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孩子的心理变化
展开全部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由忽视性别变成重视性别、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由追随美德变成耻笑美德、由坦率老实变成狡诈自私、由心无杂念变成心事重重、由无所追求变成追逐明星、由尊敬老师变成鄙视老师、由生活在真实生活中变成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由习惯平淡无奇变成喜爱绚丽多彩。
少男、少女们从踏上初中之们开始就在寻找、扮演各自心仪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并从丰富杂乱的影视、书刊、传闻中贪婪地吸收他(她)们压抑已久而又兴奋快意的敏感信息,在图案、照片、歌词、剧情、韵律、文字、语言中舒畅地体验他(她)们倍受压抑而又追求已久的心灵共鸣,在追逐青春偶像中感受青春的骚动、幻想未来的生活、延伸自己的欲望,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原来个个如此、发现竟有知音朋友、发现存在广阔市场,从而卸掉背负已久的罪责,从而形成“众志成城”的群体,从而对抗“神经可恶”的老师,从而排斥唠叨烦恼的父母。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
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
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
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
5、厌学情绪渐渐滋生
6、自我管理逐渐变难
初二学生心理特点
1、思维能力大为提高
2、理想志向更为远大
3、青春欲望更为炙热
4、自尊反叛更加强烈
5、厌学情绪更加激化
6、自我管理更加困难
初三学生心理特点
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
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
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
4、青春欲望稍受冷落
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
6、厌学情绪继续激化
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
初一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刚刚升入中学的初一学生,由于自身及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许多学生进入中学后不能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老师、家长对他们的不满,而他们自己也非常痛苦,感到很无助。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了解,比如:与初一任课教师进行交谈、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与一些家长进行交流等等,收集到了很多信息,并对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在学习、思想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
通过任课教师反馈过来的信息,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欠缺。例如,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讲,思想容易开小差,还有的同学坐不住,不是做小动作就是说话;不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经常有学生上课忘拿课本,个别学生在上课5分钟之内没有进入学习状态 。
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强。很多学生离不开教师的严格管理,还停留在小学老师那种保姆式的学习要求中,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同学之间差距较大。由于初一有一半的学生是直接升入中学的,而另一半的学生是考进来的,所以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有的学生成绩比较好,比如,第一次月考有的学生考了290多分,而有些学生只考了100多分。差距十分明显。
通过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学生在学校里的状况,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不适应型。学生来到一个新环境,同学之间不熟悉,对老师的要求不能很快适应,特别是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过去都有很大的不同,一部分学生感到很不适应,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心理上产生了困惑。(2)失落型。有些学生在小学时成绩较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也喜欢他,现在到了中学,同学们之间比较陌生,老师还没有很快地发现他,自然受到的表扬、得到的爱戴就少了,所以感到有些失落,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就有所降低。(3)自信型。这部分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对新老师、新同学、新校园产生好奇,情绪比较高涨,能够很快地适应中学生活,学习积极性很高,主动性强,充满了自信。
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满:(1)父母的要求不合理。在与学生的座谈中,一部分学生谈到自己进入中学以后,家长就不管了,学习完全靠自己,而自己又确实需要父母的帮助。另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家长管得太严了,一点自由时间都没有,整天学习再学习,感到厌倦。(2)难与父母沟通。许多学生认为与父母沟通比较困难,父母总是居高临下,摆出一幅威严的面孔,训斥自己,即使自己有了困难也不愿对父母讲。特别是对父母的唠叨,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二、 对问题的思考
根据以上三方面反馈的问题,我认为初一学生进入中学以后不能很快适应中学生活,有些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学习主动性降低,成绩下降,心理障碍增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课任教师和家长对这一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缺乏了解,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效果不理想。
反思教育中的实际情况,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教法陈旧、单一,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纪律不能保证。家长也缺乏对孩子的正确认识,有些家长高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什么事情都让学生自己去做,当学生出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家长更多地是批评和责备,而不是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长久下去,学生只能自己去解决问题,承担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也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已经开始成长,他们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而家长时时刻刻盯着孩子,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大动干戈,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从此难以与家长沟通。
学习内容、要求、方法及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不能很快适应。
进入中学,学习内容增多了,难度也加大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习要求也与小学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改变原来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太多的变量使学生难以对付,而教师和家长又不能耐心地帮助他们,所以学生会常常感到很无助,不知所措,慢慢地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小学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很多学生,尤其是直升班的学生,没有经过小升初考试的压力,部分学生在小学期间,养成了不良学习习惯,课堂不知道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做,更不会主动学习,所以进入中学以后更达不到学习要求,出现学习障碍。
三、 几点建议
初一阶段的学生大多处在12岁左右,有的心理学家将此年龄段称为“危机年龄”,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激烈、动荡不安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所以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难以教育,但又特别需要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如果教育不得法,将会对今后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那么如何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怎样帮助学生顺利地渡过“危机年龄”,使他们尽快适应中学生活?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实施科学教育
进入初中,学生的身心出现加速发展时期,如身体的迅速发育,身高体重迅猛增长,青春心理开始萌动,独立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要求和成人平等交流思想,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但自身的自控能力、情感和意志行为又相对脆弱,容易冲动,他们的自身充满了矛盾。他们正处在由儿童向少年过渡的时期,一方面没有摆脱儿童期的幼稚,一方面又想表现自己的成熟,所以,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既不能把他们看做年幼无知的小孩,也不能把他们看做日益长大的少年,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对学生实施科学教育。
要善于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学生乐于接受成人的教育。
沟通是教育的基础,没有沟通就谈不上教育。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学生才会接受你的教育。但是,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表明,一些教师和家长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他们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往往是高举临行,说教、批评、训斥、埋怨的多,有的教师看到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就大发雷霆,甚至对学生进行人格上的侮辱。而家长也会往往因为孩子一点小事,爱借题发挥,把陈年旧帐都抖出来,有的家长总是拿自己的过去跟孩子比;有的家长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最好的学生比;也有的家长心情不好时,拿孩子出气等等。面对教师和家长的这些做法,学生们是敢怒而不敢言,他们往往会消极对待,要么自己走开、干脆不听,或者假装没听见,背后发泄不满,有的学生甚至与教师或家长直接发生冲突。这样,教育不仅无效,反而严重地伤害了学生,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给今后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放下架子,学会尊重和理解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平等的地位和心态与他们进行交流,这时你也可以表达你的心声及愿望,这样双方都会相互理解和接受,学生也乐于与你沟通,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很容易达到。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使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小学升入中学以后,学生最不适应的学习方面,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而中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学会自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习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影响较大。大量事实表明,初一阶段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小学阶段的尖子生,进入初中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大大降低。相反,小学时期被认为成绩不好的,很多都后来居上,成绩大幅提高。所以初一的学生成绩可能上的很快,也可能下降的也很快。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对初一学生的教育要坚持欲高先低、欲快先慢、欲深先浅、循序渐进的原则,我相信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一定会顺利地渡过中学阶段。
初一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从小学到初中后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由忽视性别变成重视性别、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由追随美德变成耻笑美德、由坦率老实变成狡诈自私、由心无杂念变成心事重重、由无所追求变成追逐明星、由尊敬老师变成鄙视老师、由生活在真实生活中变成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由习惯平淡无奇变成喜爱绚丽多彩。
少男、少女们从踏上初中之们开始就在寻找、扮演各自心仪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并从丰富杂乱的影视、书刊、传闻中贪婪地吸收他(她)们压抑已久而又兴奋快意的敏感信息,在图案、照片、歌词、剧情、韵律、文字、语言中舒畅地体验他(她)们倍受压抑而又追求已久的心灵共鸣,在追逐青春偶像中感受青春的骚动、幻想未来的生活、延伸自己的欲望,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原来个个如此、发现竟有知音朋友、发现存在广阔市场,从而卸掉背负已久的罪责,从而形成“众志成城”的群体,从而对抗“神经可恶”的老师,从而排斥唠叨烦恼的父母。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
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
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
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
5、厌学情绪渐渐滋生
6、自我管理逐渐变难
初二学生心理特点
1、思维能力大为提高
2、理想志向更为远大
3、青春欲望更为炙热
4、自尊反叛更加强烈
5、厌学情绪更加激化
6、自我管理更加困难
初三学生心理特点
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
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
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
4、青春欲望稍受冷落
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
6、厌学情绪继续激化
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
初一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刚刚升入中学的初一学生,由于自身及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许多学生进入中学后不能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老师、家长对他们的不满,而他们自己也非常痛苦,感到很无助。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了解,比如:与初一任课教师进行交谈、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与一些家长进行交流等等,收集到了很多信息,并对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在学习、思想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
通过任课教师反馈过来的信息,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欠缺。例如,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讲,思想容易开小差,还有的同学坐不住,不是做小动作就是说话;不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经常有学生上课忘拿课本,个别学生在上课5分钟之内没有进入学习状态 。
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强。很多学生离不开教师的严格管理,还停留在小学老师那种保姆式的学习要求中,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同学之间差距较大。由于初一有一半的学生是直接升入中学的,而另一半的学生是考进来的,所以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有的学生成绩比较好,比如,第一次月考有的学生考了290多分,而有些学生只考了100多分。差距十分明显。
通过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学生在学校里的状况,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不适应型。学生来到一个新环境,同学之间不熟悉,对老师的要求不能很快适应,特别是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过去都有很大的不同,一部分学生感到很不适应,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心理上产生了困惑。(2)失落型。有些学生在小学时成绩较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也喜欢他,现在到了中学,同学们之间比较陌生,老师还没有很快地发现他,自然受到的表扬、得到的爱戴就少了,所以感到有些失落,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就有所降低。(3)自信型。这部分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对新老师、新同学、新校园产生好奇,情绪比较高涨,能够很快地适应中学生活,学习积极性很高,主动性强,充满了自信。
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满:(1)父母的要求不合理。在与学生的座谈中,一部分学生谈到自己进入中学以后,家长就不管了,学习完全靠自己,而自己又确实需要父母的帮助。另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家长管得太严了,一点自由时间都没有,整天学习再学习,感到厌倦。(2)难与父母沟通。许多学生认为与父母沟通比较困难,父母总是居高临下,摆出一幅威严的面孔,训斥自己,即使自己有了困难也不愿对父母讲。特别是对父母的唠叨,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二、 对问题的思考
根据以上三方面反馈的问题,我认为初一学生进入中学以后不能很快适应中学生活,有些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学习主动性降低,成绩下降,心理障碍增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课任教师和家长对这一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缺乏了解,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效果不理想。
反思教育中的实际情况,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教法陈旧、单一,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纪律不能保证。家长也缺乏对孩子的正确认识,有些家长高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什么事情都让学生自己去做,当学生出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家长更多地是批评和责备,而不是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长久下去,学生只能自己去解决问题,承担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也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已经开始成长,他们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而家长时时刻刻盯着孩子,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大动干戈,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从此难以与家长沟通。
学习内容、要求、方法及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不能很快适应。
进入中学,学习内容增多了,难度也加大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习要求也与小学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改变原来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太多的变量使学生难以对付,而教师和家长又不能耐心地帮助他们,所以学生会常常感到很无助,不知所措,慢慢地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小学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很多学生,尤其是直升班的学生,没有经过小升初考试的压力,部分学生在小学期间,养成了不良学习习惯,课堂不知道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做,更不会主动学习,所以进入中学以后更达不到学习要求,出现学习障碍。
三、 几点建议
初一阶段的学生大多处在12岁左右,有的心理学家将此年龄段称为“危机年龄”,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激烈、动荡不安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所以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难以教育,但又特别需要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如果教育不得法,将会对今后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那么如何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怎样帮助学生顺利地渡过“危机年龄”,使他们尽快适应中学生活?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实施科学教育
进入初中,学生的身心出现加速发展时期,如身体的迅速发育,身高体重迅猛增长,青春心理开始萌动,独立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要求和成人平等交流思想,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但自身的自控能力、情感和意志行为又相对脆弱,容易冲动,他们的自身充满了矛盾。他们正处在由儿童向少年过渡的时期,一方面没有摆脱儿童期的幼稚,一方面又想表现自己的成熟,所以,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既不能把他们看做年幼无知的小孩,也不能把他们看做日益长大的少年,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对学生实施科学教育。
要善于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学生乐于接受成人的教育。
沟通是教育的基础,没有沟通就谈不上教育。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学生才会接受你的教育。但是,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表明,一些教师和家长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他们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往往是高举临行,说教、批评、训斥、埋怨的多,有的教师看到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就大发雷霆,甚至对学生进行人格上的侮辱。而家长也会往往因为孩子一点小事,爱借题发挥,把陈年旧帐都抖出来,有的家长总是拿自己的过去跟孩子比;有的家长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最好的学生比;也有的家长心情不好时,拿孩子出气等等。面对教师和家长的这些做法,学生们是敢怒而不敢言,他们往往会消极对待,要么自己走开、干脆不听,或者假装没听见,背后发泄不满,有的学生甚至与教师或家长直接发生冲突。这样,教育不仅无效,反而严重地伤害了学生,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给今后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放下架子,学会尊重和理解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平等的地位和心态与他们进行交流,这时你也可以表达你的心声及愿望,这样双方都会相互理解和接受,学生也乐于与你沟通,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很容易达到。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使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小学升入中学以后,学生最不适应的学习方面,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而中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学会自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习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影响较大。大量事实表明,初一阶段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小学阶段的尖子生,进入初中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大大降低。相反,小学时期被认为成绩不好的,很多都后来居上,成绩大幅提高。所以初一的学生成绩可能上的很快,也可能下降的也很快。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对初一学生的教育要坚持欲高先低、欲快先慢、欲深先浅、循序渐进的原则,我相信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一定会顺利地渡过中学阶段。
初一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从小学到初中后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