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出好论文?
展开全部
据学术堂了解,论文一般由内容提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插图和参考文献几个部分组成.这是学术界约定俗成的结构,缺一不可.各个部分各司其职,各有各的要求.
1.内容提要: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术论文汗牛充栋,一个人终其一生往往无法阅读一个学科所有的论文了.读者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筛选了,在筛选论文时他们首先看内容提要,以便了解以下信息:1)作者要解决什么问题;2)为什么选这个题目;3)用什么方法(或用什么资料);4)得到了什么结论;5)如果有争议,作者怎么看.读者在得到这些信息后,决定要不要看全文.所以研究者在撰写内容提要时,需要体现以上几项内容.篇幅不能太短,短了不能写足上述要素;当然也不能太长,长了就啰嗦.
2. 关键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国读者一般使用知网和JSTOR这样的电子数据库搜索论文时,往往输入关键词.所以,研究者在写关键词时需要斟酌,以便让读者找到自己的论文.可惜的是,很多人选择关键词往往很随意,选择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词.我们需要以己度人,了解读者喜欢用什么关键词检索.一般来说,关键词要能体现选题的重要方面.就本人所在的考古学科而言,关键词一般包括对象(如器物、遗址、遗迹)、时代(如青铜时代、商周时期、南北朝)、地域范围(长江下游、河西走廊、太行山)、领域(原始瓷、城市、盐业考古)、理论(世界体系、景观考古、经济人类学)和技术(锶同位素、DNA分析、岩相分析).
3. 前言:此部分为正文的前奏,其目的就是回顾研究文献,提出新问题和研究方案.这一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介绍一个选题的研究史,点评前人的论著,既指出他们的成果,又剖析他们的不足.实际上,这就是把文献阅读部分的工作成果收入其中.在前人的遗留问题之中,挑选一个重要的,又可行的问题作为自己的选题.锁定了研究对象还不够,在此部分还要提出一个研究方案来.
写前言时研究者需要注意若干事项.首先,研究者要意识到,前言的最终目的是提出新问题,而前面的文献回顾起铺垫作用.所以,虽然新问题在前言中最后出现,但是在写作时,是最先要搞清楚的.因此研究者不需要把读过的所有文献都纳入前言,只需要反映研究进展的论文就行.其次,研究者需要抱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评论前人的工作.现在有些研究者为了避免得罪人,故意不提前人的研究工作;而有些研究者出于个人或派系恩怨,刻意抬高或贬低一些学者.这些都不是研究者应有的态度;一个研究者应该客观地肯定前人取得的成就,同时找到前人的不足.这样才能准确地锁定问题,推动一个选题向前迈进.
4.正文:此部分要展现论证过程.选题不同论证过程也不同,需要分别对待.文史方面的选题可以分解成若干子问题,然后提供证据,形成子观点;最后由子观点构成大观点.科技考古方面的选题,则需要利用研究方法或技术手段,讨论辨析由此获得的数据,然后得到结论.
在此部分,研究者需要注意两件事情.一是确保观点与证据链吻合,这就要求观点要有证据支撑,而证据要为观点服务.现在很多研究生不懂论证,喜欢堆砌证据,然后抛出一个或几个毫无关联的观点,其结果就是证据和观点两层皮.二是,公平对待不同意见.有些问题前人研究过,提出了一些观点.现在很多研究者要么无视,要么轻率地否定他们的观点.公正的做法是,分析这些观点,检验其逻辑、论证,看看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就指出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要检验自己的论证,看看是否有问题.如果不能推翻前人的观点,就承认分歧.
5.结语:结语的要害在于简要重复论文的主要部分,也就是新问题、研究方法、证据和结论.结语不能太短,短了不能充分呈现论证过程;不宜太长,长了就有啰嗦之嫌.在这个部分不能出现新资料和新观点;任何新资料和新观点(想法)只能出现在正文中,结语只是归纳复述正文的重要内容.
6.插图:插图样式多样,可以是照片、线图和表格,现在还可以是视频.它是重要的支撑资料,一方面可以说明研究对象,一方面可以提供物证.它们既可以展示比较抽象的理论、概念和研究对象,帮助读者理解它们,也可以展示物证和数据,支撑论文.它们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关键是能够说明论文中关键概念、对象,或者呈现数据.在此部分,插图要与正文结合;也就是说正文的重要理论、概念和器物需要插图来说明,观点需要物证和数据来支撑;同时插图不能茫无目的,要为论文服务,否则就不要使用.插图需要添加文字,说明插图名称、图例、比例.当然,如果插图涉及知识产权,还要注明来源.
7.注释:研究者在写作论文时,少不了引用以往的研究成果,或者观点,或者数据(资料),或者方法.为了尊重以往成果,研究者需要做注释,以避免剽窃之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以往成果,既有他人的,也有作者自己的.我国不少学者往往在意他人成果,而忽略了自己的成果.做注释还有另外用途,就是方便读者查阅出处,检验论文是否严谨扎实.因为如果研究者在做注时,没有看过所引论文,或者一知半解,容易出错.实际上,注释是一个研究者的信誉晴雨表,如果在注释上不认真,读者会认为研究者是个马虎的人,靠不住的人.至于注释的格式,现在各个大学发布的学位论文规范都有说明.发表时,各个出版社和期刊也有自己的规定,这里就不赘述了.
8.文献目录:现在学位论文一般要求在论文末尾放文献目录.但是文献目录一定要与脚注相一致,脚注里面出现的目录有,同时目录有的脚注也得有.
论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写作一篇论文需要遵循可阅读、可检验、可追溯和可检索四条原则.作者需要明白论文的结构,清楚各个要素即内容提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插图和参考文献的功能,写好每个要素.此外,论文还要注意术语的延续性、体悟读者的需要、避免抄袭、使用平实语言和发掘论文价值.
1.内容提要: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术论文汗牛充栋,一个人终其一生往往无法阅读一个学科所有的论文了.读者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筛选了,在筛选论文时他们首先看内容提要,以便了解以下信息:1)作者要解决什么问题;2)为什么选这个题目;3)用什么方法(或用什么资料);4)得到了什么结论;5)如果有争议,作者怎么看.读者在得到这些信息后,决定要不要看全文.所以研究者在撰写内容提要时,需要体现以上几项内容.篇幅不能太短,短了不能写足上述要素;当然也不能太长,长了就啰嗦.
2. 关键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国读者一般使用知网和JSTOR这样的电子数据库搜索论文时,往往输入关键词.所以,研究者在写关键词时需要斟酌,以便让读者找到自己的论文.可惜的是,很多人选择关键词往往很随意,选择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词.我们需要以己度人,了解读者喜欢用什么关键词检索.一般来说,关键词要能体现选题的重要方面.就本人所在的考古学科而言,关键词一般包括对象(如器物、遗址、遗迹)、时代(如青铜时代、商周时期、南北朝)、地域范围(长江下游、河西走廊、太行山)、领域(原始瓷、城市、盐业考古)、理论(世界体系、景观考古、经济人类学)和技术(锶同位素、DNA分析、岩相分析).
3. 前言:此部分为正文的前奏,其目的就是回顾研究文献,提出新问题和研究方案.这一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介绍一个选题的研究史,点评前人的论著,既指出他们的成果,又剖析他们的不足.实际上,这就是把文献阅读部分的工作成果收入其中.在前人的遗留问题之中,挑选一个重要的,又可行的问题作为自己的选题.锁定了研究对象还不够,在此部分还要提出一个研究方案来.
写前言时研究者需要注意若干事项.首先,研究者要意识到,前言的最终目的是提出新问题,而前面的文献回顾起铺垫作用.所以,虽然新问题在前言中最后出现,但是在写作时,是最先要搞清楚的.因此研究者不需要把读过的所有文献都纳入前言,只需要反映研究进展的论文就行.其次,研究者需要抱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评论前人的工作.现在有些研究者为了避免得罪人,故意不提前人的研究工作;而有些研究者出于个人或派系恩怨,刻意抬高或贬低一些学者.这些都不是研究者应有的态度;一个研究者应该客观地肯定前人取得的成就,同时找到前人的不足.这样才能准确地锁定问题,推动一个选题向前迈进.
4.正文:此部分要展现论证过程.选题不同论证过程也不同,需要分别对待.文史方面的选题可以分解成若干子问题,然后提供证据,形成子观点;最后由子观点构成大观点.科技考古方面的选题,则需要利用研究方法或技术手段,讨论辨析由此获得的数据,然后得到结论.
在此部分,研究者需要注意两件事情.一是确保观点与证据链吻合,这就要求观点要有证据支撑,而证据要为观点服务.现在很多研究生不懂论证,喜欢堆砌证据,然后抛出一个或几个毫无关联的观点,其结果就是证据和观点两层皮.二是,公平对待不同意见.有些问题前人研究过,提出了一些观点.现在很多研究者要么无视,要么轻率地否定他们的观点.公正的做法是,分析这些观点,检验其逻辑、论证,看看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就指出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要检验自己的论证,看看是否有问题.如果不能推翻前人的观点,就承认分歧.
5.结语:结语的要害在于简要重复论文的主要部分,也就是新问题、研究方法、证据和结论.结语不能太短,短了不能充分呈现论证过程;不宜太长,长了就有啰嗦之嫌.在这个部分不能出现新资料和新观点;任何新资料和新观点(想法)只能出现在正文中,结语只是归纳复述正文的重要内容.
6.插图:插图样式多样,可以是照片、线图和表格,现在还可以是视频.它是重要的支撑资料,一方面可以说明研究对象,一方面可以提供物证.它们既可以展示比较抽象的理论、概念和研究对象,帮助读者理解它们,也可以展示物证和数据,支撑论文.它们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关键是能够说明论文中关键概念、对象,或者呈现数据.在此部分,插图要与正文结合;也就是说正文的重要理论、概念和器物需要插图来说明,观点需要物证和数据来支撑;同时插图不能茫无目的,要为论文服务,否则就不要使用.插图需要添加文字,说明插图名称、图例、比例.当然,如果插图涉及知识产权,还要注明来源.
7.注释:研究者在写作论文时,少不了引用以往的研究成果,或者观点,或者数据(资料),或者方法.为了尊重以往成果,研究者需要做注释,以避免剽窃之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以往成果,既有他人的,也有作者自己的.我国不少学者往往在意他人成果,而忽略了自己的成果.做注释还有另外用途,就是方便读者查阅出处,检验论文是否严谨扎实.因为如果研究者在做注时,没有看过所引论文,或者一知半解,容易出错.实际上,注释是一个研究者的信誉晴雨表,如果在注释上不认真,读者会认为研究者是个马虎的人,靠不住的人.至于注释的格式,现在各个大学发布的学位论文规范都有说明.发表时,各个出版社和期刊也有自己的规定,这里就不赘述了.
8.文献目录:现在学位论文一般要求在论文末尾放文献目录.但是文献目录一定要与脚注相一致,脚注里面出现的目录有,同时目录有的脚注也得有.
论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写作一篇论文需要遵循可阅读、可检验、可追溯和可检索四条原则.作者需要明白论文的结构,清楚各个要素即内容提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插图和参考文献的功能,写好每个要素.此外,论文还要注意术语的延续性、体悟读者的需要、避免抄袭、使用平实语言和发掘论文价值.
展开全部
那怎么样写论文并且还能得高分呢,第一点你需要明白,写好论文可是需要论文查重的,一篇高分论文必然是需要原创的才行。当然这还不够,观点明确+批判性思考+论述充分+结构流畅+避免抄袭+格式标准,这些才是构成一篇高分论文的主要因素。
也因此,如何能在整个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兼顾这些方面就是我们所要去思考的重要问题。但其实总结起来无非是丰富有效的阅读 + 形成创造性观点 + 批判性评价+ 强有力的分析论述 + 确保结构清晰。
前期准备:
(1)有效阅读: 拓展性阅读,注重阅读质量。先理解了,再开始写作。学会利用好目录、摘要和引言,总结作者核心观点,梳理论证思路和结构,深度挖掘有用信息。
(2)分析论题: 通过分析论题可以确定你的论述方向,确定关键术语及其定义,使内容保持连贯和一致。质疑问题可以帮助你阐明定义和发展观点。
论文撰写:
(1)充分论述: 强有力的论述是一篇好论文的基础也是核心。你需要充分说明这个说法正确的原因。
(2)结构清晰:导言需清晰地呈现你所要探讨的问题和观点,主体主要基于Point、Evidence、Explain来进行。结论只需要做到重述你的论点即可。
到此为止,基本上一篇好的论文就算完成了,但这里并没有结束。反复修改,精炼定稿之后才算得上高分论文,当然千万不要忘了严格按论文格式写作哦,现在清楚怎么样写论文了吧。
也因此,如何能在整个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兼顾这些方面就是我们所要去思考的重要问题。但其实总结起来无非是丰富有效的阅读 + 形成创造性观点 + 批判性评价+ 强有力的分析论述 + 确保结构清晰。
前期准备:
(1)有效阅读: 拓展性阅读,注重阅读质量。先理解了,再开始写作。学会利用好目录、摘要和引言,总结作者核心观点,梳理论证思路和结构,深度挖掘有用信息。
(2)分析论题: 通过分析论题可以确定你的论述方向,确定关键术语及其定义,使内容保持连贯和一致。质疑问题可以帮助你阐明定义和发展观点。
论文撰写:
(1)充分论述: 强有力的论述是一篇好论文的基础也是核心。你需要充分说明这个说法正确的原因。
(2)结构清晰:导言需清晰地呈现你所要探讨的问题和观点,主体主要基于Point、Evidence、Explain来进行。结论只需要做到重述你的论点即可。
到此为止,基本上一篇好的论文就算完成了,但这里并没有结束。反复修改,精炼定稿之后才算得上高分论文,当然千万不要忘了严格按论文格式写作哦,现在清楚怎么样写论文了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