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算数应该怎么教

 我来答
偶凝海57

2020-11-25 · TA获得超过791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8万
采纳率:30%
帮助的人:2632万
展开全部
一年级数学算术怎么教?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只有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1、严格训练,培训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是否“又快又对”。即平常所说的:计算是否迅速、正确。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养成仔细检查,认真核对的习惯。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从培养书写开始的,在计算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正确的书写数字和数学运算符号。反复提醒学生计算后要认真的进行检查,养成他们自觉检查,有错必改的习惯。比如,我班有个很聪明的孩子叫张志成,思维敏捷,书写工整且速度不错。每次课堂作业总是他第一个完成,但往往会有一两个计算错误。经过我的观察和分析,是他总想争这“第一个”完成的“荣誉”,做完后从不检查,所以常常粗枝大叶,甚至在竖式上是对的,而在横式上面不写答案或是答案写错。我因势利导,鼓励他要“又快又对”,每次完成后都给他泼泼“冷水”,督促他认真检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还根据不同学生的犯错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醒,帮助他们修正自己的错误习惯。
2、创设儿童化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充分理解计算算理

一年级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决定了我们在一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具体的形象化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儿童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儿童化思维,多做“动一动、画一画、摆一摆”这些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感知和具有的生活经验来充分理解计算算理。例如我在讲解8加5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说出了不同的算理。有用10+5-2=13的,有用(8+2)+3=1 3的,还有用5+5+3=13的。我充分肯定他们的想法,分别拿出8个红色小球和5个白色小球,让他们上台向大家演示自己算理的思维过程。这样,解决了很多同学的思维定势,使他们掌握了不同的方法,数学体验和教学生成都得到了很好的延伸。

3、通过视算和昕算强化学生口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而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口算具有形式活、容量大、速度快、费时少的特点和优势。在口算训练中要经常变换口算形式,视算和听算充分结合,交替使用,通过眼算、耳听、脑记、脑算、促使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生成,锻炼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在口算训练中要根据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老师表扬的性格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算竞赛。我采用了“抢着算”、“小组算”、“同桌算”、“接力算”等竞赛方式,让学生在良好的竞争氛围中达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同时又生成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2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创设趣味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主要目的是引趣、激趣和诱思,而情境创设是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度改变其枯燥乏味的面孔,正如教育家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我结合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图片画面,创设故事情境并提出问题:“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酷暑难忍,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片瓜地,孙悟空买了4个西瓜回来准备师徒四人每人吃一个,可是猪八戒跑过来对师傅说:‘师傅!师傅!还是我来分吧!’师傅同意了他的请求,猪八戒想先尝尝再分,可他吃了一块又一块,不一会就把分西瓜的事忘了,一口气把西瓜全吃完了!现在还有没有西瓜了?”学生听得很认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师又问:“一个西瓜也没有用数字几来表示呢?”生答:“0。”师又问:“0个西瓜3个人来分怎样列算式呢?”生很自然地说出0÷3=0。师再引导:“那0÷7、0÷100、0÷5000呢?”“0个西瓜能让0个人来分吗?”“当然不能了,那样没有任何意义。”也就顺利地引导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为以下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重视动手操作,促进学习兴趣

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性,易于促进兴趣的产生,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的特点,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而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要突出主体就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动手操作,以动促思,加深印象,唤起学生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中,移多补少,两者一样多的应用题时,教师准备许多图片,让学生操作,从多的一行取几个移到另一行,学生的操作兴趣非常高,开始是一个一个地移,然后就有学生发觉可利用求平均数以后来移,最后学生发现了一种更简便的算法――求两者的差来移……通过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在多种感官的运用中,学生学到了一种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
海之谦
2020-11-25 · TA获得超过665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352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79.7万
展开全部
数数法

以15-8=7为例,孩子很可能会利用手指头,或者小积木等,从15里面一个一个的去减,减掉8个后,发现还剩下7个。

这种算法是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较费时。刚开始可以允许孩子用这种方法,因为对于学前和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帮助他们进行具象到抽象的演绎,所以很多孩子会借助掰手指或者小积木等来完成计算,这是正常的表现。

以后我们只要慢慢让孩子通过练习,体会到其它方法更便捷,并且抽象思维越来越强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放弃这种算法。



做减法想加法

比如我们要算15-8=?,我们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8加几等于15,然后由此推出15减8就等于几。

这种方法最省时,但也最难。孩子不但要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很熟练,而且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破十法

比如13-5=?那么第一步就是将13拆成10和3,我们知道10-5等于5,再用5加上3最后等于8。



也就是说将十几拆成十和几,那么减去一个数的得数就为这个几加上减数的好朋友。比如17-9=?就是将17拆成10和7,7加上9的好朋友1就等于8。

平十法(砍尾法)

以15-8=?为例,可以将其拆成连减法来计算,15先减去5,再减去3。



为什么要这样算呢?因为如果你问孩子15-5=?26-6=?39-9=?98-8=?你会发现孩子可以很快做出答案。

也就是说个位相同的两个数(俗称尾巴)相减好算,把尾巴砍了就行了,比如26减去6就是把尾巴6砍了剩下20。然后用一个整十的数减去一个数,也非常好算。

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破十法”比较容易掌握,顺便再给大家说说“凑十歌”: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凑十”只有五组:1+9、2+8、3+7、4+6、5+5,其实 1+9、5+5 都比较容易记,剩下3个也就不难了。

“破十法”就是把“凑十法”倒过来,只要让孩子懂得十几可以分成10和几,10减几剩下几,几+几=几就可以了。“凑十法”和“破十法”相互转化,熟练掌握以后不但能算的快,还能保证不出错。

对于“平十法”,孩子们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错误:一是受“凑十”、“破十”先入为主的影响,拆解错误;二是在第二步加减符号搞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南溪687955
高粉答主

2020-11-25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万
采纳率:64%
帮助的人:288万
展开全部
1、数数法
以15-8=7为例,孩子很可能会利用手指头,或者小积木等,从15里面一个一个的去减,减掉8个后,发现还剩下7个。

这种算法最原始也最基本,但是最费时。刚开始可以允许孩子用这种方法,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借助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帮助他们进行具象到抽象的演绎,所以很多孩子会借助掰手指或者小积木等来完成计算,这是正常的表现。以后我们只要慢慢让孩子通过练习,体会到其他方法更便捷,并且抽象思维越来越强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放弃这种算法。





2、做减法想加法
比如我们要算15-8=?,我们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8加几等于15,然后由此推出15减8就等于几。

这种方法最省时,但也最难。孩子不但要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很熟练,而且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3、破十法
比如13-5=?那么第一步就是将13拆成10和3,我们知道10-5等于5的好朋友5,再用5加上3最后等于8。



也就是说将十几拆成十和几,那么减去一个数的得数就为这个几加上减数的好朋友。比如17-9=?就是将17拆成10和7,7加上9的好朋友1就等于8。





4、平十法(砍尾法)
以15-8=?为例,可以将其拆成连减法来计算,15先减去5,再减去3。



为什么这样要算呢?因为如果你问孩子15-5=?26-6=?39-9=?98-8=?你会发现孩子可以很快做出答案。也就是说个位相同的两个数(俗称尾巴)相减好算,把尾巴砍了就行了,比如26减去6就是把尾巴6砍了剩下20。然后用一个整十的数减去一个数,也非常好算。

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老师发现“破十法”比较容易掌握,之前就教过“凑十歌”:

凑 十 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凑十”只有五组:1+9、2+8、3+7、4+6、5+5,我把它当成5个生字词来教给学生记,而 1+9、5+5 都比较容易记,剩下3个也就不难了。

“破十法”就是把“凑十法”倒过来,只要让孩子懂得十几可以分成10和几,10减几剩下几,几十几=几就可以了。“凑十法”和“破十法”相互转化,熟练掌握以后不但能算的快,还能保证不出错。

对于“平十法”,我讲解完以后让孩子们做题,淇淇出现了两种错误,一是受“凑十”“破十”先入为主的影响,拆解错误;二是在在第二步加减符号搞混。孩子接触一个新知识点,有没有掌握?掌握够不够熟练?都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完成。

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我们倡导算法多样化,鼓励孩子们进行独立思考、相互交流,选择最适合自已的算法,培养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发展。如果孩子仅掌握自已喜欢的那种方法,思维能力难以继续提高,更难具有发散思维能力。所以鼓励孩子们通过自已与别人的算法进行比较,学会反思和自我完善,其好处不仅对算法进行了优化,更是对自已的学习、思维、情感意识的优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