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两首古诗赏析,每首至少100字

做好是可以画插图的.....嘻嘻.....谢谢拉!... 做好是可以画插图的.....嘻嘻.....谢谢拉! 展开
 我来答
刘佳昊98
2009-11-10 · TA获得超过241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题解】
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猜。
金妮卢娜与赫敏
2009-11-11 · TA获得超过34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2万
展开全部
  原文: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以写意的艺术手段,写出泰山之雄伟,壮阔;此句乃近望所闻,接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下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再一次说明了泰山的壮丽以及撼人的力量。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乃近望所闻,上举挟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强烈的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世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割”字运用的尤为巧妙,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是人捉住景物的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运用想象的写作手法,突出了泰山的雄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衬托出泰山的壮丽,突出泰山撼人的力量;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以及诗人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

  原文: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把自然界的有生机与国相对比;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写的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此时山河在却更显得悲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和鸟原是美好事物,而作者此时感时伤怀,加上就别亲人之苦,随面对美好事物也仍然高兴不起来,更加加深里是人的愁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消息隔绝已久,久盼音信不至;上句说明长时间的战争,一是人民厌倦,有一点抱怨;下句说明了多家乡亲人的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为自己渐渐老去而悲哀,为自己不能为国家出一份力而自责,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字里行间,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希望对你有帮助~~(*^__^*)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