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评价《南京!南京!》这部电影?

 我来答
钟离幼菱a0
2017-10-16 · TA获得超过30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2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71.4万
展开全部

角川的视角,这在以往同类题材的电影中是不常见的。陆川声称这是为了电影的国际化,似无可厚非。但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了观影后国内观众对《南京!南京!》的毁誉参半。在我看来,首先某些影评提到的“全片采用了一个日本兵的视角”云云是极不妥的,因为角川的戏份并没有那么多,全片从宏观来讲的线索应该是两条:第一,日本侵略者令人发指的残暴行径;第二,南京民众的自救。在第一条线索中,角川是参与者,同时也是观察者。第二条线索中,主要是陆剑雄的武力反抗和姜淑云等人组织的国际难民区。在原剧本中,第二条线索是比较完整的,但是由于成片中还是去掉了陆剑雄和姜淑云的爱情路线,所以这条线索就破碎成了几段相对独立的桥段。
  应该说电影中加入了日本侵略者的视角对还原整个事件的完整性来讲是极有帮助的,但是应该说是实现不了影片的客观性的,毕竟我们的民族感情也可以帮我们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说角川的视角是客观的,那是谁也无法接受的。

   角川正雄的人物设计,是为了反映战争对于施暴者来讲也是一种摧残。这一点观念确实很难让战争受害者接受,不过导演还是煞费苦心地设计各种情节让观众相信这一点。影片开始,角川仿佛逃荒者般的装扮和饥不择食的吃相,实在有负“大日本皇军”的“雅号”;在教堂中,角川开枪恐吓难民,却误杀了几名躲在门后的少女,在难民的哭声中,角川瘫倒在地,拼命道歉,似乎这样就可以弥补自己的过错;然而随着占领南京的时间延续,角川开始对周围的死亡麻木,开始习惯于拔枪杀人,做人的良知和宗教的仁爱都在隆隆的枪炮声中震得粉碎。    角川参加了片尾日本兵的招魂祭祀。很多观众对这场祭祀的安排很不以为然,我确觉得很有必要。陆川的解释是说这场祭祀反映的是日本对中国文化的侵略和消灭,但是我却有这样一个错觉:似乎南京的占领与屠杀都是为了这场祭祀的生祭,用中国人的鲜血来为日本军旗图画荣光。在南京死寂的街道两旁尽是废墟,日本兵以招魂舞蹈鱼贯通过,这种视觉上的反差正表现出了战争的荒诞。角川在抬鼓架时终于抵御不住战争对心理底线的摧残而精神崩溃,在肆无忌惮的狂吼中我们看到了战争饕餮般的丑恶嘴脸。
  角川最后的自杀很多人解释为对中国人的谢罪,我觉得也不尽然,至少在影片中交代的还不够有力。角川的自杀,很容易被理解为对自己的一种解脱,因为角川临死前所说的“死了比活着更容易”,更像是由于心理上难以忍受战争中的种种反人性的现象,而产生的弃世思想,并非为了赎罪,这一点极大地削弱了观众原本可能对角川产生的同情。另外,角川声称自己是教会的老师,并以此为由夺取了姜淑云的十字架,但是这件道具再也没有出现过,也没有出现在角川的自杀现场,实在感觉这个情节有些多余;如果当角川自杀倒下时,十字架也从口袋中滑出,虽然有恶俗之嫌,但或许在情节上能够产生一点完整性的呼应。

回忆5756661
2017-10-16 · TA获得超过50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93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69万
展开全部

《南京!南京!》的标题据陆川所言,来自于他的第一感觉,他并没有采用“大屠杀”或者“南京屠城”之类的标题,可见描写惨无人道、歇斯底里的杀戮并非陆川的终极目的。甚至从在影片中所占的分量而言,片中涉及到的屠杀戏只有一场,而作为另一战争恶行的“慰安妇”事件所占的分量反而更多一些。    陆川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没有打算把《南京!南京!》拍成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

但是从多方面来看,这部作品中确有不少对《辛德勒名单》的模仿或者说致敬。比如全片的拍摄也采用了黑白胶片,把战争的阴霾场面烘托得恰到好处;压抑的氛围和黑白色调的电影语言相得益彰。还有一个细节,就是电影中最为出彩的几个人物之一的小江,在电影中每每小江的出场都会伴着清脆灵动铃声,而观众却不知所以然;在其受辱之时,我们发现了她脚腕上的脚链,这才发现了铃声的来源;小江最后惨死在日军军营,这点信息又是我们通过角川的眼睛,在运尸体的推车上发现了那一串脚链。这点细致的设计与《辛德勒名单》中的红衣小女孩(参见拙作《相见恨晚的经典——<辛德勒的名单>》)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