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的划分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华北地台区在新元古代之后整体上升,此后出现了下古生界辛集组至亮甲山组的沉积,亮甲山组沉积末期,该区又普遍发生海退,导致亮甲山组顶部由南到北不同程度地缺失;中奥陶统峰峰组沉积之后,华北地区又发生了大规模的海退,到晚奥陶世石口期末海水最终从华北地台西缘鄂尔多斯地区退出。上述3个海陆变迁界面可将华北地区下古生界划分为两个巨层序(相当于二级层序)。该巨层序即辛集组至亮甲山组巨层序(A)和下马家沟组至峰峰组巨层序(B)(图1-2-7)。
通过实测剖面的野外及室内研究,本书将华北地区的寒武系划分出7个层序(相当于三级旋回),奥陶系亦划分出7个层序(图1-2-7)。除两个巨层序最底部的层序为Ⅰ型层序界面外,其余均为Ⅱ型层序界面。按图1-2-7所示,下古生界各组与层序界面基本一致,其中Ⅶ三级层序包括两个组(长山组和凤山组),而上、下马家沟组亦各包括两个三级层序,更证实各组在全区具等时性和可对比性。
根据华北地区下古生界层序发育情况,结合沉积环境、岩石类型、构造运动等方面,全区基本上可分为3个区域。
(1)华北地区北部:包括曲阳以北的冀中、冀北、辽西、北京等地区。寒武纪均有府君山组的地层,奥陶纪的冶里期-亮甲山期海水以开阔海发育为特征,晋北大部地区与此相同。
图1-2-7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层序划分对比及相对海平面变化
(2)华北地区中部:包括山西中南部地区、河北南部、山东鲁西隆起区、河南北部、淮北等地区。该区缺失辛集组的地层,并且受吕梁古陆的影响,各地还不等地缺失了馒头-毛庄组的地层。冶里组和亮甲山组的岩性几乎全部为白云岩,厚度明显减小,某些地区凤山组甚至长山组即开始为白云岩。峰峰组保存的比较完整。本区在奥陶纪的不同时期内几次出现云坪或咸化潟湖相。
(3)华北地区南部:即南华北,包括豫西分区、周口凹陷、淮南等地区。本区辛集组发育完整,然而从晚寒武纪开始,本区明显抬升,而以云坪的沉积为主。连续不断抬升的结果,最终在奥陶纪冶里期-亮甲山期在本区形成比较大的熊耳伏牛古陆。
石炭系-二叠系采用了古生物学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首先,用古生物学对区内13条基干剖面进行重新划分,结果将山西晋东南和豫西太原组顶部第一层灰岩之底以上地层划归山西组,其余各组界线未作重大调整。之后,对这13个基干剖面进行了各级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为了便于全区对比,我们选用长期基准面旋回作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划分结果见图1-2-8。本溪组和上石盒子组为一基准面上升旋回,太原组为一基准面下降旋回;而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在大部分地区为完整的基准面旋回,即包括上升和下降两部分,只是到北部的北京—大同一带,这两个基准面旋回仅存在上升部分,下降部分各记录为侵蚀不整合,这正反映了当时北高南低的古地理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