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有什么经典故事和人物?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1、明朝统一战争
元末,爆发了红巾军为主的农民起义。义军首领朱元璋在江北红巾军掩护下,到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相继攻灭江南汉帝陈友谅、吴王张士诚政权后,统一江南后。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北定中原、南略沿海并举,以夺取全国统治权。
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北取中原,进克大都(今北京);汤和为征南将军,消灭割据浙东的方国珍势力;胡廷瑞为征南将军,攻取福建;湖广行省平章杨璟等攻广西。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在各路大军接连获胜之际,朱元璋于应天(今南京)即帝位,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建元洪武。
2、洪武之治
洪武之治又称洪武盛世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所出现的治世,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1368年,朱元璋于金陵应天府即皇帝位,明朝正式建立。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
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在朱元璋时代,国家黄册用来征收田赋的土地,高达八百万倾之多,比清朝康乾盛世的六百万要高得多。整个洪武时期百姓充实,府库衍溢。盖是时,劭农务垦辟,土无莱芜,人敦本业,又大兴屯田,故上下交足,军民胥裕。
同时还解除了元朝时期工商业对工匠的束缚制度,解除了唐宋元三朝佃农的卑下地位和生死惩罚由主人主宰的命运,中国的工商业工匠,佃农,第一次在法律上,被确认了平等的人权,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奴隶。
3、建文改制
建文改制是明惠帝、方孝儒、齐泰、黄子澄等人推行的改革,以先秦儒家的理想政治理念作为指导,遵循先圣之教诲而实行“德治宽政”,解决“朱元璋后”的严刑峻法、苛捐杂税、藩王拥兵等问题。
明惠帝在位四年,推出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建文帝的悲剧除了来自于削藩的失败,还来自其自身性格文弱,政治经验不足有关。
4、永乐盛世
永乐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所出现的盛世,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 国家富强,疆域辽阔。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以至称赞该时期“远迈汉唐”。
政治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明成祖时,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皇帝国事繁忙时,内阁作便依照皇帝的指示来替皇帝处理国政。这种制度影响了明清两朝,乃至西方。
明成祖还在1421年,正式将明朝的首都迁到了北京。在地方设置管辖架构,比如东北、西北、西南设立行省或管理司。设哈密卫、贵州建制等。
5、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1、明朝统一战争
元末,爆发了红巾军为主的农民起义。义军首领朱元璋在江北红巾军掩护下,到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相继攻灭江南汉帝陈友谅、吴王张士诚政权后,统一江南后。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北定中原、南略沿海并举,以夺取全国统治权。
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北取中原,进克大都(今北京);汤和为征南将军,消灭割据浙东的方国珍势力;胡廷瑞为征南将军,攻取福建;湖广行省平章杨璟等攻广西。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在各路大军接连获胜之际,朱元璋于应天(今南京)即帝位,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建元洪武。
2、洪武之治
洪武之治又称洪武盛世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所出现的治世,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1368年,朱元璋于金陵应天府即皇帝位,明朝正式建立。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
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在朱元璋时代,国家黄册用来征收田赋的土地,高达八百万倾之多,比清朝康乾盛世的六百万要高得多。整个洪武时期百姓充实,府库衍溢。盖是时,劭农务垦辟,土无莱芜,人敦本业,又大兴屯田,故上下交足,军民胥裕。
同时还解除了元朝时期工商业对工匠的束缚制度,解除了唐宋元三朝佃农的卑下地位和生死惩罚由主人主宰的命运,中国的工商业工匠,佃农,第一次在法律上,被确认了平等的人权,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奴隶。
3、建文改制
建文改制是明惠帝、方孝儒、齐泰、黄子澄等人推行的改革,以先秦儒家的理想政治理念作为指导,遵循先圣之教诲而实行“德治宽政”,解决“朱元璋后”的严刑峻法、苛捐杂税、藩王拥兵等问题。
明惠帝在位四年,推出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建文帝的悲剧除了来自于削藩的失败,还来自其自身性格文弱,政治经验不足有关。
4、永乐盛世
永乐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所出现的盛世,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 国家富强,疆域辽阔。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以至称赞该时期“远迈汉唐”。
政治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明成祖时,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皇帝国事繁忙时,内阁作便依照皇帝的指示来替皇帝处理国政。这种制度影响了明清两朝,乃至西方。
明成祖还在1421年,正式将明朝的首都迁到了北京。在地方设置管辖架构,比如东北、西北、西南设立行省或管理司。设哈密卫、贵州建制等。
5、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展开全部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明代的唐伯虎和祝枝山,文征明,徐征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字伯虎。明代画家,文学家,多才多艺,性格豪放不羁。几百年来,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故事。
唐寅为什么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能在文化这一领域有所成就的人,在古代有一个美好的称呼,"才子",也就是现在的艺术家、书法家、画家之类的人才
明朝时封建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才子辈出,出现了解缙、杨慎、徐渭、唐寅、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等在后世鼎鼎大名的人物,而在这么多才子中在后世名气最大的非属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大才子概述江南四大才子为什么又称吴中四才子呢,因为它指的是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苏州在明代又称吴中,四大才子一般认为是指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四位
而四位才子才艺各有所长,都在当时乃至后世留下不朽作品
唐伯虎擅长书画和写小说,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
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明代的唐伯虎和祝枝山,文征明,徐征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字伯虎。明代画家,文学家,多才多艺,性格豪放不羁。几百年来,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故事。
唐寅为什么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能在文化这一领域有所成就的人,在古代有一个美好的称呼,"才子",也就是现在的艺术家、书法家、画家之类的人才
明朝时封建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才子辈出,出现了解缙、杨慎、徐渭、唐寅、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等在后世鼎鼎大名的人物,而在这么多才子中在后世名气最大的非属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大才子概述江南四大才子为什么又称吴中四才子呢,因为它指的是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苏州在明代又称吴中,四大才子一般认为是指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四位
而四位才子才艺各有所长,都在当时乃至后世留下不朽作品
唐伯虎擅长书画和写小说,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