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3]
造血的原料不足;血细胞形态的改变(如:镰刀形贫血症);人体的造血机能降低(即骨髓的造血机能降低);红细胞过多的破坏或损失。贫血在祖国医学属“虚症”范畴,常见有血虚、气虚、阴虚、阳虚。
中医
认为本病主要由于禀赋薄弱,或饮食不节,或久病失血,以致脾肾亏损所致,临床根据症状可辨为气不摄血、肝肾阴虚、五脏亏损等症型。
贫血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以及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功能紊乱,造血功能障碍,
近年来因减肥而造成营养失调,形成了严重贫血的又一人群。
血液,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营气和津液都来源于水谷之精气,取自于食物,
其生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血液主要来源于水谷精微,
而水谷精微之化生,则主要靠中焦脾胃的消化和吸收。
若饮食营养摄入不足,或脾胃运化功能长期失调,则均可导致血液的生成不足,从而形成贫血的病理变化。
贫血患者须知
贫血对身体的伤害极大,贫血患者往往有心跳不正常、头晕、乏力、气促、心悸等症状,
进一步研究表明贫血患者往往死于心律不齐,心率过速,胸闷,头晕,冷汗淋漓.四肢冰冷.
其病因:心肌供血不足,心肌回流受阻或者心肌梗死突然发生的晕厥、休克、死亡,或者是室颤、房颤引起的晕厥死亡等等很多,
此类疾病通常没有任何前兆,死亡率颇高,也容易遗留相关心脏疾病
贫血患者处于安静状态时,也有可能出现出现呼吸短促现象,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其二,贫血及造血功能不齐引起免疫功能紊乱,抵抗力低下,在生理上甚至出现老年化的病状,
头发过早的须白,皮肤枯燥,出现脂褐素,老年雀斑等.
贫血是怎么回事:
贫血会引起血红蛋白偏低,造成血红蛋白运载氧气的能力下降,由于供氧不足,体内的血液更多地流向重要脏器,而那些暂时影响不大的脏器,例如皮肤、粘膜等的血管则开始收缩。于是常会出现皮肤、眼睑内粘膜等变白。这种现象在口唇、指甲和耳垂等部分尤为明显。由于无法供给细胞足够的氧,从而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呼吸急促、心跳加速、乏力、易疲劳、食欲减退以及嗜睡等。此外还容易造成脑内缺氧,影响正常思维,使思考能力变差、健忘以及经常出现头晕、眼花、耳鸣等。
贫血原因一:
铁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铁是贫血的主要原因。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指体内严重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12而引起的贫血,特别是挑食偏食引起体内铁、蛋白质、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
贫血原因二:
铁质吸收不良或丢失也会造成贫血,如钩虫感染、胃肠吸收不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痔疮出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铁性贫血。
贫血原因三:
失血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失血常引起缺铁性贫血;由于外伤或疾病过程造成血管破裂或止血机制缺陷,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而引起的贫血称为急性失血性贫血。
1、造血物质缺乏所致,如叶酸B12缺乏引起巨幼细胞贫血;
2、中青年女性,最易出现月经量多引起的贫血,或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3、部分患者因消化性溃疡或消化道肿瘤引起,此类贫血即使贫血程度较轻,同样需积极查找病因,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4、部分患者因血液病引起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均需明确病因后针对治疗。
所谓贫血就是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到正常数值以下。但由于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的测定技术比较复杂,所以临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此外,国内的正常标准比国外的标准略低。沿海和平原地区,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如低于12.5g/dl,成年女子的血红蛋白低于11.0g/dl,则可以认为有贫血。12岁以下的儿童要比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约低15%左右,男孩和女孩之间并无明显差别。海拔高的地区一般要高些。
就贫血患者而言,红细胞计数的降低与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是成比例的。但是,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的红细胞计数减少比血红蛋白的减少相对的较少,以致贫血较轻时红细胞计数可以不低于正常。相反,大红细胞型贫血时,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地偏高,而红细胞计数偏低。失水、水滞留或急性大量失血后,由于血液总量还没有恢复到正常,血红蛋白的浓度就不能准确反映贫血的真实程度。因此,在判断贫血时,也要考虑上述因素对贫血的影响。
就正常成年人而言,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凡是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贫血症状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常伴有头昏、乏力、气急、心悸等。
引起贫血的原因有很多种,如缺铁、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改善贫血的症状,一般要给予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的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但值得关注的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