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对空导弹是怎么发射的?
地对空导弹是由地面或水下发射,用来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地对空导弹也称做防空导弹。主要用来对付外来飞机、导弹的攻击。地对空导弹是现代防空武器系统的主要角色,与高射炮相比,它具有射程远、威力大、命中率高、拦截效果好等优越性。
地对空导弹的种类很多,按其作战使命区分,可分为国土防空导弹、野战防空导弹、舰艇防空导弹等。按其机动性能区分,可分为固定式、机动式和半固定式三种。按照射程高低区分,可分为高空、中空和低空三种导弹。按照射程区分,可分为远程、中程和近程三种。
按照射程和发射导弹的高低来区分,射程在15公里以内,射高在6公里以下的导弹,称之为低空、近程导弹;一般射程在15至40公里,射高在6公里至20公里之间的导弹,被称为中低空、中近程导弹;射程超过40公里,射高在20公里以上的地对空导弹,称之为中高空、中远程导弹。另外,还有一种射程在5公里以内,射高在3公里以下的地对空导弹,被称为单兵便携式导弹。
地对空导弹是导弹发展中历史比较长,发展比较快,生产的品种比较多的导弹,据一些国家的军事部门统计,在20世纪中期之后,地对空导弹几乎每10年就发展出一代新产品。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50年代末,研制出的是第一代地对空导弹,一般射程在50公里左右,射高在30公里左右。主要用来对付飞机,当时,只有美国和前苏联两家掌握这项技术。这一代导弹,体积大,飞行速度较慢,只能固定发射,且限于对付高空目标。而对于低空和超低空目标则无能为力。第二代地对空导弹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产品。这一代地空导弹的机动性能好,反应速度快,能够对付中空和低空、中程和近程空中目标。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发展出了第三代地空导弹,这一代导弹仍以低空和超低空防御为主,并结合中远程和中高空导弹,形成了全空域防御系统。70年代末以来,又出现了第四代地空导弹,它的诞生,主要是由于飞机制造技术的极大提高,出现了隐形技术和高速飞行飞机,使原来的导弹难以适应打击新的空中目标的需要。于是,新一代导弹问世,这一代导弹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相控阵雷达和微电子技术,能跟踪、选择和攻击多个目标。因此,尽管飞机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新一代导弹面前,还是常被击落。
地空导弹的战斗过程是,首先是搜索、发现、识别、指示目标;然后是跟踪、瞄准和发射导弹;第三是制导导弹飞向锁定目标;第四是起爆战斗部,摧毁锁定目标。
我国研制导弹,首先是在地空导弹领域获得突破,并取得经验,然后发展出空对空等类型的导弹。在40余年的研究中,中国自行研制出了多种类、多型号的地空导弹,下面是较有代表性的一些地空导弹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