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分别称为什么
15岁(女)——及笄之年;20岁(女)——桃李年华;15岁(男)——束发;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扩展资料
古代其他年龄称谓: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舞勺:13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特殊称谓
1、志学:十五岁;及笄:女子十五岁。
2、弱冠:20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3、而立:三十岁。
4、不惑:四十岁。
5、天命:五十岁、知非之年:五十岁。
6、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7、古稀:七十岁。
扩展资料
古代年龄称谓:
1、婴儿:人初生。
2、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3、孩提:两至三岁。
4、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5、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6、总角:幼年泛称。
7、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8、黄口:十岁以下。
9、幼学:十岁。
10、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1、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12、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13、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