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可以自己哺乳,为何还要请乳娘?
请乳娘流行于明清时期,嫣然成了一种社会风气,还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果有钱有权的人自己喂孩子的话,会被人笑话,跌份!所以,即使自己奶水充足也会请乳娘,一方面可以替自己喂孩子,另一方面也是在炫耀家底非常丰厚,毕竟乳娘也不是一般人想请就能能请的起的,这是面子问题。
在古代,大户人家难免三妻四妾,就相当于一个小的后宫,众多女人在一起能干什么呢?争宠呗!为老爷传宗接代,好不容易得到老爷的关心和重视。
如果自己喂养孩子,很可能就会导致身材走形,讨不到老爷的欢心,那么喂孩子就成了主动把老爷让出去了,这么亏的买卖女人都懂,因此,大多数女人都不愿意自己喂孩子。
古代后宫制度森严,比如在清代是不允许嫔妃亲自喂养孩子的,一旦嫔妃生下皇子,都要被交给专门的奶妈喂养。
这一规定看起来违背人性,但也有它的道理,因为嫔妃亲自喂养皇子,朝夕相处之下,母子间的感情会很深厚,一旦皇子将来登基为帝,就有可能出现母后干政的局面,所以清朝才有了这个不合人情常理的特殊规定。
官宦人家请乳娘,乳娘也愿意做这个行当,在古代女子没有什么生产力,她们每天只能守着庭院过日子,但是做了官宦人家的乳娘之后,就有机会赚钱。
无论是给皇室当乳娘还是给达官贵人当乳娘,都可以获得很多收益,而且也可以趁机接触到上流人士,古时候很多乳娘喂养长大的孩子都对她们十分尊敬,这些孩子长大后也会给她们很多回报。
按照礼仪制度的要求,“保姆”的数量和标准直接关系到家庭的社会水平。古代社会是等级社会。早在西周时期,周礼就要求“士子有食母”。这就是定制化,也就是说,对于一定程度的家庭来说,家庭中有几个“戴念”,这直接关系到家庭的社会水平。比如,故宫一般全年都需要维持一定数量的“保姆”,所以就设立了“奶屋”。保姆通常是15到20岁的农村妇女,她们刚生完孩子,奶量很大。事实上,这个条件在古代是比较苛刻的,因为同时,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人很少。
一般来说,给自己的孩子喂奶是不够的。如果他们是“奶妈”,他们的孩子只能喝米汤。在古代营养条件差的情况下,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拿孩子的生命来改变这种“光明未来”的职业。一般来说,为了满足一定数量的符合条件的“奶妈”,比如明代皇宫,为了保证奶的质量,每季度需要轮换40个奶妈,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大规模的搜索、筛选和录取。
后宫有残酷的竞争机制。哺乳会抑制排卵,使身体变形,这就使得后宫的妃嫔们失去了被竞争“宠爱”的机会。由于古代医疗条件恶劣,即使在清朝,皇室婴儿死亡率仍然很高。因此,皇帝必须努力“开枝散叶”,以确保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尤其是清朝的妃嫔,如果想成为合法的主人,没有完全的资格承担皇帝的继承人。但毕竟,面对饥饿的孩子,母亲的爱是无法停止的。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心寒的可能,但大多数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养育。不过,法院制度是希望后宫的每一位女性都能随时保持“孕前准备”的状态。皇帝也许不需要,但妃嫔们也不能没有准备。
在明朝提到“乳母”,客氏是无法回避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不但封他为“奉圣夫人”,还亲自为她和魏忠贤主婚,允许他们明目张胆地搞“对食”。说白了,朱由校对客氏那么好,就是因为在客氏身上他能汲取到母爱的养分。曾国藩在其乳母死后,曾经写了一副挽联:“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足见古代乳母对世家子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