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才会做梦

 我来答
淡定求稳
2018-11-16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万
展开全部
人人必梦,夜夜有梦。这是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研究的科学结论。人的睡眠过程,分为“无梦睡眠”和“有梦睡眠”两个不同的阶段。一夜中两个不同的阶段要交替4―6次。科学家认为,人体通过大脑要求有一个连睡带梦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全身彻底休息放松,并且调整我们善良温和的性格。 引起做梦的原因有二: 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千奇百怪的梦大都与本人日常生活中的愿望、想象、回忆、忧虑、思念等精神活动有关。②内外部刺激的影响。就象古书上说的“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白天劳累过度,临睡前深思熟虑次日的工作或纠缠于白天不愉快的事情,身体有病,如头痛发烧、心脏不好以及睡眠的姿势不适,床铺被褥不舒服等,都会对做梦有影响。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梦既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又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一般地说,梦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没什么消极的影响。但是,如果一个人老是恶梦不断,或者做梦后又总是忧心忡忡,长此以往,梦特别是恶梦则难免有害于人的身心健康。
哆哆嗦嗦1362
2018-11-17 · TA获得超过48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56
采纳率:73%
帮助的人:58.4万
展开全部
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2.工作劳累过度,白天辛苦一天,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还在想工作的,在思考中入睡,就很易做梦了。3.睡前有较大的思想波动,比如睡觉生气、愤怒、看了搞笑片、恐怖片,不但比较难入睡就算睡后也睡不实。4.和睡觉姿势有关,有时候睡觉可能手压倒了胸部就容易做梦了,所以尽量把床铺的舒服点,枕头高度适当,可以提高睡眠质量。5.和体质有关,比如神经衰弱,气血两虚,都会造成失明多梦。6.睡前可以喝点热牛奶,小米粥提高睡眠质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昔日老友i
2018-11-16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万
展开全部
多梦是人完成睡眠过程后,感觉乱梦纷纭并伴有头晕疲倦的一种状态。中医学认为,多梦的根本原因在于机体内在变化。古书中记载,气血不足、情志损伤、阴血亏虚、痰热内扰肝胆、劳累过度、饮食失节等原因都会导致多梦。而用现代医学来解释,神经衰弱、大量脑力劳动导致脑神经兴奋过度、睡姿不正确、失眠症的影响也会导致多梦。 预防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①以清淡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饮食为宜。   ②参加气功、太极拳等强调精神力锻炼的运动,提高神经的调节能力。   ③生活有规律,定时上床,晚餐不宜过饱,睡前不饮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④需要放松心情,不可对做梦过分关注,睡前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不宜思考问题或看书等,应作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紧张的脑力活动。也可以吃一些食物来预防失眠如:牛奶、水果、糖水、小米粥、酸枣仁粥、莲子粉粥等。不要轻易使用催眠镇静药物,因为它有晨起后有困倦感、易成瘾、停药后反弹等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如果出现多梦,先从自身心理找原因或者求助于医生。   ⑤眠纳多宁、卵磷脂等保健食品,有很好的调节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润楠广告工作室
2020-12-04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503万
展开全部
经常做梦好吗?做梦其实不是坏事!
部分人觉得做梦后的第二天状态非常差,心理上形成一种担心和恐慌,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其实这只是一种自我暗示,人类大脑细胞日常活动只局限在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其中休眠的脑细胞如果长期得不到使用,会慢慢衰退弱化,为这部分脑细胞退化常常会借助做梦来锻炼自己,其实做梦也是人脑工作的一种状态,夜晚做梦经常是对白天工作信息的整理,有时候白天无法解决的问题,梦境会给予你解决的办法或者暗示。正常来说做梦对睡眠是有好处的,除非是噩梦连连,甚至惊醒。
2
每晚做几回梦是正常的?
由于做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很多人一个晚上不止做一个梦,那么每晚做几回梦是正常的呢?其实4-5回梦都是正常的,那种说整夜做梦或者没有做梦都是不现实的,只不过距离早晨睡醒最近的梦印象比较深刻而已,做梦和失眠没有必然的联系,也不能作为判断失眠的依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8-11-16
展开全部
做梦是因为压力过大或者是疲惫导致的.晚上睡觉前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自我适当的调解一下.就可以睡个舒服觉了...其实我也经常会被梦多困扰.呵呵 这个方法你可以试一下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