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场日常防疫措施有哪些?
2018-12-10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在牛场生产中应坚持“防病重于治病”的方针,防疫工作是奶牛场的生命,防止和消灭奶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代谢病,使奶牛更好地发挥生产性能,延长使用年限,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根据日常防疫措施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的防疫工作。
(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疫工作
①日常的预防措施
A.奶牛场应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生产区门口应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内设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消毒池内应常年保有2%~4%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药。
B.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进入时必须更换工作服及鞋帽,经消毒室消毒后才能进入,员工的工作服、胶鞋要保持清洁,不能穿出场外。
C.生产区不准解剖尸体,不准养狗、猫及其他畜禽,定期灭蚊蝇。
D.每年春、秋季各进行一次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副结核病的检疫。检出阳性或有可疑反应的牛要及时按规定处置。检疫结束后,要及时对牛舍内外及用具等彻底进行一次大消毒。
E.每年春、秋各进行一次疥癣等体表寄生虫的检查,6~9月份,焦虫病流行区要定期检查并做好灭蜱工作,10月份对牛群进行一次肝片吸虫等的预防驱虫工作,春季对犊牛群进行球虫的普查和驱虫工作。
F.新引进的牛必须持有法定单位的检疫证明书,并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确认健康后方可入群。
G.饲养人员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如发现患有危害人、牛的传染病者,应及时调离,以防传染。
H.严格控制牛只出入,已外售牛,一律不再回场;凡外购牛,必须进行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的检疫和隔离观察。确定为阴性者,方可入场。猪、羊、鸡等,严禁进入牛场。
I.全场每年最少大消毒2次,于春、秋季进行;兽医器械、输精器械应按规定彻底消毒;尸体、胎衣应深埋;粪便集中堆放,经生物热消毒。
②发生疫情时的紧急防治措施
A.应立即组成防疫小组,尽快做出确切诊断,迅速向有关上级部门报告疫情。
B.迅速隔离病牛,对危害较重的传染病应及时划区封锁,建立封锁带,出入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消毒,同时严格消毒污染环境。解除封锁的条件是在最后一头病牛痊愈或屠宰后两个潜伏期内再无新病例出现,经过全面大消毒,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解除封锁。
C.对病牛及封锁区内的牛只实行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疫苗的紧急接种、抗生素疗法、高免血清的特异性疗法、化学疗法、增强体质和生理机能的辅助疗法等。
D.病死牛尸体要严格按照防疫条例进行处置。
(2)代谢病的监控工作
由于奶牛生产的集约化和高标准饲养及定向选育的发展,提高了奶牛的生产性能和饲养场的经济效益,推动了营养代谢问题研究的进展,但与此同时,若饲养管理条件和技术稍有疏忽,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营养代谢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奶牛的健康、奶产量和利用年限,因此必须重视奶牛代谢病的监控工作。
①代谢抽样试验(MPT)
每季度随机抽30~50头奶牛血样,测定血中尿氮含量、血钙、血磷、血糖、血红蛋白等一系列生化指标,以观测牛群的代谢状况。
②尿pH和酮体的测定
产前一周至分娩后2个月内,隔日测定尿pH和酮体一次,对测出阳性或可疑牛只及时治疗,并关注牛群状况。
③调整日粮配方
A.定时测定平衡日粮中各种营养物质含量。
B.对高产、消瘦、体弱的奶牛,要及时调整日粮配方增加营养,以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④高产奶牛群在泌乳高峰期,应在精料中适当加喂碳酸氢钠、氧化镁等添加剂。
(3)乳房、蹄部的卫生保健
①经常保持牛舍、牛床、运动场、牛体及乳房的清洁,牛舍、牛床及运动场还应保持平整、干燥、无污物(如砖块、石头、炉渣、废弃塑料袋等)。
②挤乳时必须用清洁水清洗乳房,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挤完乳后,必须用3%~4%次氯酸钠溶液等消毒药浸泡每个乳头数秒钟。
③停乳前10天、3天要进行隐性乳房炎的监测,阳性反应牛要及时治疗,两次均为阴性反应的牛可施行停乳。停乳后继续药浴乳头1周,并定时观察乳房的变化。预产期前1周恢复药浴,每日2次。
④每年的1、3、6、7、8、9、11月份都要进行隐性乳房炎的监测。对有临诊表现的乳房炎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对久治不愈的乳牛应及时淘汰,以减少传染来源。
⑤每年春、秋季各检查和整蹄一次,对患有肢蹄病的牛要及时治疗。蹄病高发季节,应每周用5%硫酸铜溶液喷洒蹄部2次,以减少蹄病的发生,对蹄病高发牛群要关注整个牛群状况。
⑥禁用有肢蹄病遗传缺陷的公牛精液进行配种。
⑦定期检测各类饲料成分,经常检查、调整、平衡奶牛日粮的营养,特别是蹄病发生率达15%以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