展的概况及发展模式。深深明白我省经济在全国现代化建设浪潮中站稳脚步,就必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视新农村的建设。而如今我省新农村的建设规模也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确指导。同时我们当代大学生也通过此次暑期实践更加清晰的感受到我们身上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而视“天下为公”为己训的公管学子们更应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随时准备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去。
2.提高了广大青年学生和基层干部群众对“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一骄奢淫逸为耻”。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院实践分队紧扣“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 这一主题,进行宣讲活动。同时各分队成员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在于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接触中,学习、宣传和践行了上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含义,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我们公共管理学院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内涵,更是我们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需要,是促进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分队成员的宣讲和实践,当地基层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3.考验了自身的意志,培养了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正值炎炎夏日,部分偏远地区的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苦。实践分队成员克服了高温酷暑,忍受日常生活条件欠佳,以及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赴浙江省多个具有鲜明特色和代表性的新农村进行以“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为主题的实践走访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调查活动。他们以自己的热情和爱心洗去了实践中的艰难和困苦,以自己的执著和信念换来了活动后的成就与幸福。在学校大学生享受着高等教育,在课本上学习各类知识技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但是一味的书面学习往往会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我们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大学教学的延伸。培养了青年大学生们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
4.拓展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大学生自身的价值。
在农村开展调查和服务活动,其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是欠佳的,特别是在偏远的贫困地区,尤其艰苦。日晒雨淋,高温酷暑,生产劳动,蚊虫叮咬,除此之外还有生活上的不习惯——衣、食、住、行都要自理,对每一个分队成员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同时,分队的骨干成员还要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所有的这些无不是对成员们意志与毅力的考验。通过这样的磨炼,不仅能提升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得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了提升。
社会实践的体会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是高校培养全方位综合素质俱佳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学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或许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出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但在实践交流中所迸发出的潜在社会效益是不可限量的;或许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给同学们带来的物质享受是零增长的,但它对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势不可量化的。
在此次以“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服务农村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给当地农民带来的巨大影响,看到了新农村的发展和变化,看到了乡镇领导带领全村人民因地制宜推动新农村经济所做的努力,但同时也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局限和问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拥进了城镇,留下的只是老人和孩子,这样农村许多土地被闲置或非自然性减产,我们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显得更加得缓慢;农村教育条件滞后,无法跟上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农村现居人口普遍的受教育水平只在初中程度,加上农村培养的人才普遍向发达城市外涌,造成农村人才缺乏严重……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青年大学生应怀德社会责任感和肩负的历史使命。
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我们社会特别是我们的高校同时也应该加快脚步,正确引导我们大学生的择业观念,鼓励我们的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认清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与优势,促成大学生“走进农村,建设农村,贡献社会”理念的形成,让所有有志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一展身手。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全社会给我们大学生更多的关心,更多的支持,更多的鼓励,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的大学生一定能迅速成长和壮大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