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态护坡植物群落的选择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生态护坡技术护坡功能的实现是以植物的健康生长为前提,要保障坡面植物的健康生长,必须在坡面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以抵御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灾害。以往的某些工程,出于某种目的需要,急功近利,忽视了自然规律,违背了生物学和生态学原则,仅在养护期的1~2年内能维持正常的绿色,之后便一片荒凉。因此,生态护坡植物的选择定要遵循植物群落的某些特性,如群落演替、生物多样性等。
1.植物群落生物学特性
植物群落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某些植物构成的一个总体,在一个植物群落内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都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并形成一个特有的内部环境或植物环境。在不同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植物群落,植物群落的选择必须遵循植物演替理论和生物多样性原理,并产生边缘效应。群落演替是指群落经过一定历史发展时期,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顺序过程,也就是在一定区域内群落的发展和替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植物替代另一些植物,一类种群替换另一类种群,群落的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理论。
现代的生态学家把演替广义地看做是植被受干扰后的恢复过程,认为演替是多方向和偶然性的过程,在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不可逆的。一般是从次生裸地→喜阳、耐贫瘠的草本植物为主组成的群落→灌木和小乔木为主的群落→以喜阳乔木为优势种的群落→以耐阴乔木为优势种,多种物种并存的相对稳定群落。
2.护坡植物群落的选择
从我国生态护坡的植物选择发展来看,由于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水热条件优越,绿化防护技术发展相对快一些。就植物材料选择而言,经历了由最初单纯引入外来草本植物发展到开始研究使用本地乡土植物及探索野生物种的驯化;由草种单播到多个草种混播;由单一草皮植被类型发展到乔、灌、草、藤、花共同配置的立体防护。随着绿化技术的引入和吸收,使条件恶劣的边坡(岩质边坡、浆砌片石护坡、人工挡墙等)绿化成为可能。根据植物演替及生物多样性理论,生态护坡植物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所选植被最好是乡土类植物或与当地植被环境及已有植物种类一致,使之在工程后较短时间内融入当地自然环境;②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水分、pH值等);③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抗逆性强(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耐贫瘠),多年生;④种子易得,栽培管理粗放,成本低。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十分明显,因此不同地区适应种植的植物也不同,常用的坡面植物群落类型包括:森林型、草灌型、草本型和观赏型。对于不同区域草种或灌木种的选择,国内常按地理区域来划分。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原气候,且生态环境脆弱,国家十分重视该地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因此将其单独列入一个区域。综合我国许多生态护坡工程中种植植物的具体实例及野生植物品种驯化的成果来看,我国不同区域适合生态护坡的植物群落见表10-16。
表10-16 不同地域条件下生态护坡植物群落
由于草本植物群落根系分布单一,稳定风化层的作用比较差,因此以草本植物生长为主的边坡容易发生脱落。而乔灌类木本植物,由于纵向根系发达,可以控制更深层的土壤,它的根系固定土壤的能力比草本植物强,草地中加入木本植物后,比单纯草本植物覆盖的边坡稳定性更强。考虑到高大乔木对护坡的负面影响,因此选择生态护坡植物群落,以草灌结合种植为宜。草本及地被植物能控制坡面的水土流失,而灌木类植物可以控制更深层的侵蚀。
海水入侵地区常见护坡植被如下:
草本:主要有角草、碱蓬、盐地碱蓬、甘草、瓣鳞花、盐蒿、扫帚、草本樨、紫花苜蓿、羊草、芨芨草、拂子茅、芦苇、蒙古针茅、罗布麻等。
灌木:主要有盐穗木、盐爪爪、梭梭、柽柳、刚毛柽柳、多枝柽柳、红砂、沙棘、白刺,小白果刺、紫穗槐等。
乔木:主要有胡杨、小黑杨、小青杨、白柳、旱柳、框柳、垂柳、臭椿、白榆、梨、杏、樟子松、侧柏、祁连圆柏。
2024-10-17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