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军事卫星通信方面有哪些做法?
英国最初曾打算在2005年就首次发射新一代军用通信卫星“天网”5,以替代第二代“天网”4,完成2020年前的军事通信任务。卫星寿命为至少14年。该计划一度被英、法、德的“三国军事卫星通信”计划所替代,后者的总费用约为26亿美元,由3~4颗卫星组成星座,拟在2004年以后发射。由于经费问题(当时各国的军事航天预算都在削减),“三国军事卫星通信”计划最终没有正式获得批准。另外,出于军事和政治考虑,各国也更愿意建立和维持自己独立的系统。
与民用通信卫星相比,军用通信卫星除具有一般通信卫星所具有的通信距离远、容量大、质量高、寿命长、覆盖区域广等优点外,还具有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数据处理快、可靠性高、灵活机动和具有核环境下的生存能力等特点。所以技高一筹。军用系统比同等容量商业系统的费用平均高出10%。20%,差别并不大,而且具有商业系统不可比拟的防止敌方蓄意破坏的能力。
对于一些国家来说,维持一定的独立军事通信能力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军事行动的通信高峰期更是如此,否则将会陷入四处求援、看别人脸色的尴尬境地,大大降低军事行动能力和效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英国和法国等又独立发展起各自的军用通信卫星系统。但在做法上又有所不同。
目前,在发展军事卫星通信方面,有三种做法:一是建立和维持自己独立的专用军事卫星通信网。采用这种做法的最多,如“天网”1~4和法国2005~2006年发射的“锡拉库斯”3A和3B军用通信卫星。二是购买或租用商业卫星的容量,典型例子是美国的“租赁卫星”。三是维持一定的专用军事卫星通信能力,同时将不重要或密级不高的通信业务下放给商业卫星通信系统。
“天网”5就采用了这种新的运营模式,主要原因是迫于经济上的压力,需要削减军费开支,裁减人员,提高运作效率。
英国军方将商业上的竞争机制和管理经验引入到了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营中。皇家空军澳科罕戈基地是英国最大的军用通信卫星测控站,管理着“天网”系列卫星,还代表北约运行着2颗“纳托”4军用通信卫星。该中心使用合同雇员代替军人操作,合同雇员已占总人员的1/3以上。商业竞争机制的引入能使每年的开支降低20%。这可以说是世纪之交英国探索军用卫星通信经营方式的尝试。
其实,英国政府早在2001年7月就决定,改变原来的“天网”5计划,转而采用“私人融资计划”(PFI)方式。即从私人商业卫星经营公司购买军用通信服务。英国国防部认为PFI方式是可行的,并发出了PFI招标。实际上,“天网”5计划正是以PFI方式才起死回生的。
2023-07-2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