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西交往不断深入与发展,餐桌礼仪逐渐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影响因素,餐桌礼仪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行为素养,尤其对于国际间的商务餐会,保持良好的商务餐桌礼仪能够给对方留下更好的印象,中国的餐桌礼仪哪些是外国人想不到的?
1、入座的位置
中国的餐桌礼仪是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首次参加中国宴请的歪国人就可能是很懵的,不知道自己应该做在哪里?而且,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歪国人很紧张的,因为不习惯!
对于西方人而言,一般说来,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女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人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
2、餐桌气氛上的差异
中国人平日好静,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 劝酒。要是不劝酒,那你这个主人就太没有礼貌了!不劝到你喝倒不算完的,这一点上歪国人就很反感,不喝觉得不好意思,喝多了就自己难受,这就是他们入乡随俗的结果,也是他们很难理解的部分!
3、餐桌上的行为不同
在当今的中国, 许多人既吸烟又喝酒, 有一种社会怪现象似乎是不吸烟不喝酒就等于无社交。社交活动必须吞云吐雾,要不然,体现不出豪爽之气,体现不出男子汉气概!所以,一些欧美人到了中国,一起就餐的时候觉得这个实在是太可怕了,为什么要这样子?当今许多西方人, 尤其是美国人不喜欢吸烟或喝酒, 许多人也不喜欢别人在他们的身边吸烟。
4、餐具上的不同
中国人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有时候,歪国人到了酒桌上,突然发现没有了刀叉,只有筷子,这是一个什么武器?防身的吗?看到周围的中国人运用的十分娴熟,觉得自己也没问题,就直接出洋相了!
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归根结底还是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差异。文化促进饮食的形成,饮食反映出各国的文化。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世界的交流而变得模糊。中西方餐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结合,使两者更趋于完善、科学。在商务活动的宴会安排中,保持良好的商务餐桌礼仪能够给对方留下更好的印象,能促进协议的达成。
客家人守规矩,有教养。尊重长辈这一传统在餐桌上很好地传承。小时候每次家族聚餐小编内心都在呼唤“爷爷快动筷,爷爷快动筷”
2、筷子若敲盘碗,如同乞丐辗转。
乞丐乞食的时候总是会把盘碗敲得响亮,以此来吸引周围人的目光,希望得到怜悯,换得一碗饭吃。小孩若吃饭时用筷子敲碗盘,会被长辈责骂。客家民谣“叮叮哆,苦瓜闷豆角。”
4、喝汤不吸溜,吃饭不吧嗒。
吃饭喝汤时不发出声音是有家庭教养的表现,如果在咀嚼时发出过大声响,会给人狼吞虎咽的印象。每次在外面吃饭,看到有人BiaJi BiaJi吃东西,小编都会投过去鄙夷的目光!
5、为客添饭,注意措辞。
小编小时候在给客人添饭时就用了一句“还要饭吗”,结果引发一阵哄笑。多亏年少童言无忌,客人没有生气。小时候真好啊,现在没这个待遇了。说错话人家就会觉得你没教养。
6、饭后餐巾的使用
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中国的“餐桌礼仪”,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