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的互动效果怎么样呢?
相对课堂互动效果肯定是不够的。
建议采取以下方式提升互动效果。
网课中的互动大体分四种:学生和学习内容的互动,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和学生的互动,家庭和学校的互动。
学生和学习内容的互动(生学互动):学生对于学习内容,首先的体验可能是接受。如果止步于此,则不存在互动,还需要有相应的消化活动。比如是否有阅读内容的检测,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有无反馈和批评,学生有无将课程中的内容,和更大的专业背景或社会背景关联,这些都是生学互动的考虑。
学生和学习内容能否有效互动,也涉及整个网课内容的发布方式,以及用户界面设计的优化。这里我给大家提出一些小的建议:
●网课要有“进入界面”。学生点进课程之后,看到的内容可以是欢迎信息,告诉他们如何浏览课程的页面。也可以在简要欢迎之后,以图标和链接指引学生。这些指示信息要清晰简单,明确精准,学生所见所得,不需要费一番脑筋才知道下一步如何行动。
●网课要有浏览地图。学生漫游在课程的环境里,要像走在旅游景区一样,要有标志提醒他们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去,自己现在在哪里。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良好的“返回机制”,不要点击一个链接就跑出课程环境,不知道怎么回去了。课程环境不能做得九曲回肠,有些页面七绕八绕才能找到。若有些页面埋得过深,要提供主页的链接。例外的情况,是课程按照游戏化的思路设计,寻找与发现本身是学习的组成部分。
●当前内容优先发布。为增加浏览的便利性,最好把当前的内容放在页面最上方,而不是像书的章节那样,完全按照一二三四五的方式发布。学生暂时不需要看的内容,先加以隐藏,或是设置定时发布。否则,学生进入课程之后,一下子看到过多内容,学习信心会受到打击,不必要的焦虑感也会随之产生。
●学习活动单元化。遵循邻近原理,不同单元的教学内容、互动、测评、反馈,要放在同一个单元或者空间之下,不要让学生找来找去。对于自律水平有限的中小学生,更是要将教学内容和活动有序化摆放,不要根据内容的类别(比如Word文档放一起,讨论放一起,测评放一起),而是要根据教学的进程,线性发布内容,例如单元开始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如下……学习任务:阅读单元介绍,观看本单元视频,阅读本单元材料,完成本单元讨论,最后完成测试。” 在高校,学生可能自主学习更多一些,可以以非线性的方式发布课程,学生可以自己定制自己的学习路径。
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师生互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传授知识,仅关注怎么把茶壶里的饺子倒出来。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包括对学习状况的望闻问切:老师要及时了解情况,然后与全班、小组或个人联系。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工具很多,比如:针对全班的互动包括集体通知、讨论、在线直播、在线集体反馈(包括文本、视频、音频)。老师也可以针对特别的群体(包括作业小组、遇到特别疑难的部分学生)开展互动,工具同样包括上述这些,只是通知、讨论、在线反馈只发布给特定的群体。特殊的在线直播只是邀请部分学生。
我之前用的平台工具都不全面,有时候还老出BUG,后来换平台找了一个工具多的平台,现在上课我都是用工具互动;
可以把授权给学生让协作做题,分享做题最迅速最快的方法;还可以用矩形工具配合学生完成画图
基本上我的课气氛都比较好,学生学得也快,也乐意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