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字狱发起于康熙皇帝,到了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文字狱在清朝发展到了顶峰。文字狱不仅能够帮助统治者有力打击异己,而且能起到稳固封建专制制度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在清朝出现文字狱绝非偶然,这与当时的朝廷时局、社会背景等许多因素有关,其背后有深远的文化内涵。
清朝初期,时局刚刚稳定,因为朝代的更迭,君王对明朝曾经任职过的官员存有较大的疑虑。明朝旧臣在君王心里,就是一个定时炸弹,一日不除,如鲠在喉。
但是,即使是君王,也不能无缘无故杀人。当时的皇帝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要除掉这些前朝官员,却一时难以找出合理的说法。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掌权者发现文字狱能够成为最好的打击异己的方式。一方面为了稳固时局,一方面也为了消除内心的忧虑,清朝初期的君王便以文字狱的形式排除明朝旧臣,并借机销毁前朝历史史书。
同时,在清朝初期,依旧存在不少“反清运动”,清政府为了加强对满洲贵族更长远的统治,文字狱也被君王用来打击“反清”思想,以严厉的刑罚肃清反清势力,巩固统治地位。
到了中后期,清朝文字狱之所以会愈演愈烈,原因在于文字狱的主要目的发展到后面就已经不是单纯的清除反清势力了,而是旨在夺嫡之争。
当时朝廷中的权利斗争比较激烈,夺嫡争斗促使君王通过文字狱来打压嫡诸王在朝廷中的势力来稳固自己的政权。文字狱也因此在清朝变成掌权者打击异己的有力武器,并一度达到高潮,进而造成文化扭曲等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