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叫什么名字?
展开全部
这个是卷柏,是一种蕨类植物。
卷柏,卷柏科,卷柏属土生或石生复苏植物,呈垫状。靠孢子繁殖。
卷柏又名九死还魂草,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
中国多地有分布,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和菲律宾也有。多生于向阳的山坡岩石上,或干旱的岩石缝中。
该种既可观赏,又可药用,全草有止血、收敛的效能。民间将它全株烧成灰,内服可治疗各种出血症,和菜油拌起来外用,可治疗各种伤口。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1])
中文学名
卷柏
拉丁学名
Selaginella tamariscina (P. Beauv.) Spring
别称
九死还魂草,石柏,岩柏草,黄疸卷柏
界
植物界
门
蕨类植物门
形态特征
土生或石生,复苏植物,呈垫状。
根托只生于茎的基部,长0.5-3厘米,直径0. 3-1.8毫米,根多分叉,密被毛,和茎及分枝密集形成树状主干,有时高达数十厘米。主茎自中部开始羽状分枝或不等二叉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或棕色,不分枝的主茎高10-20 (-35)厘米,茎卵圆柱状,不具沟槽,光滑,维管束1条;侧枝2-5对,2-3回羽状分枝,小枝稀疏,规则,分枝无毛,背腹压扁,末回分枝连叶宽1.4-3.3毫米。
叶全部交互排列,二形。叶质厚,表面光滑,边缘不为全缘,具白边,主茎上的叶较小枝上的略大,覆瓦状排列,绿色或棕色,边缘有细齿。分枝上的腋叶对称,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0.8-2.6毫米×0.4-1.3毫米,边缘有细齿,黑褐色。中叶不对称,小枝上的椭圆形,1.5-2.5毫米×0.3-0.9毫米,覆瓦状排列,背部不呈龙骨状,先端具芒,外展或与轴平行,基部平截,边缘有细齿(基部有短睫毛) ,不外卷,不内卷。侧叶不对称,小枝上的侧叶卵形到三角形或距圆状卵形,略斜升,相互重叠,1.5-2.5毫米×0.5-1.2毫米,先端具芒,基部上侧扩大,加宽,覆盖小枝,基部上侧边缘不为全缘,呈撕裂状或具细齿,下侧边近全缘,基部有细齿或具睫毛,反卷。
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12-15毫米×1.2-2.6毫米;孢子叶一形,卵状三角形,边缘有细齿,具白边(膜质透明) ,先端有尖头或具芒;大孢子叶在孢子叶穗上下两面不规则排列。大孢子浅黄色,小孢子橘黄色。
地理分布
中国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湖南、陕西,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国外分布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和菲律宾。模式标本采自印度。生长习性
共8张
卷柏
抗旱力极强,干时内卷成团,有水分时舒展开来。盛夏见干浇水,冬天扣水。耐瘠薄,通常不需施肥。要求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可用砂砾栽培,水培也可。在温暖环境中生长良好,20℃左右为最适温度。盆栽植株越冬温度不低于0℃。喜半阴。孢子繁殖。匍匐性种类可采用分茎繁殖。将匍匐茎切下3-6厘米长,然后放在细砂层上,每天浇水3-4次,很容易成活。
常见于石灰岩上,海拔(60-)500-1500(-2100)米。繁殖方法
卷柏为孢子繁殖,或从产地采挖自生苗盆栽。盆土要求轻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后放置在阴湿,无直射阳光的地方。卷柏的孢子繁殖选取叶腑中长有成熟孢子囊的茎段,自枝顶切下1.5厘米,置于排水良好的洁净土壤表面,土壤常用1份泥土加4份细砂混合而成,在茎段切口上洒些过筛的细土,保持切口的湿度,用玻璃加盖,防止失水,常保持潮湿,置于20℃左右温度条件下,约9个月后就能长出新株。
卷柏,卷柏科,卷柏属土生或石生复苏植物,呈垫状。靠孢子繁殖。
卷柏又名九死还魂草,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
中国多地有分布,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和菲律宾也有。多生于向阳的山坡岩石上,或干旱的岩石缝中。
该种既可观赏,又可药用,全草有止血、收敛的效能。民间将它全株烧成灰,内服可治疗各种出血症,和菜油拌起来外用,可治疗各种伤口。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1])
中文学名
卷柏
拉丁学名
Selaginella tamariscina (P. Beauv.) Spring
别称
九死还魂草,石柏,岩柏草,黄疸卷柏
界
植物界
门
蕨类植物门
形态特征
土生或石生,复苏植物,呈垫状。
根托只生于茎的基部,长0.5-3厘米,直径0. 3-1.8毫米,根多分叉,密被毛,和茎及分枝密集形成树状主干,有时高达数十厘米。主茎自中部开始羽状分枝或不等二叉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或棕色,不分枝的主茎高10-20 (-35)厘米,茎卵圆柱状,不具沟槽,光滑,维管束1条;侧枝2-5对,2-3回羽状分枝,小枝稀疏,规则,分枝无毛,背腹压扁,末回分枝连叶宽1.4-3.3毫米。
叶全部交互排列,二形。叶质厚,表面光滑,边缘不为全缘,具白边,主茎上的叶较小枝上的略大,覆瓦状排列,绿色或棕色,边缘有细齿。分枝上的腋叶对称,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0.8-2.6毫米×0.4-1.3毫米,边缘有细齿,黑褐色。中叶不对称,小枝上的椭圆形,1.5-2.5毫米×0.3-0.9毫米,覆瓦状排列,背部不呈龙骨状,先端具芒,外展或与轴平行,基部平截,边缘有细齿(基部有短睫毛) ,不外卷,不内卷。侧叶不对称,小枝上的侧叶卵形到三角形或距圆状卵形,略斜升,相互重叠,1.5-2.5毫米×0.5-1.2毫米,先端具芒,基部上侧扩大,加宽,覆盖小枝,基部上侧边缘不为全缘,呈撕裂状或具细齿,下侧边近全缘,基部有细齿或具睫毛,反卷。
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12-15毫米×1.2-2.6毫米;孢子叶一形,卵状三角形,边缘有细齿,具白边(膜质透明) ,先端有尖头或具芒;大孢子叶在孢子叶穗上下两面不规则排列。大孢子浅黄色,小孢子橘黄色。
地理分布
中国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湖南、陕西,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国外分布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和菲律宾。模式标本采自印度。生长习性
共8张
卷柏
抗旱力极强,干时内卷成团,有水分时舒展开来。盛夏见干浇水,冬天扣水。耐瘠薄,通常不需施肥。要求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可用砂砾栽培,水培也可。在温暖环境中生长良好,20℃左右为最适温度。盆栽植株越冬温度不低于0℃。喜半阴。孢子繁殖。匍匐性种类可采用分茎繁殖。将匍匐茎切下3-6厘米长,然后放在细砂层上,每天浇水3-4次,很容易成活。
常见于石灰岩上,海拔(60-)500-1500(-2100)米。繁殖方法
卷柏为孢子繁殖,或从产地采挖自生苗盆栽。盆土要求轻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后放置在阴湿,无直射阳光的地方。卷柏的孢子繁殖选取叶腑中长有成熟孢子囊的茎段,自枝顶切下1.5厘米,置于排水良好的洁净土壤表面,土壤常用1份泥土加4份细砂混合而成,在茎段切口上洒些过筛的细土,保持切口的湿度,用玻璃加盖,防止失水,常保持潮湿,置于20℃左右温度条件下,约9个月后就能长出新株。
展开全部
是不是,含羞草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