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为什么三征高丽?

 我来答
辽宁省小齐老师
高粉答主

2020-09-17 · 因为、所以、既然、何必!
辽宁省小齐老师
采纳数:533 获赞数:6557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是皇上都有野心,杨广也一样,杨广是个骄奢淫逸的这么一个皇帝,离开自己的宫中,要在另外一个地方建立别馆,搜罗奇花异草,让宫外到处都是,而且出游要带很多人,他会下令让方圆五百里的百姓给自己贡献食物,挥霍浪费非常严重,很多老百姓饭都吃不上了,他在在那吃喝玩乐呢。

想一出是一出,挥霍还没结束,就想开疆扩土,就把自己的目标放在了高丽的身上,他也曾是壮志满怀的帝王,可惜曾经救浪费了无数的钱财,这个打仗就更费钱了,不光费钱,杨广还要征兵,大规模的征兵和沉重的赋税、劳役,民不聊生!

本来运河开凿、长城的修建就已经给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人民还没缓过来呢,又要开疆辟土了,在短短的十余年里,被征调的兵太多太多了,结果就是天下人都死在了战场上,杨广轻敌导致亲征高丽失败,有人叛变,就算叛变评定了,可人民的心在也无法挽回了。

起义军的发展开始壮大起来,人民都要推翻隋朝的统治,杨广看清了事实,觉得隋朝也就这样了,也失去了野心,同时他也猜出了最后的结局,五十岁的杨广被勒死了。

杨广为什么要三征高丽,因为他也想当个好皇帝,他也想隋朝在他的统治下繁荣,富强,疆域辽阔,虽然杨广是个暴君,民不聊生,但是他也是有功绩的,开辟了疆土,加强了南北及西域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可惜有好有坏,有对有错,最后他失败了,隋朝在他手中覆灭了。

沈阳出版社
2019-06-18 · 是一家综合实力雄厚的现代国有出版企业
沈阳出版社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篡周建隋。不久,又北破突厥,南平陈国,从而结束了中原持续几百年的战乱与分裂局面。隋朝的统一,使得乘中原内乱吞并辽东、割据一方的高丽惶惶不可终日。当得知隋平陈的消息后,高丽王即“大惧,治兵积谷,为拒守之策”。但此时的隋文帝并无东征之意。不料高丽国王高元竟率兵万人寇掠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败。文帝闻讯,大怒。于是,下令汉王杨谅统水陆三十万大军讨高丽。但由于粮运不继,六军缺粮;加之大军刚出临渝关(今山海关) 又遇上了传染病,将士病倒极多。水军自东莱泛海赴平壤,又遭到大风,船多漂没。而此时,高丽国王高元见隋军压境,十分恐惶,急忙遣使谢罪,上表自称“辽东粪土臣元”,于是文帝罢兵。

炀帝即位后,国力日强,因此统一高丽又被提到日程上来。炀帝第一次东征是大业八年(公元612 年) 正月,四方皆集涿郡(今北京),分为左右两路大军,左十二军出镂方、长岭、溟海、盖马、建安、南苏、辽东、玄菟、扶余、朝鲜、沃沮、乐浪等道,右十二军出黏蝉、含资、浑弥、临屯、候城、提奚、踏顿、肃慎、碣石、东施、带方、襄平等道。共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称二百万。加上其后勤运输的人员,超过此一倍。此二十四军只是用汉代郡县旧名命名,未必真出其地。如属于今天沈阳境内的就有候城和玄菟,两城相距甚近,应属于一道,可是,却一个分在左十二军,一个分在右十二军;襄平是辽东郡的附郭县,本在一地,这里却分为两道,凡此种种,使人迷惑。所以,曾有前人解释:“盖炀帝之东征,分命诸将,各领一军,多系道名,以壮军威,不必实有其地。”另外,此时,候城可能早已废弃,这里只是用其名称而已。

高丽辽东城(今辽阳) 图

从正月开始,隋炀帝每日向辽东发遣一军,前后两军相距四十里,“连营渐进,终四十日乃发尽。首尾相继,鼓角相闻, 旌旗亘九百六十里”,浩浩荡荡,直奔辽东而来。三月,炀帝率大军到达辽河西岸,各路大军会合,临水列阵。高丽兵齐集东岸,依水拒守,隋兵不能渡河。炀帝命工部尚书宇文恺造浮桥三道于辽河西岸,桥造成了,但往对岸架设时才发现桥短了一丈多。隋兵骁勇者纷纷下水接战,高丽兵乘机击之,隋兵不得登岸,死者甚众。于是收兵,将浮桥拖回西岸。更命少府监何稠接桥,二日而成。诸军相继过桥,大战于东岸,高丽大败,死者万计。诸军乘胜进围辽东城。高丽率兵出战,多不利,皆婴城固守。炀帝命令诸军加紧攻城,但又告各将帅:如果高丽投降,即应安抚接纳,不得纵兵攻城。结果,辽东城一旦快要陷落,高丽则说准备投降,隋军只好停止进攻,派人去请示炀帝,这使高丽赢得时间来加固工事。如此反复几次,隋军始终没有攻下辽东城。待炀帝到达辽东城下后,不但不自省,反而责怪将士,更使军心涣散,战斗力大减,辽东城始终难以攻下。

与此同时,另两路隋军也出师不利,相继败退。一路是来护尔率领的水军,自海路至平壤,不待陆军到达,轻易冒进,去攻平壤,结果遭遇伏兵,仅以身免,士卒还者不过数千人。陆军在围攻辽东城的同时,又派出九军过鸭绿江去攻平壤,不料中了敌人的奸计,全军覆灭。九军共三十万五千,回到辽东城时只剩下二千七百人。炀帝大怒,只得班师。“唯于辽水西拔高丽武厉逻,置辽东郡及通定镇而已”。高丽的武厉逻和隋设置的辽东郡及通定镇,应在沈阳市西新民境内,辽河西岸,是辽河上的重要渡口,也是古代从辽西到辽东的三条通道之一。它的位置,有人考定在辽滨塔一带,近来更有人认为,辽滨塔西北的公主屯后山遗址就是唐代的通定镇遗址。从地理位置上看比较接近,但还需要考古学上的确认。

炀帝好大喜功,指挥失当,招致首次伐高丽失败,使国力大伤。

他又把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百姓不堪其苦,由支持统一转而反对战争,造成人心浮动,社会不稳,已经有多起叛乱发生。但炀帝却不堪失败之辱,发誓“拔海移山”也要消灭“高丽小虏”。所以,第二年正月,就开始“诏征天下兵集涿郡”,派人“修辽东古城以贮军粮”。四月,大军渡辽,然后,一路由宇文述等率领奔平壤;一路由王仁恭率领出扶余道,去攻打新城(今抚顺市高尔山山城);炀帝则督诸将围攻辽东城。这一次炀帝接受了上次的教训,给将帅更多的临阵决定权。

仁恭到新城,丽兵数万拒战,仁恭仅率劲骑一千即打败了高丽兵,高丽兵只好退城固守。隋军奋力攻辽东城,利用飞楼橦、云梯、地道,四面俱进,昼夜不息,高丽也采取各种相应办法拒守。相持二十余日,城仍未攻陷,双方死伤者甚众。炀帝见辽东城久攻不拔,即命人用装满土的布袋堆积成“鱼梁大道”,高与城平,又做八轮楼车,高出于城,可俯射城内。正准备按期攻城,眼见城中危在旦夕,不料在国内负责督运粮草的礼部尚书杨玄感叛乱。消息传来,炀帝连夜召集诸将,率军回国平叛。隋炀帝的第二次东征就这样结束了。

这次东征与沈阳历史有关者,一是出征前“修辽东古城,以贮军粮”。按此所谓辽东古城,应指第一次东征时在辽河西岸设置的辽东郡城。二是这次的主要战场在新城和辽东城,实际上,隋军要到这两个地方,必须经过沈阳这个通道。石台子山城内发现了隋代五铢钱,说明隋炀帝东征时曾在此与高丽交战过,只是史书没有记载而已。

石台子山城出土隋五铢钱

公元614年,隋炀帝第三次征高丽,其时天下已乱,所征兵卒多未按期赶到;而此时高丽经连续两年的征伐,也已困敝。来护儿率水师经水路到卑奢城(今大连市金州大黑山山城),高丽举兵迎战,来护儿将其击败。正准备赶往平壤,高丽王高元害怕了,急忙派使者乞降,并将投降高丽的隋将斛斯政囚禁送来。炀帝很高兴,派人召来护儿还。于是,隋炀帝的第三次东征又草草结束了。

此役之后,高丽王仍不肯亲自入隋朝贡,炀帝又想准备第四次东征,结果由于天下大乱而未能成行。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b76e6b0
2020-09-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7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9万
展开全部

隋炀帝杨广,史学界常将他与商纣王、秦始皇并列,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暴君,除开史学界主流的评价外,杨广绝对是一个才华横溢,并且有远大抱负的帝王。

隋炀帝为什么要三征高丽呢?我先介绍一下高丽,高句丽在汉朝时,便是“汉四郡”的辖地,“汉四郡”的设立,不仅消除了东北方向扶余等少数民族,对辽东辽西地区的直接威胁,还成为东北的屏障,牢牢扼住了东北游牧民族南下西进的咽喉。只是后来大汉衰败,高句丽从玄菟郡独立出来,建起了高句丽国,此后,高句丽就成了中国的大患。建国后的高句丽不断的向周围扩张版图,时常侵略汉朝的辽东地区,对大汉的边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随后的三百年间,高句丽仍然不断侵略辽东,占据了辽东大片的土地,到了隋朝开皇时期,高句丽联合靺鞨甚至攻进了辽西。文帝杨坚曾命汉王杨谅率兵征讨高句丽,但水路军乘船出海,却遇上大风,船只翻侧,死者十之八九,只好退兵。

杨广即位后,国内承平,天下富裕,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他制定了征讨高丽的计划,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并且对于一位有志的帝王来说,还是必要的事业。但他偏偏还继续固执的、不顾一切的去攻打高句丽,一次、两次、三次,甚至于江山丢了都在所不惜!隋炀帝杨广为何三征高句丽,在第一次惨败,第二次后院失火的情况下退兵,第三次因为农民起义而做罢,为何杨广如此执着于攻打高句丽,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高句丽所占的地盘从商周开始都是中国的,一直接受中原王朝的管理,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无暇管它,高句丽就此做大,到了隋朝一中原后,做大了的高句丽不再愿意做中国的小弟,不来朝贡,也不听调遣,还趁机攻占辽东地区,为了抗衡隋朝,竟然与北方的突厥联合起来,侵扰隋朝的北方边境,隋朝屡派使者,劝降,高句丽不听,依然抢掠隋朝的北方,面对它的挑衅,作为大隋皇帝的杨广忍无可忍,就发动了征讨高句丽的战争。

今往古来觉得第一次由于指挥不当,导致隋军惨败,隋朝初定,各地并不安稳,需要一次巨大的胜利来震慑各地蠢蠢欲动的势力,于是隋炀帝杨广二征高句丽,但因为负责粮草杨玄感反叛,后院起火,无功而返;第三次,既有秀肌肉的想法,也有两次没有成功的不甘心,我们都知道杨广是一个自信且非常骄傲的皇帝,他不能接受失败,于是有了三征高句丽。三征高句丽,最终没有随了杨广的心愿,反而严重削弱了隋国力,导致民不聊生,也使隋炀帝丧失民心,隋末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使隋朝统治崩溃。

最初在杨广制定的计划里,远征高丽是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的,也具有极高的可行性。但这个可行性极高的计划,最后变成了杨广最大的诟病,还激发了在他执政后,埋下的所有的矛盾,让隋朝走向了灭亡的深渊,他年轻时意气风发的“千古一帝”的理想抱负,也随之湮灭消散,其中的功过得失让人感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nice诡魔师
2022-05-3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96
展开全部
隋炀帝三征的是高句丽(扶余人)不是高丽(三韩部落、新罗、百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