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一件事成为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每个为人子女最大的遗憾,且永远无法弥补。我这前半生最大的遗憾便是我爷爷在世前我还没有尽孝道,在他去世时也没有在他的身边。
小时候由于家里很穷,我五岁时,父母便把我托付给爷爷奶奶,然后双双出去打工;爷爷很宠我,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还经常带着我下河捕鱼,逮虾,给我改善伙食。小学的时候有人欺负我,把我的弹珠都抢走了,我爷爷就替我出头,带着我去找那个坏小孩,把我的弹珠都拿了回来,还警告那个小孩在欺负我就对他不客气。
后来我慢慢长大,爷爷也慢慢衰老。由于要上学的原因,我只能节假日回去看爷爷。当时我就想,等我以后长大了,一定要赚很多钱带爷爷出去玩,带他去海边钓鱼,捕鱼,但还没等到那个时候爷爷就走了。在我高考的前几天,我爷爷突然就去世了,由于我快要高考了,家里怕影响我考试,就没有告诉我,等我考完试后才告诉我;当知道爷爷去世的消息时,我整个人就愣在了原地,不知所措,等我回到家时,爷爷已经下葬了,我跪在爷爷的坟前,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我们总是这个样子,觉得还有时间,觉得等以后有钱了再孝顺父母,但是我们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会先到来;所以不要在等待,有空的时候就多陪陪父母,不要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可以说没有什么遗憾能比得上这个遗憾了。
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总想好好的孝顺自己的双亲,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双亲陆续去世了,而自己还没有把孝顺二字提起来,等父母都远离自己而去了,留下的是无穷无尽的后悔与自责,留下的是一生的遗憾。
当然,没有在父母生前孝顺父母,有很多是经济原因造成的,现在的社会,很多人都有很大的经济压力,而且这些人一般收入都不高,自己都顾不了,根本无暇顾及父母,经济上也不例外,面对这样的子女,哪个父母会张口向他们要钱,都是自己解决。
这类子女既没有钱,因为拼命工作,也没有什么时间,他们是悲哀悲惨的,整天为钱发愁,为生活发愁,为填饱肚子发愁。他们的父母也是悲哀的,无奈的,为子女望眼欲穿却又无可奈何,把失望与失落,把生活的重担和压力深深的埋藏在自己的心里。
所以,父母是无私奉献的。
那些经济条件好的,虽然可以在经济上给父母以支援,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也没有时间孝顺父母。
这类子女是愉快幸福的,是幸运的,不会为钱发愁。
这类子女的父母也是幸福的,虽然少了儿女的孝顺,但是,他们生活很好,从不会为钱发愁,实在无聊,还可以去旅游。
这类父母生活很好,和前面那些父母一样,十分孤独,缺少情感交流。
现在很多老年人买保健品受骗,被骗的都是这类子女的父母,他们不缺钱,缺少的是与子女在一起的情感交流。
当父母都走了,当子女们回过味来,父母已经作古多年了,除了留下悔恨的眼泪,还能有什么呢。
没有及时的孝顺父母,会成为永远没有机会弥补的遗憾。
新研究中,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托马斯·吉洛维奇博士和同事对六项相关数据展开梳理分析,并通过网络在线对近千名志愿者“抱憾终生之事”做了匿名调查。答卷中,有人后悔事业未能坚持;有人后悔没有抓住机会读研深造;有人痛惜遇见心爱之人却没有珍惜缘分;许多步入老年的参试者懊悔自己放弃了少时的梦想。
在668名参试者描述的遗憾经历中,有关“理想自我(如实现梦想和心愿)”和“应该自我(如行使责任和义务)”的分别占比72%和28%。而在他们选出的此生最大憾事中,“未完成理想自我”和“未完成应该自我”分别占比76%和24%。研究人员最后要求另外157名参试者回忆一件“已释怀的遗憾”和一件“无法释怀的遗憾”。结果发现,前者多与“应该自我”有关,而后者则多是“理想自我”遗憾。
吉洛维奇教授分析指出,放弃梦想、计划、爱好和心爱的人,以及对自己失望等“理想自我”遗憾,通常持续的时间更久。这些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最让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一大关键原因是,人们有可能采取一些实际行动或心理行动,来修复和原谅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但错过的机会却无法弥补。为了不留下终生遗憾,别气馁、不放弃,勇敢追求梦想和渴望吧。
高三毕业时,孩子想考师范学校,我叫他考理工大学,他考上了但不愿读,费了很多心思总算大学毕业。
但在工作上干什么都不长远不爱干,十几年过去了,一次机会去了一个私人为的关心班,虽然工资不高,但总算是他喜欢干的工作,他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给那些学生,曾教出两个考全校第一名,其他学生都有不程度提高。平时在家里他总谈论学生的学习,他却实喜欢教育工作,这是我永远的遗憾,没有受到正规的做一名老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