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3
展开全部
外交失败,第三帝国兴起
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但 <广告>
<广告>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斗目标:即要为德国人寻求生存的空间,以欧洲东部国家为代价,将领土扩展到乌拉尔山脉;获得军队和政权;与犹太人展开殊死斗争。
随着权力的增加,希特勒废除了民主。他担任了国家元首,并将权力与总理结合,要求士兵对他本人表示忠诚。最重要的是,他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规定,重新武装了国民保卫队,并改为武装部队。到1936年,德国已拥有30万人的正规军,海军也开始建巡洋舰和潜艇。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重新组建了纳粹德国空军。1935年,克虏伯工厂开始大量生产重武器,同年3月,希特勒重新实行强制性兵役。主要大国和国联对希特勒的行为只有一个选择:通过对德国的军事干涉打败希特勒。但法国和英国被第三帝国的炫耀武力所吓倒,没有表态,美国由于策划了国际日内瓦公约,躲藏到其孤立主义政治背后。此外,1936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爆发时,法国和英国投票赞成对意大利进行制裁,而意大利是惟一可能通过军事手段挫败希特勒的国家。1934年,当纳粹暗杀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时,意大利已经显示出这方面的能力。不幸做出的制裁决定将意大利推向了希特勒的怀抱,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希特勒发动战争时,拥有260万名士兵、3200辆坦克、4000架飞机(其中一半为轰炸机)、3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57艘潜艇。
从合并政策到战争爆发
1938—1939
凡尔赛和平条约中有一条禁止将奥地利与德国合并的条款。1937年,希特勒公开对该条约提出挑战,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国提出挑衅,宣布德国要将欧洲所有讲德语的地区加以合并,首先将德国与奥地利合并。奥地利是元首的家乡,他于1889年4月29日出生在莱茵河畔布劳瑙。当希特勒发表这一消息时,时任奥地利总理的是反对合并的保守党人库尔特·冯·舒施尼格。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召集舒施尼格到位于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的别墅贝格霍夫参加会议,他指责舒施尼格在奥—德边境设防。希特勒一拳打在舒施尼格的嘴上,粗暴地命令他熄灭冒烟的烟头,说道:“还从来没有人敢在我面前抽烟。”
舒施尼格感到很沮丧,但也下定决心进行抵抗。他回到维也纳,并于3月13日举行公民投票,他想知道奥地利人民是否真的想要合并。但希特勒不愿出任何偏差。他调动内政部长亚瑟·赛斯—因夸特领导的奥地利纳粹党,挑起了一系列叛乱。赛斯—因夸特迫使奥地利共和国总统威廉·米克拉斯取消了公决制度,并任命他为总理,取代舒施尼格。一经掌权,赛斯—因夸特便请德军进入奥地利领土“平息叛乱”。1938年10月21日黎明时分,德国人入侵奥地利。为安抚墨索里尼,希特勒宣布不会触动布伦纳关边境:讲德语的南蒂罗尔仍由意大利人掌管。入侵初期,德国党卫军逮捕了7.9万名反对希特勒和合并的反对者。两天后,3月14日,希特勒在200万狂热的人群前,胜利进入维也纳。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墨索里尼发一封电报:“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刻。”几天后,奥地利内阁颁布了一道命令,奥地利成为德国东部边境地区的一个省。4月10日,公决投票中,99%的奥地利人投了赞成合并票。4月18日在德国举行了类似的公民投票,取得了相似的结果。库尔特·冯·舒施尼格被捕,关在达豪集中营,直到1945年,他去了美国,成为纽约城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教授。300万讲德语的市民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1937年,希特勒曾许诺该地区与德国合并。1938年4月,德国苏台德党首领科纳德·亨莱因否决了捷克政府的建议,承诺要保护少数德国人的权利。他要求苏台德地区完全自治,德国在此居住者可以有自己的政府。布拉格拒绝了这一请求。柏林的反应十分迅速:希特勒召集军队,并指示军队准备“摧毁捷克斯洛伐克”。9月26日,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拒绝给予苏台德自治权,将遭到军事占领。这一时刻应毁掉希特勒,并使其从政治和历史舞台消失,但没有一个国家有胆量作出行动。事实上,英国还秘密推动捷克政府接受苏台德独立的要求。法国因与捷克有协约关系,别无选择,只能下令于1938年9月28日进行全民总动员。此时,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致电墨索里尼,请求他为了和平而进行干预。这时,所有人都知道希特勒已经计划于10月1日发动进攻。墨索里尼毫不迟疑,几个小时后,他决定于第二天在慕尼黑举行最高级首脑会议。
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但 <广告>
<广告>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斗目标:即要为德国人寻求生存的空间,以欧洲东部国家为代价,将领土扩展到乌拉尔山脉;获得军队和政权;与犹太人展开殊死斗争。
随着权力的增加,希特勒废除了民主。他担任了国家元首,并将权力与总理结合,要求士兵对他本人表示忠诚。最重要的是,他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规定,重新武装了国民保卫队,并改为武装部队。到1936年,德国已拥有30万人的正规军,海军也开始建巡洋舰和潜艇。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重新组建了纳粹德国空军。1935年,克虏伯工厂开始大量生产重武器,同年3月,希特勒重新实行强制性兵役。主要大国和国联对希特勒的行为只有一个选择:通过对德国的军事干涉打败希特勒。但法国和英国被第三帝国的炫耀武力所吓倒,没有表态,美国由于策划了国际日内瓦公约,躲藏到其孤立主义政治背后。此外,1936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爆发时,法国和英国投票赞成对意大利进行制裁,而意大利是惟一可能通过军事手段挫败希特勒的国家。1934年,当纳粹暗杀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时,意大利已经显示出这方面的能力。不幸做出的制裁决定将意大利推向了希特勒的怀抱,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希特勒发动战争时,拥有260万名士兵、3200辆坦克、4000架飞机(其中一半为轰炸机)、3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57艘潜艇。
从合并政策到战争爆发
1938—1939
凡尔赛和平条约中有一条禁止将奥地利与德国合并的条款。1937年,希特勒公开对该条约提出挑战,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国提出挑衅,宣布德国要将欧洲所有讲德语的地区加以合并,首先将德国与奥地利合并。奥地利是元首的家乡,他于1889年4月29日出生在莱茵河畔布劳瑙。当希特勒发表这一消息时,时任奥地利总理的是反对合并的保守党人库尔特·冯·舒施尼格。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召集舒施尼格到位于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的别墅贝格霍夫参加会议,他指责舒施尼格在奥—德边境设防。希特勒一拳打在舒施尼格的嘴上,粗暴地命令他熄灭冒烟的烟头,说道:“还从来没有人敢在我面前抽烟。”
舒施尼格感到很沮丧,但也下定决心进行抵抗。他回到维也纳,并于3月13日举行公民投票,他想知道奥地利人民是否真的想要合并。但希特勒不愿出任何偏差。他调动内政部长亚瑟·赛斯—因夸特领导的奥地利纳粹党,挑起了一系列叛乱。赛斯—因夸特迫使奥地利共和国总统威廉·米克拉斯取消了公决制度,并任命他为总理,取代舒施尼格。一经掌权,赛斯—因夸特便请德军进入奥地利领土“平息叛乱”。1938年10月21日黎明时分,德国人入侵奥地利。为安抚墨索里尼,希特勒宣布不会触动布伦纳关边境:讲德语的南蒂罗尔仍由意大利人掌管。入侵初期,德国党卫军逮捕了7.9万名反对希特勒和合并的反对者。两天后,3月14日,希特勒在200万狂热的人群前,胜利进入维也纳。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墨索里尼发一封电报:“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刻。”几天后,奥地利内阁颁布了一道命令,奥地利成为德国东部边境地区的一个省。4月10日,公决投票中,99%的奥地利人投了赞成合并票。4月18日在德国举行了类似的公民投票,取得了相似的结果。库尔特·冯·舒施尼格被捕,关在达豪集中营,直到1945年,他去了美国,成为纽约城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教授。300万讲德语的市民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1937年,希特勒曾许诺该地区与德国合并。1938年4月,德国苏台德党首领科纳德·亨莱因否决了捷克政府的建议,承诺要保护少数德国人的权利。他要求苏台德地区完全自治,德国在此居住者可以有自己的政府。布拉格拒绝了这一请求。柏林的反应十分迅速:希特勒召集军队,并指示军队准备“摧毁捷克斯洛伐克”。9月26日,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拒绝给予苏台德自治权,将遭到军事占领。这一时刻应毁掉希特勒,并使其从政治和历史舞台消失,但没有一个国家有胆量作出行动。事实上,英国还秘密推动捷克政府接受苏台德独立的要求。法国因与捷克有协约关系,别无选择,只能下令于1938年9月28日进行全民总动员。此时,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致电墨索里尼,请求他为了和平而进行干预。这时,所有人都知道希特勒已经计划于10月1日发动进攻。墨索里尼毫不迟疑,几个小时后,他决定于第二天在慕尼黑举行最高级首脑会议。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