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人见过,为什么在中国古代阴曹地府刻画的这么鲜明?
阴曹地府是佛道构设的鬼域世界,佛道通过阴曹向世人宣扬轮回报应的思想。中国古代小说中存在着大量描写阴曹地府的作品,它套用宗教构设的品貌,把阴曹作为教育世人的理想展览馆,作为警世疗俗的一大味药方。其中的一部分作品起了模糊人们对封建罪恶本质的认识、麻痹人民反抗斗志的作用。只有如《聊斋志异》那样的作品,作家站在暴露、批判封建黑暗现实的立场,自觉把阴曹地府世俗化、现实化、人情化,阴曹的神鬼描写,成了针砭现实、抨击现实的自由场所,取得了思想与艺术上的高度成就。描写阴曹作品的价值高下,决定于作家的创作主旨及审美情趣。
中国人把人类生存的空间分为天(阳)、地(阴);人分男(阳)、女(阴);时分昼(阳)、夜(阴);天分日(阳)、月(阴);在中国有三界之说,就是天庭、人间、地府;认为人是有灵魂的,每个人有三魂七魄,至少在周朝以前,人们就认为人分魂魄,作为阳气的魂和作为阴形的魄结合形成人,人死以后,神魂灵气归于天,精魄形骸归于地,以魂气形魄来解释人前世、现世和来世的演化,并将精灵世界分为三界:地上的人间,天上神灵的天庭,地下精魄的地府。黄泉可能是中国宗教信仰中最早出现的阴间地府的概念。后来,汉代出现了道教中的阴曹地府,
佛教传入后受其影响在道教原有的恶曹地狱基础上发展出了系统的地狱体系,即十八层地狱。地府的概念大于地狱,阴间的概念又大于地府。阴间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间,因而不局限于地府,甚或可能和地上人间在空间上重合而人无法感知;地狱特指囚禁和惩罚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说是阴间地府的监狱和刑场;而一般人死后在地府仍可能含笑九泉,像在人间生活一样,有大功德 之人死后甚至成仙成神荣入天庭。酆都大帝(酆都北阴大帝)以及五方鬼帝中的其他四鬼帝、阎王(阎罗王)或分立的十殿阎罗等则是冥界的主宰者,后土神(后土皇地祗)[4]、泰山神天齐王(东岳大帝)、
地藏王、城隍等也是掌管人生死的神。所以有道是:莫言不报应,神鬼有安排。这里的“三界”就是指的道家说的三界,虽然佛教扩充了三界为六道但是还是不全面,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草木成精的说法“藤精树怪”,这个道理也出于道家的阳神可以 “聚则成形,散则为零“。甚至可以成精的包括石头,有灵气的任何物都可以变化成形。并不拘泥于六道。但是始终包含在阴阳的理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