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原名,字什么,中国什么?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当代作家 。
1936年,巴金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1938年7月,萧珊高中毕业后追随巴金来到广州。1944年,与巴金在花溪结婚。1945年,女儿李小林出生。1972年,萧珊因患癌症去世 。
扩展资料
巴金的封建批判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封建家庭的批判。在《家》中,巴金把封建家庭看作是黑暗专制的王国,又把高老太爷一类的家长视为“封建统治的君主”,很显然,他是明确地把“家”与“国”、“家长”和“国君“对应地联系在一起了,
就是说,他己看清了中国封建社会里“国”与“家”的同质结构关系。所谓君君巨臣父父子子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就是这一同质结构的最好说明。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国是扩大了的家,家是缩小了的国。
不论在家还是在国,所实行的都是专制的家族统治,人处其中,受到同质结构关系的约制,使人性扭曲,个性不得张扬和发展。所以,巴金“礼教的监牢”和“狭的笼”这些家的喻象也是指向封建国家的,他所创作的家庭小说是对整个家族制度进行批判的 。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1936年,巴金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1938年7月,萧珊高中毕业后追随巴金来到广州。1944年,与巴金在花溪结婚。1945年,女儿李小林出生。1972年,萧珊因患癌症去世 。
扩展资料
巴金的封建批判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封建家庭的批判。在《家》中,巴金把封建家庭看作是黑暗专制的王国,又把高老太爷一类的家长视为“封建统治的君主”,很显然,他是明确地把“家”与“国”、“家长”和“国君“对应地联系在一起了,
就是说,他己看清了中国封建社会里“国”与“家”的同质结构关系。所谓君君巨臣父父子子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就是这一同质结构的最好说明。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国是扩大了的家,家是缩小了的国。
不论在家还是在国,所实行的都是专制的家族统治,人处其中,受到同质结构关系的约制,使人性扭曲,个性不得张扬和发展。所以,巴金“礼教的监牢”和“狭的笼”这些家的喻象也是指向封建国家的,他所创作的家庭小说是对整个家族制度进行批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