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认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1个回答
2019-02-01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关注
展开全部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这两个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要做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离不开正确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这两者的关系。
智力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通常人们把聪明与否作为判定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依据,又把那些其他方面的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看成是非智力因素。我国有一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其中“能”是指“会不会”,即智力因素;“为”是指“做不做”,即非智力因素。从心理学上说,智力因素是一种以脑的神经活动为基础的偏重于认识方面的潜在能力,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非智力因素是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目标、抱负、信念、情感、意志、兴趣、需要和性格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者关系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指导和主导的关系,即智力因素指导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导智力因素。前者是说在智力因素参与活动的指导下,非智力因素所形成的意向才有明确的目标和对象,反之则盲目地引导行动。后者是说在非智力因素所形成的意向的主导下,智力因素参与的活动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反之则消极被动,遇难而退,不能完成既定任务。
(2)相应互动的关系。即,一方面表现在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内在促进作用,反映在非智力因素补偿智力因素的某些弱点。古话说“业精于勤”、“笨鸟先飞”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同时智力因素也可以促进非智力因素得到锻炼和提高,这种外在表现为由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促使智力能够坚持开展和完成。俗话说“情之所钟,金石为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在某种情况和条件下,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也可以相互促退。如既没有记忆力、思维能力、创造力,也没有需要、动机、目标和抱负。
(3)相互一致的关系。一般地说,非智力因素较高,其智力因素也会较高,非智力因素低下,其智力因素也会低下,反之亦然。当然这种一致性也不是绝对的、自发的。因此,无论对智力水平较高或较低的孩子,都必须注意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让智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提高,也要让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发展。
值得我们注意,上述三个方面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不为所有家长所认识和注重。有些家庭教育往往发生错位,只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现实中这样的事例繁多,从胎教开始到哇哇下地和学前教育,许多家长无不把智力开发放在第一位,强迫孩子过早地读书识字,学外语,背诵唐诗宋词;孩子在逼迫下被动地学琴绘画,做数学习题。结果使天真活泼的孩子变成“书呆子”,或者产生厌学情绪,高兴学一学,稍不如意就弃之一边,大人怎样劝也不听,甚至与大人“对着干”,你要这样就偏偏不这样,你要那样就偏偏这样,棍棒之下却没有成材,最后大人败下阵来,干脆举手投降,放任自流。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家长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正确认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者的关系,没有注意做好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孩子的聪明才智受到制约并没有充分地展现出来。
智力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通常人们把聪明与否作为判定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依据,又把那些其他方面的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看成是非智力因素。我国有一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其中“能”是指“会不会”,即智力因素;“为”是指“做不做”,即非智力因素。从心理学上说,智力因素是一种以脑的神经活动为基础的偏重于认识方面的潜在能力,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非智力因素是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目标、抱负、信念、情感、意志、兴趣、需要和性格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者关系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指导和主导的关系,即智力因素指导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导智力因素。前者是说在智力因素参与活动的指导下,非智力因素所形成的意向才有明确的目标和对象,反之则盲目地引导行动。后者是说在非智力因素所形成的意向的主导下,智力因素参与的活动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反之则消极被动,遇难而退,不能完成既定任务。
(2)相应互动的关系。即,一方面表现在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内在促进作用,反映在非智力因素补偿智力因素的某些弱点。古话说“业精于勤”、“笨鸟先飞”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同时智力因素也可以促进非智力因素得到锻炼和提高,这种外在表现为由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促使智力能够坚持开展和完成。俗话说“情之所钟,金石为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在某种情况和条件下,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也可以相互促退。如既没有记忆力、思维能力、创造力,也没有需要、动机、目标和抱负。
(3)相互一致的关系。一般地说,非智力因素较高,其智力因素也会较高,非智力因素低下,其智力因素也会低下,反之亦然。当然这种一致性也不是绝对的、自发的。因此,无论对智力水平较高或较低的孩子,都必须注意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让智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提高,也要让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发展。
值得我们注意,上述三个方面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不为所有家长所认识和注重。有些家庭教育往往发生错位,只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现实中这样的事例繁多,从胎教开始到哇哇下地和学前教育,许多家长无不把智力开发放在第一位,强迫孩子过早地读书识字,学外语,背诵唐诗宋词;孩子在逼迫下被动地学琴绘画,做数学习题。结果使天真活泼的孩子变成“书呆子”,或者产生厌学情绪,高兴学一学,稍不如意就弃之一边,大人怎样劝也不听,甚至与大人“对着干”,你要这样就偏偏不这样,你要那样就偏偏这样,棍棒之下却没有成材,最后大人败下阵来,干脆举手投降,放任自流。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家长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正确认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者的关系,没有注意做好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孩子的聪明才智受到制约并没有充分地展现出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