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祎主张休养生息,姜维主张北伐中原,你同意谁的观点呢?

 我来答
惠灵韵02G
2020-11-14 · TA获得超过85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不仅意味着诸葛亮北伐的结束,也促使蜀汉进入到后诸葛亮时代。公元234年,在诸葛亮去世的同一年,蒋琬基本上继承了丞相的权力,开始协助后主刘禅处理朝政。当时诸葛亮刚刚去世,远近之人都感到危惧。蒋琬出类拔萃,位处百官之上,既没有忧伤的表情,又没有欢喜的脸色,言谈举止如同平常一样,于是众望渐服。延熙七年(244年),蒋琬因病请求将益州刺史之职让与费祎,刘禅便任命费祎为益州刺史。延熙九年(246年),蒋琬病逝,获赐谥号为“恭”。


蒋琬执掌蜀汉大权期间,不仅在恢复蜀汉的国力,也对北伐中原投入了比较大的精力,比如他支持姜维率领偏师进攻曹魏的雍凉一带,甚至还想着沿汉水、沔水东下袭击魏国的魏兴、上庸二郡,但不料旧疾复发,未能成行。在蒋琬去世后,费祎则执掌蜀汉大权。不过,对于费祎来说,则主张休养生息,这和主张北伐中原的姜维意见相左。那么,问题来了,费祎主张休养生息,姜维主张北伐中原,在费祎和姜维之间,你同意谁的观点呢?


首先,《三国志·姜维传》中记载: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维自以练凉州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延熙十二年(249年),蜀汉朝廷使姜维假节,姜维率军出西平,不克而还。姜维自以为熟知西方风俗,文武双全,所以想拉拢羌、胡为蜀汉所用,这样就可以控制陇西,每当姜维想兴兵前往,却遭费祎限制,使姜维率领的军队不超过万人。由此,对于姜维来说,认为自己凉州等地的风俗,所以经常想要大军进攻曹魏,也即扩大北伐中原的规模。不过,姜维的这一想法,遭到了费祎的坚决反对。彼时,费祎作为蜀汉的大将军,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因此,在费祎的限制之下,姜维北伐中原的兵力,经常不到1万人。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限制姜维北伐的原因,费也给出了解释。费祎向姜维说:“我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业等待有能者去继承,不要以为希冀侥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果不如其志,悔之无及。”

对此,在笔者看来,费祎认为应当休养生息,也即当年丞相诸葛亮都不能消灭曹魏,匡扶汉室,现在我们这些人就更难以做到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姜维显然希望继承丞相诸葛亮匡扶汉室的志向,从而继续和强大的曹魏作战。对于这两种主张,显然是各有利弊的,也即不能绝对的说谁对谁错。一方面,就费祎来说,休养生息确实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对于蜀汉来说,自建立开始,可谓连年兴师动众,也即没有得到比较长时间的休养生息。比如公元221年,也即蜀汉正式建立的第一年,刘备就发起了夷陵之战。


众所周知,夷陵之战于公元222年结束。在夷陵之战中,蜀汉损失了数万精锐力量,这成为蜀汉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而在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前后,蜀汉的南中等地又出现了叛乱,等到后主刘禅即位后,诸葛亮率军平定了南中等地的叛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蜀汉用兵的结束,自公元228年开始,到公元234年,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虽然在这五次北伐中原,诸葛亮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从整体上来看,五次北伐中原还是以失败收场,也即没能实现消灭曹魏,匡扶汉室的目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